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农家种菊花
2010-06-25◎/张林
◎/张 林
“开门!”“快把门打开,马上要放学了!”还未等我走到校门口,嘈杂的吵嚷声已经传了过来。
学校开展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工作,为了避免过多的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家长给学生送饭需要从校门外递进来。
等我来到校门口时,校门外已经被送饭的家长围得水泄不通。虽然在校门口有温馨的提示语,但还是有部分家长激动地拍打着校门,吵嚷着要开门,甚至有少数家长开始骂起来。看到这个阵势,似乎有“武斗”的可能。我喊破嗓子解释,很多老师也都赶过来帮忙,但都无济于事。
眼看僵局就要“升级”。突然,人群堆里挤出一位家长冲我喊:“哈,这不是张校长吗?什么时候再到我们村转转!”我眼睛一亮,这位家长似曾相识。“您是?”“不记得了吧?前段时间你们还到我们村宣传种菊花呢!”我一下子想起来了,是新屋村的村主任,前段时间我和镇里李书记曾到他们村讲解菊花种植。
这时候家长们的目光全聚到我和他身上,我索性借这个机会和他拉起家常。家长们逐渐围了过来,似乎早已忘记了今天中午的“主题”是要进校园。趁这个时候很多家长把饭递到了自己孩子的手中,然后慢慢地离去了。
回到办公室,我认真反思,发现产生这次冲突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家长们对学校缺乏了解,所以理解不够;第二,我不是本地人,用普通话去跟家长解释,家长认为有点做作,愈加反感。
为了拉近学校与家长的距离,我和学校刘校长一致决定:第一,利用学校资源,协助镇政府不定期开展乡土特产种植讲座,并作为家长学校授课内容之一,让家长有更多机会到学校参观。第二,学校有临时工作安排时,通过“校讯通”短信平台,提前与家长做好沟通。第三,在校园网上开通家长空间专栏,便于直接和部分家长联系。
决定形成之后,我和同事们经常到村子里讲解菊花种植技术。随着活动的开展,学校的工作也慢慢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点评:
良好的沟通是化解矛盾的重要手段。建立家校关系和谐的基础在于沟通,而沟通需要技巧。身处风口浪尖的张校长抓住机遇,避实就虚,通过看似无关的拉家常,化解矛盾于无形。而更加可贵之处是张校长在化解矛盾后并没有就此结束,而是通过积极反思,发现学校与家庭之间存在隔阂,并迅速采取补救措施,使家校关系变得更加和谐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