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联合丹参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
2010-07-04陈少萍庄俊合李耀邦
陈少萍 庄俊合 李耀邦
广东省普宁市人民医院(5153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为重病症,治疗不及时会危及患者生命。溶栓作为治疗AMI的一种有效措施,疗效肯定。但溶栓治疗存在再通率低、再通后易发生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的缺点。普宁市人民医院自2008年采用磷酸肌酸钠联合丹参酮对溶栓进行干预治疗,疗效肯定,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因AMI在普宁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68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36~72岁,平均年龄45.6岁。AMI诊断标准:按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①持续胸痛≥30min。②心电图至少2个相邻的胸导联ST 段上抬≥0.2mV 或肢导联ST 段上抬≥0.1mV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③心电图表现为缺血型ST-T下移。心肌肌钙蛋白T阳性。④心肌酶升高达正常值上限的2倍以上。
1.2 观察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绝对卧床休息、吸氧、镇静、监护及使用溶栓、扩冠、抗凝、抗血小板、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1g,2次/d和丹参酮400mg,1次/d静脉滴注。
1.2.2 观察指标
住院2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射血分数(EF)、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包括室性、室上性、缓慢性心律失常以及用药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
1.2.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用药2周后,两组对比治疗组在EF、梗死后心绞痛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见表1。
3 讨 论
AMI是心内科常见的急症,发病后多采用溶栓治疗,再通血栓阻塞的冠脉,恢复心肌的再灌注,尽可能的保护坏死心肌周围尚可逆损伤的心肌,减少心室功能的损害。冠状动脉阻塞的时间愈长,心肌不可逆损伤的范围愈广泛。
表1 两组治疗后的结果比较
磷酸肌酸是心肌细胞代谢的主要能量供应来源。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梗死区的心肌缺血缺氧,线粒体呼吸链失去正常的电子传递,同时伴有质泵耦联障碍,O2还原障碍产生·O2进而转变产生·OH,从而使心肌细胞膜上的膜磷脂出现过氧化,导致基底膜和质膜的破坏,甚至缺失,心肌细胞的肌原纤维结果遭到破坏,收缩带或肌纤维出现断裂。磷酸肌酸能够通过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抑制膜磷脂中溶血性磷酸甘油的升高,从而达到保护肌纤膜完整性的目的,同时还可改善心肌电位的稳定性。该物质还能通过提供Ca2+泵能量和抑制无氧代谢减少心肌细胞内Ca2+、H+的聚集,保护心肌细胞膜免受氧自由基等有害物质的侵袭。
磷酸肌酸分子结构小于ATP,可以直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为心肌能量代谢提供能量。另外,新的研究还发现,磷酸肌酸还可以改善心功能,改善和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提高心室射血分数,并能透过细胞膜抑制膜通透改变孔道的开放保护线粒体,减少细胞凋亡。
AMI发生后,心室体积增大、形状改变,产生心力衰竭,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血管紧张素Ⅱ增加蛋白质合成和心肌表面积以及非心肌细胞的合成和细胞数目,参与细胞和组织的重塑,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丹参酮ⅡA是从丹参中分离出的一萜醌类化合物,经试验研究及临床应用证明,该药具有拮抗血管紧张素Ⅱ、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度以及抑制血小板凝集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1,2]。研究表明[3],丹参酮ⅡA具有类维拉帕米样L 型钙通道阻断剂作用,影响钾离子通道,延长右室有效不应期,缩短心肌细胞易损期,因此可用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律失常的防治。
在常规抢救及时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和丹参酮,能够辅助改善左心功能,减少梗死后心绞痛,保护心肌再灌注损伤,提高EF,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5 版.北京:人民卫生版社,2003:353.
[2] 谢辉,郑智.丹参酮ⅡA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凋亡的影响[J].高血压杂志,2004,12 (4): 359.
[3] 朱利民,曾秋棠.丹参酮ⅡA 磺酸钠对家兔在体心脏单相动作电位影响的研究[J].山东医药,2005,20(45):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