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阑尾炎并发穿孔手术治疗32例临床分析

2010-06-23王铁斌

中外医疗 2010年3期
关键词:阑尾穿孔阑尾炎

王铁斌

(吉林省四平市中心医院 吉林四平 136000)

腹腔镜下手术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楚、并发症少以及恢复快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自Semm[1]在1983年首次报道腹腔镜阑尾切除(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以来,腹腔镜阑尾切除便迅速开展起来。由于阑尾炎并发穿孔多易发生切口及腹腔内感染,因此外科医生多十分谨慎,多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我院直2008年4月至2009年7月对32例阑尾炎并发穿孔患者行阑尾炎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切除术组(LA组)16例,开腹阑尾切除术组(OA组)16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32例,分为2组:腹腔镜组(LA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2~34岁,平均年龄21.4岁。腹痛发作至手术时间8~38h,平均26.2h。开腹组(OA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0~40岁,平均年龄23.1岁。腹痛发作至手术时间6~42h,平均23.4h。2组患者均有移动性右下腹痛或右下腹痛病史;腹部查体下腹部压痛、反跳痛;白细胞总数均>10×109/L,B超检查排除输尿管结石、卵巢疾患等,可见腹腔积液,部分患者可见肿大阑尾影。

1.2 手术方法

(1)OA组:采用全麻气管插管,传统麦斯切口,常规处理阑尾系膜,阑尾残端包埋,术后冲洗腹腔,如果腹腔污染较重,则放引流管于盆腔底部。

(2)LA组:采用全麻气管插管,头低足高左30~60°侧卧位,采用三孔法。脐上缘做一长约10mm弧形切口置套管,CO2人工气腹,气腹压力控制在5~12mmHg,置入腹腔镜,监视器下分别于右锁骨中线与脐上2cm交界处和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点各做0.5cm切口,置入套管,分别作为主操作孔和辅助孔,用腹腔镜探查。经探查证实,32例患者均为穿孔性阑尾炎并发腹膜炎。首先吸净脓液,找到阑尾后,用超声刀分离阑尾周围粘连组织,离断阑尾系膜至阑尾根部。在近盲肠端置2枚钛夹;阑尾根部坏疽穿孔,先切除阑尾,清除坏疽失活组织,然后荷包、间断缝合阑尾残端处盲肠壁,并用医用生物蛋白胶覆盖残端,防止缝线脱落。切除阑尾后于脐旁套管内用取物袋取出切下的阑尾,操作过程应该避免阑尾与切口接触,防止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用温无菌生理盐水、甲硝唑、低分子右旋糖酐彻底清洗腹腔,检查有无活动性渗血,常规留置腹腔引流管,消除气腹。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5~7d。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时间:从切皮到切口缝合完毕的时间;(2)术后禁食时间:从术毕到第1次进食的时间;(3)下床活动时间:从术毕到第1次下床活动;(4)止痛药使用率;(5)切口感染率;(6)住院天数;(7)患者对切口美观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版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比较

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2.2 2组患者术后观察项目比较

2组病人均手术顺利,术后无腹腔感染。LA组未发生术中转开腹。LA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和术后伤口感染率与OA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在术后禁食时间、住院天数、止痛药使用率上明显少于O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患者对切口满意度上LA组为100%高于OA组的68.7%,有统计学差异。2组术后观察项目比较见表1。

3 讨论

在LA开展初期,由于技术不完善,设备不支持,坏疽性阑尾炎、阑尾穿孔曾是禁忌证[2],但随着腹腔镜手术经验不断积累,设备不断改进,阑尾炎并发穿空已逐渐成为腹腔镜下切除手术适应证,而且已取得较好疗效。

表1 2组术后观察项目比较

3.1 LA治疗阑尾炎并发穿孔的优点

(1)创伤小:由于腹腔镜下视野清楚,能够准确快速的找阑尾的位置,减少对肠断的机械性损伤,特别是对异位阑尾更有优势。OA组患者有1例异位阑尾,传统切口寻找阑尾困难,最后扩大切口才顺利完成手术。除此之外,LA切口小,术后切口痛的发生率低,OA组有56.2%的患者术后要求用镇痛药,而LA组只有18.7%。(2)减少术后并发症:腹腔镜克服开腹手术切口暴露的局限性,使术者能在腹腔镜直视下彻底冲洗、吸净腹腔内脓液,因此能有效的减少术后腹腔残余脓肿、肠梗阻的形成了[3]。(3)术后恢复快:由于LA手术减少了对正常肠管的机械性的损伤,并且切口小,术后患者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都明显短于OA组,且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LA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4)切口美观:LA组患者对于切口的满意度远远大于OA组,100%∶68.7%。腹腔镜的小切口,术后基本没有明显的伤痕,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对手术的抵抗。(5)较少误诊:腹腔镜下能清楚的看到整个腹腔的情况,能够及时的发现易与阑尾炎相混淆的疾病,如胃穿孔、盆腔炎等。并可以及时的予以治疗,免除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

3.2 限制LA发展的因素

(1)手术时间长:由于在LA开展的初期,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的OA,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操作的不断熟练,器械的不断完善,LA的手术时间已经接近于传统的OA。本次试验LA组用时略高于OA组,但是差距并无统计学意义。(2)有转为开腹的风险:对于术中大出血、局部粘连严重的患者,在腹腔镜下操作有一定的难度,可能要转为开腹才能完成手术。(3)费用较高:LA的手术费用要明显高于传统OA的费用,但是LA术后恢复较快,抗生素应用少,住院时间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术造成的高费用。

综合上所述,2组相比较,LA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镇痛好、病人满意度高等优点,而且手术时间和切口感染上差异无显著性。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操作技术的提高、器械的功能的完善,LA将成为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主要手段之一。

[1]Semm K.Endoscopic appendectomy[J].Endoscopy,1983,15:59~64.

[2]Sauerland S,Lefering R,Neugebauer EA. Lapparoscopic versus open surgery for suspected appendicitis Cochtane Database Syst Rev[J].2002,26:1485~1488.

[3]戎祯祥,剧永乐,陈小伍,等.穿孔性阑尾炎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4(9):560~561.

猜你喜欢

阑尾穿孔阑尾炎
老年急性阑尾炎行开放阑尾切除术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的疗效对比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Meckle憩室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外科治疗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阑尾先切法与传统阑尾切除法比较
比较对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
老年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分析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
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9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