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朝文士李德林
2010-06-08韩留勇
【摘要】本文通过对李德林生平及仕历的考察,可知李德林生于北魏,长于东魏,北齐开始步入仕途,北齐亡后投降北周,后辅佐隋文帝杨坚禅代北周建立隋朝,故他应当是一位历经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和隋的五朝文士。李德林在北魏仅仅三年,因年幼无相关创作记载,故称其为“四朝文士”。
【关键词】《隋书》;李德林;生平;仕历;著述
曹道衡、沈玉成合著的《南北朝文学史》中在论述隋代文学时说:“隋代文人除卢思道、薛道衡外,还有一些人也来自北齐。其中声望较高的有孙万寿、李孝贞(元操)、辛德源、元行恭等。在这些人中,现在作品较多的是孙万寿。”[1]书中提及的诸多北齐文人,偏偏遗漏了同样来自北齐,并且在隋初最有影响力的文士李德林。
目前,据笔者所见,学术界对于李德林的在隋朝的开国功绩、历史地位以及史学成就等方面已经有所研究和涉猎,例如孟庆斌《历史学家李德林和他的断代原则》 [2] 、郭林生《<隋书·李德林>开皇元年史事浅证》[3]、刘晗《李德林与隋的统一》[4]。但是对于李德林的生平、仕历和著述成就以及在当时的影响,还缺乏深入全面的研究。本文侧重梳理李德林的生平和仕历,许多细节问题还有待于高明进一步深入探讨。
曹道衡、刘跃进合著《南北朝文学编年史》中,对李德林的生卒年进行推断:“按《隋书·李德林传》,李德林得罪于开皇十年,年馀卒,则卒年为开皇十一年(591),年六十一,上推生于本年(指公元531年)。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今河北深县)人。隋代作家。”[5]因为缺少新的证据而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罗新、叶炜所著《新出土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对李德林的生卒年所作考订云:“今据墓志李敬族之卒年以及李德林‘十六而孤之语,可以确切推算出李德林生于北魏孝武太昌元年(532),卒于隋文帝开皇十二年(592)。”[6]罗、叶二人对李德林生卒年的辨证依据新出土其父墓志,应当是确凿可信的。《南北朝文学编年史》推断有误。在隋代李德林仅生活了十二年,在其一生六十一年中,只占五分之一左右。因李德林卒于隋代,故今人多倾向认定他为隋代作家,与其生平与仕历都是不太相符。
李德林生于北魏孝武太昌元年(532),二年之后,即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534),东魏建立。由于李德林在北魏仅仅生活三年,无事迹可述。故本文从北魏灭亡后开始考察其生平事迹、仕历及著述情况。
关于李德林的生平和仕历,唐代李延寿《北史》、李百药《北齐书》和魏徵等所修《隋书》都有所记载,而《隋书》本传记载最为详赡。笔者根据《隋书·李德林》所记载他的生平要事和仕历,大体上把其一生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东魏时期(534—550),少时夙惠,以才学知名当时。这一时期从李德林3岁到19岁,这是他未出仕时期。
据《隋书》本传载,李德林,字公辅,博陵安平(今河北深县)人。本传称李德林“少以才学见知”或“少有才名”,这些赞誉并非浪得虚名。他幼年十分聪惠,才数岁,十几天便能背诵左思《蜀都赋》。其父好友高隆之对满朝文武盛赞李德林,说他将来必成大器。当时邺京的很多人士到李德林家看望他,每天车马不断竟至一个多月。又《隋书》本传载:“年十五,诵五经及古今文集,日数千言。俄而该博坟典,阴阳纬侯无不通涉。”[7]这些都说明李德林在少年时期先天聪明,又加上后天刻苦勤学,因而名声在外。
第二阶段,北齐时期(551—577),他德林初入仕途,开始任闲职,后多任清要。本阶段从20岁一直到46岁,这是李德林的中年时期。
武定五年(547),实际掌握东魏政权的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续掌政。不久高澄遇刺身亡,弟高洋继承其位掌权。八年(550),高洋代东魏称帝(即齐文宣帝高洋),国号齐,建元天保,建都于邺,史称北齐。
