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伯克纳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0-06-21刘芊朱怀文肖富新阮奕劲蔡卓薛远琼

中外医疗 2010年5期
关键词:鼻甲鼻中隔变应性

刘芊 朱怀文 肖富新 阮奕劲 蔡卓 薛远琼

(广东省中山市陈星海医院耳鼻喉科 广东中山 528415)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目前鼻内用糖皮质激素已经成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一线用药[1]。本研究旨在观察伯克纳对比内舒拿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海口会议制定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2],选择本院耳鼻喉科门诊确诊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患者98例,其中男48例,女50例,年龄18~50岁,平均36.4岁;病程1~13年,平均(4.1±2.7)年,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2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用药前1个月内停用任何全身或局部类固醇激素,1周内停用抗组胺药、细胞膜稳定剂及减充血剂等影响鼻通气的有关药物。有严重的鼻中隔偏曲、鼻窦炎、鼻息肉、支气管哮喘、肝肾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心脑疾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骨质疏松症,有精神病史、癫痫病史以及青光眼患者及妊娠、哺乳期妇女不入选。

1.2 方法

治疗组用伯克纳鼻喷剂(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每侧鼻腔喷2喷(50μg/喷),2次/d,(总量400μg),对照组用内舒拿(上海先灵葆雅公司生产)鼻喷剂每次每侧鼻孔2喷(50μg/喷),1次/d(总量200μg),疗程总共4周。

1.3 疗效计算方法和疗效评价标准

2组患者每天晚上将当天的病情以记分的形式记录(记分标准见表1)[3]。4周后回院检查随访并进行体征分级:3分为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见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黏膜息肉样变、息肉形成;2分为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紧靠,下鼻甲与鼻底(或鼻中隔)之间尚有小缝隙,1分为下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根据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的记分计算疗效:(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显效:疗效≥51%为;有效:21%<疗效<50%;无效:疗效≤2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表2 2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2组症状和体征记分的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2组有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总有效率χ2=0.024,P>0.05),见附表2。

2.2 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治疗组有3例鼻腔干燥感,1例涕中有少量血丝。对照组有2例鼻腔刺激感,上述患者经检查鼻粘膜均未见明显异常,以上症状自行好转,均未停药。2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以炎性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为开端的、有免疫活性细胞和促炎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粘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糖皮质激素能增强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溶酶体膜的稳定性,抑制免疫反应和降低抗体合成,使组胺等过敏活性物质的释放减少和活性降低,从而减轻或抑制炎性反应发生[4]。鼻内糖皮质激素制剂局部作用于鼻粘膜,针对性强,全身副作用低,被认为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最有效的药物[5]。

内舒拿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高效鼻内用糖皮质激素[6],本研究以“内舒拿”为对照,观察伯克纳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伯克纳”活性成分为丙酸倍氯米松,亦为强效鼻内用糖皮质激素,在鼻腔内呈现强有力的抗炎作用。研究发现伯克纳用药后一般11~12h可起效,亦可明显改善鼻塞、流涕、喷嚏、鼻痒等鼻部症状,总有效率达9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剂量下未见全身性副作用发生。考虑其疗效确切、起效快、安全方便,且价格较“内舒拿”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为达到最佳疗效,建议避免接触过敏原、规律用药。

[1]程雷,韩德民.口服抗组胺药和鼻用糖皮质激素在呼吸道变应性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63~67.

[2]赵长青,周兵,田勇泉.变应性鼻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3~68.

[3]项济生,黄选兆,汪吉宝.变应性鼻炎·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55~264.

[4]张象麟.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07~708.

[5]Van Cauwenberge P,Bachert C,Passalacqua G,et al.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J].Allergy,2000,55(2):116.

[6]许耀东,杨海弟,龚坚.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5):2694~2695.

猜你喜欢

鼻甲鼻中隔变应性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两种鼻腔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对比性探究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238例鼻中隔偏曲手术的切口选择
鼻内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
中鼻甲的处理在鼻内窦镜手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