APP下载

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2010-07-04白国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29期
关键词:动脉血黏液雾化

白国峰

沈阳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11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为探索祛痰药物在COPD临床治疗上的应用价值[1],沈阳市胸科医院呼吸内科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治疗COPD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0例COPD患者,男性5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65.4±4.03)岁,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年龄、性别、症状及体征、病情无明显差异。其诊断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修订版中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除了常规治疗,予以生理盐水10mL加盐酸氨溴索15mg,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4万U雾化吸入,2次/d。对照组除了常规治疗,予以生理盐水10 mL加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4万U雾化吸入,2次/d。

1.3 监测指标

①每天记录生命体征,观察痰量及其性状、呼吸道症状改变及肺部 音变化情况。②抽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治疗1周后,痰量明显减少,由稠变稀,咳嗽、气促明显好转,肺部干鸣音明显减少或消失,血气分析结果正常,②有效:治疗2周后,痰量减少,咳嗽、气促好转,肺部干鸣音减少,血气分析结果接近正常,③无效:除上述标准以外。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动脉血气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显着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氧合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1;与对照组相比,ΔP<0.05

组别 例数(n) PaO2( mmHg) PaCO2( mm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0 62.60±5.62 84.23±6.52*Δ 61.34±6.59 49.86±6.54*Δ对照组 40 64.35±5.42 77.53±4.61* 61.60±6.62 56.60±6.82*

3 讨 论

COPD由于其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近期对我国7个地区20245成年人群进行调查,COPD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远高于全球的平均COPD患病率。CO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普遍认为引起COPD的危险因素包括个体易感因素以及环境因素两个方面。COPD临床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等。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发生全身性症状,如体重下降、食欲减退、外周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精神抑郁和(或)焦虑等[1]。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密切相关。COPD患者典型的肺实质破坏表现为小叶中央型肺气肿,涉及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扩张和破坏。病情较轻时这些破坏常发生于肺的上部区域,但随着病情发展,可弥漫分布于全肺,并有肺毛细血管床的破坏,晚期继发肺心病形成。由于慢性炎症导致炎性细胞浸润表层上皮,黏液分泌腺增大和杯状细胞增多使黏液分泌增加,气道壁损伤和修复过程反复循环发生,这些病理改变造成气腔狭窄,引起气道阻塞。因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肺功能逐渐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3]。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客观指标,其重复性好,对COPD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应等均有重要意义。COPD治疗目的是祛痰、改善呼吸症状,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盐酸氨溴索又称盐酸溴环已胺醇,化学名称为:反式-4-[(2-氨基3.5-二溴苄基)氨基]环已醇盐酸盐,具有促进黏液排除的作用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药物分布主要靶器官为肺脏,血浆半衰期为7~12h,没有累积效应。盐酸氨溴索可以改善黏液纤毛运输系统的功能,因而显著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时,COPD患者呼吸道的黏液分泌可恢复至正常状况,咳嗽及痰量通常显著减少,呼吸道黏膜上的表面活性剂能发挥其正常的保护功能。此外,盐酸氨溴索可提高抗生素在支气管分泌物中的浓度,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盐酸氨溴索不良反应少,曾有轻度胃肠道不良反应报道,主要为胃部灼热、消化不良和偶尔出现恶心、呕吐。过敏反应很少出现,主要为皮疹。极少病例报道出现严重的急性过敏反应。本研究使用的雾化吸入给药可使药物直接进入气道,用量少,在局部聚集较高的浓度,治疗效果明显,明显改善了呼吸道症状,提高了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操作简单、方便,治疗中均能接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雾化治疗COPD可以广泛临床推广。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218.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47-1548.

[3] 陈文彬.加深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负担的认识[J].现代医药卫生,2003,19(5):519.

猜你喜欢

动脉血黏液雾化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鞍区软骨黏液纤维瘤1例
会阴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黏液水肿性苔藓1例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