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槐银屑浓缩丸治疗银屑病50例临床观察
2010-06-02刘长发王学军指导
刘长发,王学军(指导)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白疕是一种皮损状如松皮,形如疹疖,搔起白皮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笔者将2008年8月~2009年8月的门诊患者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丹槐银屑浓缩丸治疗,对照组用克银丸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自2008年8月~2009年8月的黑龙江省中医医院皮肤科门诊诊断为银屑病的患者。诊断符合2002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诊断标准。共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为10~65岁,平均(31.43±12.50)岁;病程2个月~32年,平均(11.75±8.38)年。对照组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为13~61岁,平均(32.12±18.50)岁;病程4个月~28年,平均(15.75±6.83)年。中医临床表现为新皮疹不断出现,以丘疹、斑丘疹为主,疹基底皮肤颜色鲜红,刮去鳞屑点状出血,可有同形反应;可有不同程度瘙痒,心烦,口渴或口干,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数。
2 治疗方法
2.1 方法 治疗组口服丹槐银屑浓缩丸(黑龙江省中医医院制剂室生产,批号:080801)。10g·次-1,每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对照组口服克银丸(西安自力药业,国药准字 Z22020421)。10g·次-1,日3次,饭后温开水送服。在治疗期间两组均忌食生冷、辛辣、酒及鱼虾海物。以30d为1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2.2 统计学处理 全部病例资料输入SPSS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资料分析用方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以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2002年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计算公式采用尼莫地平法:
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临床症状消失,症候积分减少≥95%;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明显减轻,95%>症候积分减少≥70%;有效:皮损部分消退,临床症状有所改善,70%>症候积分减少≥50%;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临床症状未减轻或反见恶化,症候积分减少不足50%。
3.2 疗效比较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白疕疗效比较
3.3 治疗前后各项症状变化比较 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变化比较(±s)
注:经t检验,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红斑平均分值 1.92±0.34 0.31±0.11△﹟1.94±0.35 0.41±0.20鳞屑平均分值 1.27±0.51 0.12±0.03△﹟ 1.24±0.52 0.15±0.08浸润平均分值 1.46±0.50 0.57±0.22△﹟ 1.47±0.49 0.61±0.23皮损面积评分 1.53±0.54 1.04±0.36△﹟ 1.54±0.51 1.11±0.43瘙痒程度评分 1.81±0.47 0.33±0.13△﹟1.80±0.50 0.89±0.21
4 讨论
银屑病中医称谓“白疕”,旧称“牛皮癣”,是一种皮损状如松皮,形如疹疥,搔起白皮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1]。可分为进行期和静止期。中医辨证其进行期多为血热型。治疗应重在清热凉血,活血止痒。
本方由紫草、白鲜皮、大青叶、黄连、槐花、生地黄、赤芍、丹参、鸡血藤、白茅根、泽泻等共11味中药组成。紫草具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的作用;白鲜皮、大青叶、黄连均为清热解毒之品;槐花、生地黄、赤芍皆为血分药,都有清热凉血的作用;丹参、鸡血藤,皆为活血之品;白茅根、泽泻可使热毒从下而泄。
综上所述,本方诸药配伍,既能清热解毒又无苦燥伤阴之弊,凉血分热而无肤络瘀阻之虞,血分热毒得解,肌肤得养,鳞屑自退而痒止。诸药相伍,共奏清热解毒、凉血活血、祛屑止痒之功。
[1]邹存珍,邹存清,郭迎喜.中医治疗关节型银屑病8例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09,37(6):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