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分析
2010-07-04王少鑫崔立红王晓辉付山峰
王少鑫,崔立红,浦 江,于 兰,王晓辉,付山峰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不适症状和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典型的症状表现为反酸、烧心及胸骨后疼痛等,多出现于餐后尤其是饱食或脂肪餐后,质子泵抑制剂(PPI)或抑酸剂可使其症状减轻。内镜下GERD可分为糜烂性食管炎(erosive esophagitis,EE)、非糜烂性反流病(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和Barrett食管。近年来,关于GERD的病因一直处于探索当中。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近2年就诊的GERD患者的人口症状学调查、幽门螺杆菌(HP)及胃镜随访,探讨引起GERD发生的可能致病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年6月-2010年6月就诊于我院消化科门诊和住院的共计248例GERD患者,男性108例,女性 140例。GERD的诊断标准以GERD最新全球共识意见为标准[1]:①有反酸、反胃、烧心或合并有胸骨后疼痛等典型的反流症状,病程超过6个月;②无继发性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梗阻等;③除外有消化性溃疡、系统性疾病、继发性食管炎或有胃肠手术史。同时,选同期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均无反流相关不适症状,胃镜亦无特异性表现。
1.2 方法 对入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观察指标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体质指数 BMI(kg/m2)及饮酒等。采用C13尿素呼气实验检测明确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采用奥林巴斯XQ-260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对于有食管黏膜充血、水肿或糜烂、溃疡等改变者入EE组,对食管黏膜无变化者入NERD组,对食管远端胃食管结合部近端黏膜出现柱状上皮者入Barrett食管组,3组合为GERD组。内镜检查发现胃内大量胆汁,部分黏膜上附有胆酸结晶斑,或可见胆汁和泡沫从幽门口逆行涌入者为合并胆汁反流。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入选者调查结果 对GERD组248例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提示248例的年龄、BMI、饮酒量和HP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48例GERD患者的问卷调查
2.2 GERD组HP感染和合并胆汁反流的情况
对GERD组行胃镜检查后,因食管黏膜损伤程度分为EE组(n=74)、NERD组(n=170)和 Barrett组(n=4),HP感染率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组合并胆汁反流占 39.2%,与NERD组的 2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不同组间HP感染和胆汁反流(%)
3 讨论
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饮食的变化、社会老龄化及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导致的发病率逐渐上升[2],也可能与人们对GERD认识的不断加深有关。NERD最为常见,占50%以上,其中仅有20%~40%表现为EE,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GERD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慢性疾病,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发现GERD组中肥胖、饮酒者比例多于健康组,可见改变生活方式对GERD患者是有益的,但统计学并无明显意义。提示单纯依靠改变生活方式未必能够控制患者症状,应是多种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果。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酸相关疾病如慢性胃炎、胃癌、淋巴瘤和溃疡病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并可加重病情进展,若根除HP则可使病情获得显著改善。高酸作用也是GERD的主要发病机制,但与上述疾病不同,HP在反流性食管炎(RE)发病中的作用仍存在争议。许多研究发现,RE患者的HP感染率较低[3],当HP感染者根除HP后RE的发病率增加[4]。本研究组中HP感染率在GERD组与健康者之间、不同食管炎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别。提示HP感染并不加重食管黏膜损伤程度,可能与食管炎的发病无关。分析原因可能为:①HP长期慢性感染可引起由胃窦至胃体的全胃炎症,胃黏膜萎缩后也可使胃酸分泌下降,尿素酶分泌尿素产生氨导致胃内p H值升高,胃食管酸反流的发生减少[5];②HP感染可导致高胃泌素血症,使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增加,减少胃食管反流[6]。若进行HP根除,上述抑酸、抗反流作用消失,则可能促发或加重食管炎的发生。
目前,GERD公认的发病机制与食管抗反流屏障减弱、食管酸清除能力和食管黏膜防御能力下降有关,胃液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均可损伤食管黏膜,长期酸暴露可降低食管黏膜的组织抵抗力,而同时合并胆汁反流则加重黏膜损伤。本文GERD组中,EE组合并胆汁反流的比率明显高于NERD组,证实了混合性反流加重黏膜损伤程度。但本文GERD组并未行食管24 h p H监测和24 h胆汁监测,对其不同组间的反流类型和反流程度缺乏实验室客观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1]张法灿.胃食管反流病的全球定义和分类-胃食管反流病的蒙特利尔共识意见介绍[J].内科,2007,2(2):149-151.
[2]Goh KL.Changing epidemiology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in the Asian-Pacific region:an review[J].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4,19 Suppl 3:S22-S25.
[3]Al-Saadi AM,Al-Khayat JQ,Muhammad IM,et al.The rol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esophagitis and peptic ulcer disease in Iraq[J].Saudi Med J,2004,25(9):1216-1222.
[4]Rokkas T,Ladas SD,Triantafyllou K,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agA status and thedevelopment of esophagitis af ter the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J].Am J Med,2001,110(9):703-707.
[5]Koike T,Ohara S,Sekine H,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hibits reflux esophagitis by inducing atrophic gastritis[J].Am J Gastroenterol,1999,94(12):3468-3472.
[6]姜慧卿.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的争论[J].临床荟萃,2003,18(20):1156-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