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狙击通胀
2010-06-03彭娟
彭娟
通胀尚未构成对中国的严重威胁,但是11月的CPI指数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1%,为两年多来的最高水平。随着中国的物价上涨,消费者信心和股票市场却在下跌。
近期,中国高层承诺将采取“有力的措施”稳定物价,它将增加供给,并打击囤货和投机香味。政府甚至提到了“介入”日用品的价格管理,这些日用品包括谷物、食用油、糖和棉花。
通胀尚未构成对中国的严重威胁,但是11月的CPI指数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1%,为两年多来的最高水平。食物价格——占CPI指数的三分之一以上的权重——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蔬菜价格比起一年前来上涨了三分之一。随着中国的物价上涨,消费者信心和股票市场却在下跌。10月的通胀数据公布一周以内,沪指已经跌了1/10。
上涨的食物价格可以解释中国的通胀,但是在这背后呢?洪水,包括10月海南的洪水,造成一批粮食的歉收。而世界其它地方的粮食收成也令人失望:英国的食物和农业组织表示,世界的食物进口今年将增长1万亿美元,而2008年这个缺口仅为50亿美元。
宏观经济的风向也在其中扮演了一个角色。中国的银行系统今年的新增信贷总额度为7.5万亿元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今年以来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且在10月份进行了三年多来的第一次加息。但是,在这所有的措施中,没有一个能阻止银行系统的存贷款刺激经济增长,而它的名义增长率达到每年15%。
政府开始尝试一些非常规性的政策工具。它力促地方政府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养老金和最低工资标准。它还承诺从新疆调运棉花,增加棉花的供给,并为纺织企业调低电、煤气和铁路运输的价格。11月22日,政府还出售了20万吨的糖。
如果增加的供给还不能促使价格下调,政府还会采取行政手段。它可能重复2008年所采用的手段,当时猪流感之后食物价格上涨了23%,政府要求猪肉、米、面条、食用油及其它相关产品的卖家在涨价前必须获得审批通过。
这类手段被视作一个“信号”,说明政府决心抑制通胀,咨询机构CapitalEconomics的马克·威廉姆斯和王尹伟(音译)表示。这将有助于减弱物价上涨的预期,但是,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好评价的”。如果卖家不能自主决定商品的价格,他们将限制供应,或者调整质量。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通胀也损害了资本的增长,部分原因是它损伤了企业。在通胀中,企业会因为上涨的价格而变得更难盈利。中国的领导人承诺,将打击和惩罚囤货、投机者。根据CLSA的经纪商安迪·罗斯曼的分析,由于看好价格上涨,一些交易员会入手一些农业期货。但是,即便这个可以管控,怎样才能阻止家庭主妇们多买一瓶食用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