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汉代三段式重列神兽纹铜镜

2010-06-08

文学与艺术 2010年3期
关键词:汉代

李 琳

【摘要】汉代是中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数量、制作形式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汉代神兽纹铜镜,均以神兽为主题纹饰,在装饰技法上采用高浮雕,从而使形象更加逼真,近缘处亦都饰有一周铭文,缘处多饰细的卷云纹,是东汉最复杂的镜类之一。

【关键词】汉代;神兽纹铜镜;三段式重列

一、铜镜简介

圆形,圆钮,镜面直径19.2厘米、厚5.2厘米、重约750克。镜面呈弧状微微凸起,基本趋于平面,通体呈青禄黑色,除局部有轻微锈蚀外,大部分依然光亮如新,主题纹饰为仙人、神兽,其造型周正,铸造工艺精细,品相极佳。

二、铜镜纹饰

该镜主题纹饰分为上中下三区:

上区:左侧,雕塑“西王母”,头戴胜,衣领交叉,双手搭膝,席地端坐,身边左右站立男女二神和一童子;中间,空中腾跃一神龙,地卧一神龟,龟背托一擎天柱,顶端呈荷叶状,借助放大镜赏析,可见一只小玉鼠顺柱攀登;右侧,一行五神(其中一童子),横排站立,面向“西王母”,双手相拱,呈作揖状。

中区:雕塑对称的二条腾空飞跃的云龙。

下区:雕塑“东王公”与“西王母”面向而跪,呈祭拜状,身后各站立一侍从。

附属纹饰:由卷草、日、月、龙、蛇、鹤、虎、狮、马、狗、猪、鸡、鱼及对称的二十字篆书铭文组成。

据史料记载:东王公与西王母是中国历史上流传最为悠久的神话人物。东王公又称“木公、东王父、扶桑大帝”。《东方经》记载有:“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翼”。西王母又称“金母、金母元君,俗称王母娘娘”。最早见于《山海经》,起初认为西王母是界于人兽、人神之间的怪神,其职掌“司天之历及五残”,属于凶神。但是到了汉代,《淮南子》中则把西王母美化成“执掌不死之神的吉祥神”。汉代人多以西王母为崇拜的偶像,这面铜镜就是印证。此外,按照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观点,阴阳相生相克,既然有了一个阴神,必然相应会有一个阳神。女神西王母为阴神,西方属金,故又名金母,与之相反,男神就应当是东王公了,东方属木,故又称木公,在这种阴阳相互制约的文化影响下,东王公与西王母往往同时出现。另外,在各种传说中,东王公的地位通常摆在西王母之前,画面中,东王公居于左侧,西王母居于右侧,这是中国文化中男尊女卑意识的一种反映。

三、铜镜鉴定

1.听声

将该三段式重列神兽纹铜镜放于左手手掌上,然后用右手轻轻敲击,声音听起来比较低沉、圆润,符合古代铜镜的声音特点。而新仿的铜镜声音比较清脆,甚至刺耳。

2.闻味

伪造的铜镜往往离不开各种化学原料。把铜镜沾水以后用鼻子仔细闻,新仿制的铜镜通常会有硫酸味、或者是碱烧过的那种臭味、铜腥味。而老铜镜一般会有一种铜香味,也就是出土以后的泥土香味。

另外,还可以取铜锈一块,用火来烧,假锈会燃烧,产生带有强烈的化工味道浓烟,真锈则无。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闻气味只是一个辅助的鉴定手段。很多人并不使用。

该神兽纹铜镜没有化学原料的味道。

3.看形

为保证铜镜能具有真实、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铸造铜镜时,镜子的大小和弧度有严格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讲,小一点的铜镜可以看到比较平缓的弧度,超过20厘米的铜镜就基本是一个平面,看不出明显的弧度起伏。而新仿铜镜的弧度与镜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大铜镜弧度很大,小铜镜弧度收缩不自然。所以,仿制铜镜照出的人和景物,往往不清晰,甚至变形。

该铜镜直径19.2厘米,镜面呈弧状微微凸起,基本趋于平面,符合古代铜镜的特点。

4.重量

即用手掂重量。制假工艺不能完全以假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量。古铜镜埋入地下成百上千年,因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其铜质疏松,重量变轻,这是新仿铜镜所难以企及的,所以同等体量的新铜镜往往重于老铜镜,上手掂一掂即可大致判定真伪。

该神兽镜的手感重量符合古铜镜的范围。

5.锈色

该铜镜锈色坚硬自然,层次分明。仔细观察,可在铜锈与胎体的结合处看到铜锈是深入铜胎的,是从胎体中自然长出来的,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符合古铜镜的特点。而假铜锈因为形成时间一般比较短,铜锈往往浮在铜胎表面,质地疏松,容易脱落,有的甚至用指甲轻轻一抠就掉了,而且颜色往往过渡生硬,不自然。

6.铜质

铜镜的铜质,从齐家文化中锡含量很低,铜锡比例约为1:0.096;周代铜镜中铜锡各占一半;战国时已开始加入铅,但铅的比列尚不固定;到西汉时铜锡铅比例趋于稳定,一般是铜约占56.64%~69.03%,锡约占21.64%~25.9%,铅约占3.94%~6.82%;唐代含铜量下降,含锡量增加,且加了一定的银;宋代又加了5%的锌。因为微量元素的影响,使各时代的铜镜呈现不同的颜色,其中春秋战国显红色、汉代呈银灰色、唐代呈银白色、宋代黄中闪红、明清黄中闪白。

而该铜镜的颜色呈银灰色,属于汉代铜镜。

7.纹饰

该镜主题纹饰的题材为仙人、神兽,属于神兽纹镜;其仙人、神兽纹饰打破了传统以镜钮为中心的排列方式,属于重列神兽镜;纹饰中有两排横档将主纹饰区分为三排,属于三段式重列神兽镜。该镜属于典型的汉代三段式重列神兽纹铜镜,于是判断其年代属于汉代。

汉代铜镜之所以备受后世关注,究其原因主要是:“作工精良,纹饰优美,生动传神,赏心悦目,把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综观该镜,线条流畅,纹饰清晰,不仅制作工艺精美,而且画面题材极为丰富,其纹饰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装饰性,充分表现出了古人超强的艺术想像力和创造力,给人一种韵律之美感,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管维良,《中国铜镜史》,重庆出版社,2006年2月。

[2]贾亦显、李婷,《铜镜文化与图案》,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7年6月

作者简介:李琳(1984--),女,山西运城人,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汉代
汉代陶塑的时代风格与艺术精神探析
合肥出土的汉代熊形铜器足小考
汉代岭南的贡纳情况述略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敦煌汉简字体特点研究
论汉代女乐繁荣的原因
汉代石刻造型艺术特征浅析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代官吏考课制度研究述评
汉代独角镇墓兽造型中的民族文化元素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