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γ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2010-05-29王永亮浙江台州市黄岩区北洋中心卫生院318024

中国乡村医药 2010年4期
关键词:胞外基质胶原干扰素

王永亮 (浙江台州市黄岩区北洋中心卫生院 31802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肝硬化的主要病因,肝纤维化是慢性乙肝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病理过程。目前已知重组人γ干扰素有确切抗肝纤维化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γ干扰素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蛋白(LN)的影响,来探讨其抗肝纤维化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2006年10月至2008年4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治疗的轻中度慢性乙肝患者80例。所有病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治疗前HBV DNA均为阳性,排除其他病毒性肝炎重叠感染。

1.2 分组 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18~60岁,平均(34.1±7.8)岁;病程9个月至10年,平均(5.8±1.9)年。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16~58岁,平均(32.8±8.2)岁;病程6个月至14年,平均(6.1±2.1)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大体相似。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常规“护肝”治疗:门冬氨酸钾镁、肌苷、促肝细胞生长素和维生素C等。治疗组加用γ干扰素(上海克隆生物高科技有限公司产品)100万U,肌内注射,开始每日1次,连用3个月,后改为隔日1次,连用6个月。两组均治疗9个月,治疗过程中均不采用其他抗纤维化、抗病毒及免疫调节药物。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清晨空腹取静脉血,检测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并留血清保存于-70℃冰箱备检。HA、PCⅢ、ⅣC和LN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试剂由深圳晶美公司和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提供,具体步骤按试剂说明书进行操作。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表1)

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前肝功能指标ALT、AST、A/G差别均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ALT、AST均有大幅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组两项指标均降至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两组A/G值治疗前后差异均不大,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体上,治疗组治疗后的肝功能结果好于对照组。

2.2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表2)

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前上述各项指标差别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有大幅度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总体上,治疗组治疗后抗肝纤维化效果好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 (s)

ALT(U/L)AST(U/L)A/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0 256.5±120.5 39.2±10.2 183.4±94.4 37.7±9.7 1.2±0.4 1.3±0.4对照组 40 268.3±113.5 56.4±16.5 176.3±86.5 53.4±14.3 1.3±0.5 1.3±0.4 t 0.45 5.61 0.35 5.75 0.99 0 P>0.05 <0.01 >0.05 <0.01 >0.05 >0.05组 别 例数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 (μg/L,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变化 (μg/L,s)

HA PCⅢ ⅣC LN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0 223.7±60.2 97.3±24.8 179.4±47.2 94.1±32.8 102.3±29.5 52.5±13.7 164.7±47.2 87.4±20.9对照组 40 215.4±52.4 158.3±36.1 187.9±51.4 132.4±38.9 98.3±21.1 74.8±23.5 158.7±37.4 117.4±32.6 t 0.66 8.81 0.77 4.76 0.70 5.19 0.63 4.90 P>0.05 <0.01 >0.05 <0.01 >0.05 <0.01 >0.05 <0.01组 别 例数

3 讨论

肝纤维化发生机制主要是在某些病理状态下,早期由各种因素造成组织细胞的损伤和炎症,随着损伤的持续和炎症的慢性化,以及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肝内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失衡,导致肝脏正常结构的破坏与重构及肝功能的损伤,形成肝脏的纤维化[2]。目前认为,肝星状细胞是肝脏中产生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主要细胞,而肝脏损伤、肝实质炎症、坏死肝星状细胞,激活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是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中心环节。长期以来,主要依赖肝活检病理检查来诊断肝纤维化并确定其程度。近年研究结果表明[3],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并与肝组织纤维化发展的阶段性相一致,故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ECM产物(HA、LN、PCⅢ、ⅣC)的含量可客观地推测肝细胞损伤及纤维化程度。

γ干扰素是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由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产生的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一种细胞因子,以往认为其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三大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γ干扰素具有较强的抗肝纤维化作用。γ干扰素治疗肝纤维化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而抑制胶原的产生及细胞外基质(尤其是Ⅰ、Ⅲ型胶原)的产生[4]。

本研究结果表明,γ干扰素较常规护肝治疗能明显降低慢性乙肝患者的转氨酶水平,保护肝功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水平,抑制肝纤维化。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5):342.

[2]王吉耀.重视肝纤维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5):1009-1010.

[3]薛爱玲,胡益民,高宗玲.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纤维化标志检测及其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4):453-454.

[4]翁红雷,蔡卫民,杨艳红.血吸虫感染兔I型和III型胶原动态变化及γ-干扰素对其作用[J].中国寄生虫与寄生虫病杂志,2001,19(1):18-22.

猜你喜欢

胞外基质胶原干扰素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脱细胞外基质制备与应用的研究现状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胶原特性及其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胶原无纺布在止血方面的应用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肝靶向干扰素对小鼠免疫毒性的初步研究
红蓝光联合胶原贴治疗面部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葛根素对大鼠受损颈总动脉MMP-2和Ⅳ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