任城王元湝在定州刺史任上看重李德林的才学,不拘君臣之礼而以师友相待。据《隋书》本传,在天保八年(557),李德林被任城王推举为秀才,李德林时年二十六岁。在给尚书令杨遵彦所写举荐信中称:“燕赵固多奇士,此言诚不为谬。今岁所贡秀才李德林者,文章学识,固不待言,观其风神器宇,终为栋梁之用。至如经国大体,是贾生、晁错之俦;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今虽唐、虞君世,俊乂盈朝,然修大厦者,岂厌夫良材之积也?吾尝见孔文举《荐祢衡表》云:‘洪水横流,帝思俾乂。以正平比夫大禹,常谓拟谕非伦。今以德林言之,便觉前言非大。”[8]任城王对李德林的才华推崇备至,认为他经国定邦的大政方针,可比拟西汉的政治家贾谊和晁错;写文章这种雕虫小技,也堪比司马相如、杨雄。杨遵颜有怀疑,令他代写《让尚书令表》以试探,李德林提笔顷刻写成,文不加点。杨遵彦把文章给吏部郎陆卬看会,陆卬也是十分赞赏,并让自己的儿子以李德林为榜样来要求自己。李德林应秀才第考为上等,便立授官殿中将军,此是西省的闲散官,李德林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就托病回乡闲居。
乾明初年(560),李德林在家闲居三年后,杨遵彦奏请朝廷指令李德林入议曹,李德林并未就任。此时撰有《春思赋》一篇,当时人们称赞它典雅华丽,可惜今天已佚。此时高湛任丞相,命令李德林回京,与散骑常侍高元海等参与执掌国家机密。在长广王高湛的提携之下,李德林开始官运亨通,青云直上。高湛延引李德林出任丞相府行参军。不久,在皇建二年(561)长广王即帝位,也就是武成帝高湛。李德林被授与奉朝请,在舍人省常住并守值。
武成帝高湛河清(562—565)年间,李德林拜员外散骑侍郎。温公高纬天统初年(565),他被授给事中,在中书省任职,主要负责起草诏诰。不久升任中书舍人。武平初年(570),加授通直散骑侍郎,又受令与中书侍郎宋士素、副侍中赵彦深分别掌管机密。李德林不久因守母丧离职,守丧刚满百日,朝廷夺情起用。他此时因病重,请求辞官回乡休养,得到了朝廷的批准。在李德林回乡守母孝养病期间,魏收与阳休之争论《齐书》关于纪元之事,高纬让在朝百官各部门集中讨论。因李德林归乡守孝,魏收只得以书信与李德林探讨。此时侍中郎杜台卿进呈《世祖武成皇帝颂》,高纬认为写得不好。让和士开传给闲居在家的李德林审阅,并命令他修订后并及时送到京城。李德林便进呈颂文十六章及序言。武平三年(572),侍中祖孝徵力排众议,并在他极力荐举下,李德林被重新起用为中书侍郎。同时令李德林修撰国史。后又进入文林馆,与黄门侍郎颜之推二人共同主持文林馆事务。武平五年(574),朝廷命李德林与黄门侍郎李孝贞、中书侍郎李若分别负责朝廷政令文书的宣布传达。不久又任命他为通直散骑常侍,兼中书侍郎。隆化(576—577)年间,李德林代理仪同三司。北齐幼主承光(577)年间,李德林被实授仪同三司。
在北齐期间,李德林26岁开始步入仕途。初应秀才科,所授闲散官不如意而辞官归乡。后来在杨遵彦、高湛、祖孝徵等人的推举之下,李德林仕途顺利,所任官皆清通显职。
第三阶段,北周时期(577—581),北齐灭亡后李德林入周,并且被周武帝礼遇有加。此段时间比较短,可视为他仕历的第一个转折期。
公元557年鲜卑人宇文觉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史称北周。到577年周武帝宇文邕又灭掉北齐,重新统一北中国。周武帝对待亡国之臣李德林,比起李德林在北齐的待遇,可谓是礼遇有加。周武帝灭掉北齐,进入邺城的当天,首先,派人安抚慰问。差谴小司马唐道和到李德林宅宣布旨意,说自己平定齐国的好处在于得到了李德林,并请立即到宫内相见。其次,向他咨询政事。唐道和将李德林带到内宫后,周武帝又派内史宇文昂来询问北齐的风俗政教,人物的善恶,一连留在宫中三日才让回家。最后,封官赐爵,大力赞誉,委以重任。随后,周武帝让李德林跟从自己到长安,授官内史上士。据《隋书》本传载:“自此以后,诏诰格式,及用山东人物,一以委之。”[9]可谓对李德林极度信任,并让其才获得施展机会,委以重任。周武帝另外更是锦上添花,在云阳宫用鲜卑语在群臣面前极力赞誉李德林,认为李德林乃是天上人,现在被自己收用制作文书,真是奇事。宣政末年(578),李德林被授官御正下大夫。大象初年(579),朝廷赐李德林成安县男爵位。
第四阶段,隋朝时期(581—592),这是李德林晚年时期,也是他一生的最后十二年。李德林辅佐杨坚称帝,虽有佐命之功,最后由于小人的诬告和杨坚的猜忌,李德林最后外放被贬,卒于怀州刺史任上。
