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RP水平测定与临床意义分析

2010-05-31史培杰黄电波陈树彤

当代医学 2010年25期
关键词:分级心肌梗死心功能

史培杰 黄电波 陈树彤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 是一种能与肺炎球菌C多糖反应的急性期蛋白,其血清浓度的变化可敏感地反映出机体的各种炎症状态[1],各种炎性反应、组织感染与损伤等均会引起循环中C反应蛋白水平的增加[2]。C-反应蛋白(CRP)为急性的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之一,与心肌梗死的关系已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3]。本研究拟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RP水平的变化,并观察其与心功能Killip分级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我院2005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00例,入选患者均经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按心功能Killip分级,I级35例,II级29例,III级23例,IV级13例。并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共50例。入选对象均被告之试验目的并经患者或监护人签字同意试验。

1.2 分组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定为A组,健康志愿者定为B组,A组中男性患者共60例,女性患者共40例,性别(男∶女)比例为1.5∶1;年龄39~66岁,平均年龄为(53.6±7.8)岁。B组中男性患者共28例,女性患者共22例,性别(男∶女)比例为1.27∶1;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为(51.9±5.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比较均无明显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试验方法 CRP的检测全部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由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浊度法测定,试剂盒由RAN-DOX公司提供,线性范围130mg/L,参考区间为0~8.0mg/L。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CRP水平的统计结果 B组CRP为(3.2±0.8)ng/L,A组CRP为(30.8±4.7)ng/L;心功能IIV级CRP值分别为(18.2±2.4)ng/L;(33.6±3.8)ng/L;(46.7±6.4)ng/L与(64.8±8.7)ng/L,与B组相比较,A组CRP水平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I与III、I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I与I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2 CRP水平与心功能等级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CRP水平与心功能Killip分级呈负相关(r=0.32,P<0.01)。

表1 两组患者CRP值统计结果(±s)

表1 两组患者CRP值统计结果(±s)

注:两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CRP A组 100 30.8±4.7*B组 50 3.2±0.8

表2 A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后的CRP统计结果(±s)

表2 A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后的CRP统计结果(±s)

注:与Killip I比较,aP<0.05,bP<0.05;与Killip II比较,cP<0.05

组别 例数 CRP KillipI 35 18.2±2.4 KillipII 29 33.6±3.8 KillipIII 23 46.7±6.4a KillipIV 13 64.8±8.7b.c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AMI)产生的实质是易损斑块破裂和随之发生的急性血栓形成,炎症在易损斑块的形成和进展起着重要的作用[4]。C反应蛋白是1930年由Tillethe和FranCis在肺炎血清中发现的一种反应素,它能沉淀肺炎球菌的C多糖,因此被称为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CRP是环状五球体蛋白,属于钙结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120000,由5个相同的单体以非共价键构成,是炎性淋巴因子白介素26、白介素21,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肝脏上皮细胞合成的;它是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的一部分,在钙离子存在下可以结合膜上的磷脂酸胆碱,也可结合染色质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刺激淋巴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活化,起调理作用[5]。CRP不仅是炎症的标志物,也是致炎因子,被认为是预测AMI,判断心肌坏死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6-7]。

本研究结果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而且心功能越差,CRP值越高。因此血清CRP水平是评价AMI不稳定性一个非侵入性新指标,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助于了解病情的轻重和预后的判断。但它不是诊断AMI的特异指标,其他组织器官的损伤和炎症也可能引起CRP的升高[3]。所以,必须综合考虑其他检查和临床症状及体征,对AMI做出正确的诊断。

[1]杨述红,孙淑艳,王欣.心绞痛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9(4):561-562.

[2]王小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5):1281-1282.

[3]孙毅.急性心肌梗死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J].职业与健康,2008,24(5):506.

[4]Ridker PM.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potential adjunct for global risk assessment i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J].Circulation,2001,103(12):1813-1818.

[5]Szalai AJ.The biological functions of C-reactive protein[J].Vasc Pharmacol,2002,39:105-107.

[6]Koerig W.Inflammat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an overview[J].Cardiol Rev,2001,9(1):31-35.

[7]谭志伟,周怀根,张文勇,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与心功能关系[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14-15.

猜你喜欢

分级心肌梗死心功能
分级诊疗路难行?
心功能如何分级?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