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氟烷、氯胺酮与利多卡因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2010-05-30翟莉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0期
关键词:氟烷氯胺酮利多卡因

翟莉莉

小儿麻醉多年来一直寻求一种诱导快、术中镇静镇痛完全、易控制、术后清醒快、不躁动的麻醉方法,使小儿手术安全性提高[1]。笔者作为中国援尼日尔医疗队员,将氟烷、氯胺酮与利多卡因联合应用于小儿麻醉,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选择择期手术患儿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男53例,女12例;年龄8个月~5岁,平均(2.5±0.5)岁;体重7.2~20.5kg,平均(14.5±2.5)kg;ASAⅠ级47例,Ⅱ级18例。对照组男51例,女14例;年龄10个月~6岁,平均(3.0±1.0)岁;体重9.0~23.5kg,平均(16.0±3.0)kg;ASA Ⅰ级45例,Ⅱ级20例。两组手术种类:疝囊高位结扎,鞘膜积液,隐睾固定,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时间20~90min;两组患儿术前常规体检,血生化及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术前禁食6h,禁饮4h,患儿麻醉前30 min肌注阿托品0.01~0.02mg/kg,入手术室,开放静脉后,以半开放式Bain环路麻醉机装置,用四头带固定面罩,经面罩吸入氟烷-氧行麻醉,氟烷流量从1%逐渐增加到4% ~5%,当患儿意识消失后,适当减低吸入氟烷的流量,并同时静脉给以安定注射液0.2mg/kg。观察组静注氯胺酮与利多卡因混合液(氯胺酮100mg、利多卡因100mg加生理盐水至10 ml)0.2ml/kg,对照组则静注氯胺酮液(氯胺酮100mg加生理盐水至10ml)0.2ml/kg。术中根据小儿肢体活动情况及手术时间的长短,两组患儿可酌情每次追加上述液0.1~0.2 ml/kg。两组患儿均在手术结束前1~2min停止吸入氟烷。两组患儿术中均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

1.3 观察项目 术中ECG,HR,RR,BP,SpO2;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术中呼吸抑制发生例数;术后苏醒及清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例数;苏醒期锥体外系症状发生例数;及术后7d内黄疽发生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 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HR、RR、BP、苏醒及清醒时间比较 两组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ECG均为窦性心律,SpO2均维持在97% ~100%范围。术中观察组 HR、RR均较对照组减慢(P<0.01),BP较对照组减低(P<0.01);术后观察组苏醒及清醒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1)。见表1。

表1 两组HR、RR、BP、苏醒及清醒时间比较()

表1 两组HR、RR、BP、苏醒及清醒时间比较()

组别 例数 HR(次/min) RR(次/min) BP(mmHg) 苏醒时间(min) 清醒时间(min)观察组 65 110±6.5 24±4.5 95±5.5/75±2.5 18.5±2.6 22.6±4.5对照组 65 124±8.5 28±5.5 105±7.5/86±5.5 29.8±4.7 34.3±6.8 t 9.0414 7.9416 8.6686/14.6792 16.9614 11.5682 P 0.000 0.000 0.000/0.000 0.000 0.000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恶心与呕吐、屏气、肌僵与寒颤、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5)。两组患儿术后7d内均未见有黄疸发生。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尼日尔小儿手术常选用氟烷麻醉。氟烷是无色透明的挥发性液体,蒸气略带水果香味,无刺激性。无燃烧爆炸性,麻醉效能高,诱导苏醒迅速,对气道无刺激,术后并发症少,有扩张支气管作用,血糖不升高,术后恶心、呕吐率低。由于其血气分配系数低与传统的氯胺酮为主导的静脉复合麻醉比较,患儿苏醒速度快。这对于患儿苏醒期的气道维护,术后早期病情判断,早期进食和活动,以及苏醒期的护理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助于患儿的术后恢复,提高手术治疗效果[2]。但其对呼吸循环抑制强,使心肌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增高,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率[3]。本文两组患儿术前静脉注射阿托品,主要目的是为了对抗氟烷对循环系统的抑制作用,未见有心律失常发生。术后7d内观察也未发现肝损害征象。

氯胺酮是一种非巴比妥类速效静脉全麻药,目前广泛应用于小儿外科各种短小手术的麻醉。但氯胺酮麻醉后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增高。苏醒期可出现分泌物增多、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等副作用[4]。偶可出现抽搐,甚至发生惊厥。同时氯胺酮还增加脑代谢和脑血流,升高颅内压。由于氯胺酮易蓄积,随着剂量的增加,其不良反应也越发明显,危险性相应增加,因而降低氯胺酮的总体用量在小儿麻醉中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单次剂量的氯胺酮不足以提供较长时间的镇痛作用,合用利多卡因明显减少了氯胺酮的总剂量。另外,氯胺酮与利多卡因混合给药可明显延长作用时间[5]。利多卡因属于酰胺类局麻药,静脉注射后对心肌细胞具有膜稳定作用,可降低心肌兴奋性,使心肌收缩性减弱,传导减慢,不应期延长,并对外周小动脉有一定的扩张作用。有人报道利多卡因药理性能稳定,镇痛镇静作用强而对循环、呼吸影响轻,术毕意识恢复快而平稳[6]。静脉注射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可预防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抑制呛咳反射且具有降低颅内压及脑保护作用。另外利多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静注后,表现为嗜睡,镇静,痛阈提高,并能有效的抑制咳嗽反射。可增强氯胺酮的镇静催眠效果,患者表现镇静和昏睡状态,从而减少氯胺酮的用量[7]。本文观察组术中HR、RR均较对照组减慢(P<0.01),BP也较对照组减低(P<0.01),进一步说明利多卡因可以有效地降低氯胺酮致外周儿茶酚胺水平升高所引起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呼吸加速等不良反应。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麻醉效果满意,均能顺利完成手术。但观察组术中HR、RR均较对照组减慢(P<0.01),BP也较对照组减低(P<0.01);苏醒及清醒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均<0.01);恶心与呕吐、屏气、肌僵与寒颤、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均<0.05)。表明观察组总体上优于对照组,提示氟烷、氯胺酮、利多卡因联合麻醉具有诱导快、术中镇静镇痛完全、易控制、术后清醒快、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是用于小儿外科手术麻醉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廖永强,张曙,石海燕,等.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在小儿中小手术中的应用.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5,2(3):38-39.

[2]陈明华,张铨,吴俊山,等.七氟烷和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后苏醒质量比较观察.人民军医,2008,51(4):224-225.

[3]王伟鹏,李立环.临床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3.

[4]韩雪萍.异丙酚伍用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4):384-385.

[5]廖历兴,陈聪.氯胺酮-异丙酚等不同复合用药方法于小儿麻醉的临床比较.河北医学,2006,12(2):128-130.

[6]秦成名,向勇,李元涛,等.利多卡因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摘除术麻醉中的应用.郧阳医学院学报,2005,24(1):25-27.

[7]王小涛,杨帆.氯胺酮东莨菪碱利多卡因合剂用于小儿唇裂手术的药效观察.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6):758-759.

猜你喜欢

氟烷氯胺酮利多卡因
S(+)-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镇痛的研究进展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异氟烷和七氟烷麻醉对犬血气指标的影响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