北周大象二年(580)五月,周宣帝宇文赟病重,传位年幼静帝宇文衍,对外秘不发丧。小御正刘昉与领内史郑篡改诏书召来杨坚入朝辅政。李德林也及时向隋文帝杨坚靠拢。隋取代北周的过程中,李德林的主要功绩有两条:其一是帮助杨坚出谋划策,郑译和刘昉要授与杨坚大冢宰职位,二人也都各怀私心,郑译想任大司马,刘昉要求做小冢宰。杨坚向李德林询问如何处置?李德林的谋划是:“即宜作大丞相,假黄钺,都督内外诸军事。不尔,无以压众心。”[10]杨坚听从了李德林的建议。任命李德林为丞相府属,加授仪同大将军。北周旧臣害怕杨坚代周后危害自己的利益,从580年6月始,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等三方发生叛乱。在内部将领梁士彦、宇文忻、崔弘度发生争执时候,李德林帮助杨坚分析利害,建议应派遣心腹且有威望之人节制诸军即可,杨坚让高颎到军中任总指挥,终于平定三方之乱。其二是拟定各种文书。李德林少有才名,经过在北齐和北周二朝的历练,应制文章写作已经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所以撰写各种文书及发布政令,正好发挥了李德林的特长。《隋书》本传称三方叛乱的时候,丞相府事务繁忙,“军书忆檄,朝夕填委,一日之中,动逾百数。或机速竞发,口授数人,文意百端,不加治点。”又载“禅代之际,其相国总百揆、九锡殊礼诏策笺表玺书,皆德林之辞也。”[11]由此可见李德林才思敏捷,对于各种文书应付自如,处理的效率亦极高。
隋文帝末皇元年(581)二月,杨坚迫使周静帝禅位,自立为皇帝,建立了隋朝。李德林被任命为内史令。当初即将受禅的时候,李德林因不同意全部消灭北周皇室宇文氏全族而忤旨。隋朝建立后,从此李德林不能获得升职和加爵,只是依班例授上仪同,晋升为子爵。同年,奉令与太尉于翼、高颎共同修订律令。完成后皇帝为了奖赏他对法律法令条文修改的幅度很大,赐给他一条金腰带和一匹骏马。
开皇五年(585),李德林奉命编辑隋文帝杨坚做丞相时自己所做文章,编成五卷,命名为《霸朝杂集》。李德林又写了一篇很长的序文,载《隋书》本传。杨坚读后很高兴,先是追赠他的父亲李敬族为恒州刺史,为了使李德林更加荣耀,后又追赠其父为定州刺史、安平县公,谥号为孝。并由李德林承袭爵位。李德林因梁士彦及元谐等人多次现出反叛之心,在大江南边,与朝廷对立,便作《天命论》奏于皇帝杨坚。文章大意宣扬隋朝建立乃天命所归,北周三方叛乱是逆天而行,终至败亡。接着颂扬隋开国后典章制度改革和教化实施,广被四方的盛况。最后借鉴历史上地方归向中央王朝史实,劝二人迷途知返早日归降。
开皇八年(588),杨坚到同州巡视,李德林因病没有随行。杨坚发书催促,李德林在回京的路上追上车驾。在途中,杨坚说等到平陈以后,要使李德林更加荣耀。开皇九年(589),陈平,拜李德林柱国、郡公,实封八百户,赏赐各色帛三千段。
开皇十年(590),虞庆则等人于关东诸道巡视回来,对于五百家设一乡正专管诉讼,存在许多弊病,主张废除。李德林上表认为不应该朝令夕改。杨坚很生气,加上李元操进谗言说李德林虚报父亲官职,加上认定去年李德林以欺骗手段夺取百姓店铺,二罪并罚,便外放李德林为湖州刺史。李德林请求以散官参议政事,没有获得杨坚批准。改任怀州(治今河南沁阳)刺史。在州刺史任上遇到大旱,征集百姓挖井浇田,没有取得成效,被朝廷吏部弹劾贬黜。
开皇十二年(592),李德林卒于怀州刺史任上。《隋书》本传载:岁(590)余,卒官,时年六十一。赠大将军、廉州刺史,谥曰文。[12]
据《隋书》本传:所撰文集,勒成八十卷,遭乱亡失,见五十卷行于世。敕撰齐史未成,可见李德著述是相当可观的,但今天大多数已亡佚。
【参考文献】
[1]曹道衡 沈玉成著.南北朝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500。
[2]孟庆斌.历史学家李德林和他的断代原则[J].文史杂志,1997年第3期。
[3]郭林生.隋书李德林开皇元年史事浅证[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4]刘晗.李德林与隋的统一[J]晋东南师专学校学报,2003年第4期。
[5] 曹道衡、刘跃进.南北朝文学编年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472。
[6]罗新 叶炜著.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5:378。
[7][8][9][10][11][12][唐]魏徵等撰.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1193,1194,1198,1199,1199,1208。
作者简介:
韩留勇 (1978—),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分校人文系讲师,研究方向:六朝史学与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