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08-2009年肝病治疗中成药用药分析
2010-05-30邝俊健吴丽明
邝俊健 吴丽明
(梧州市中医院临床药学科,广西 梧州 543000)
中医药治疗肝病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四大经典之一《金匮要略》当中就有专篇讨论黄疸病治疗的内容,所提出治疗黄疸的方剂、方法以及药物目前仍然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近年来,中药治疗肝病的新药层出不穷,尤其是许多中药成方制剂不断增多,加之临床学术推广,使得肝病治疗药物的应用情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现对我院2008-2009年肝病治疗中成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由我院2008-2009年度肝病治疗中成药的消耗数据,包括药品的用量、金额等信息进行汇总分析。采用2010年版《中国药典》、《新编药物学》(第16版)和药品说明书规定主要适应证的有效治疗剂量来确定每种肝病药物的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的分析方法,逐一计算药品的用药频度(DDDs,DDDs= 药品消耗量/DDD,DDDs越大,则该药的用药倾向越大),药品的日用药金额(DDDc,DDDc=药物消耗金额/该药的DDDs,DDDc代表药物的总体价格水平,表示患者应用该药的平均日费用)。
2 结果
2.1 我院2008-2009年肝病治疗中成药的销售金额及排序结果见表1。
2.2 我院2008-2009年肝病治疗中成药的DDDs、DDDc及其排序见表2。
3 讨论
3.1 我院肝病治疗中成药主要有抗病毒和保肝护肝药物,其中,抗病毒药物主要有注射用苦参素和苦参素片;保肝护肝药物主要有葫芦素片、水飞蓟宾胶囊、益肝灵胶囊、肝速康胶囊、健肝灵胶囊。由表1和表2可知,我院2008-2009年前10位的肝病治疗中成药销售金额和DDDs大部分为保肝降酶类的中成药,临床应用上使用保肝降酶的药物居多。现阶段,国内使用中成药制剂治疗肝病非常普遍,并且药物种类和数量丰富,在肝病治疗上占有重要一席,在西药尚无法很好彻底根治肝病的情况下,中药及中成药制剂已经在治疗肝病的几个重要环节(诸如:保肝降酶退黄、免疫调整、抗肝纤维化等)取得较好的进展,且价格相对低廉,在肝病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解决肝病的根本问题上,即抗病毒治疗方面尚无重大进展[1],中成药治疗肝病尚有许多难题有待解决。
3.2 苦参素制剂为《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唯一推荐的抗病毒中成药,是我国学者从苦豆子中提取,已制成静脉和肌内注射剂及口服制剂。我国的临床研究表明,本类药可改善肝脏生化学指标,有效降低HBV-DNA水平,并能改善肝纤维化的多种血清指标,同时能调节免疫,诱生内源性干扰素。从表1看出,我院的注射用苦参素、苦参素片等均排在肝病治疗中成药销售金额前10名以内,尤其是注射用苦参素,连续2年销售金额都是位列第一。鉴于目前中医对肝病尚无一套满意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多以抗病毒、提高免疫力、护肝降酶和抗纤维化等综合治疗为主,其中尤其以抗病毒疗法最为重要,苦参素制剂属于抑制病毒类中成药,较受临床欢迎,销售金额逐年提高。
表1 我院2008-2009年肝病治疗中成药前10位的销售金额及排序
表2 我院2008-2009年肝病治疗中成药销售金额前 10位DDDs、DDDc及其排序
3.3 水飞蓟宾胶囊和益肝灵软胶囊,两种药主要成分都是水飞蓟素,水飞蓟素是一种生物类黄酮木脂类化合物,从菊科要用植物水飞蓟种子中提取出来的,主要成分有水飞蓟宾、异水飞蓟宾、水飞蓟宁和水飞蓟亭等黄酮类物质[3],主要功效为:保护肝细胞膜,提高肝脏功能,促进胆汁分泌和消炎,预防多种肝脏毒物所致的肝损害,减轻肝细胞的变形与坏死,有明显促使肝细胞再生修复倾向[4]。通过销售金额及DDDs排序可以看出,虽然两种药物的DDDc名次较低,价格与同类产品比较仍相对较贵,但对比西药肝病药物的价格,其经济因素的优势十分明显,因此这两种药物的使用居我院2008-2009年肝病治疗中成药销售金额前三位,并呈上升趋势。而相对传统的肝病治疗药物葫芦素片、齐墩果酸片、复方甘草酸苷片、茵栀黄注射液销售金额虽然比较靠后,但其DDDs排序则一直稳居前列,说明其疗效可靠、价格低廉、在临床治疗中仍占有重要地位。
3.4 中成药在治疗肝病的根本问题上,即抗病毒治疗方面尚无重大进展[2],中成药治疗肝病尚有许多难题有待解决。今后,中成药在治疗肝病中应该发挥哪些作用,可以达到怎样的目标,在全球以及全国防治肝病的攻坚战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亟需解决,因此,如何定位、定性地研究肝病治疗的方法以及目标,尽快制定属于祖国医学的《肝病防治中医指南》,建立各类肝病的中医诊疗指南势在必行。
[1]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354.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6,9(1):13-14.
[3]定天明,田颂九.水飞蓟主要有效成分分离与分析方法概述[J].中草药,1999,8(30):637.
[4]戴薇.中成药治疗慢性肝病应用浅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5(2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