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骨脂肪瘤的X线、CT诊断及鉴别诊断(附8例分析)

2010-05-29吕冬亮陆雪华浙江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3534解放军杭州7医院

中国乡村医药 2010年4期
关键词:脂肪瘤骨膜小梁

吕冬亮 陆雪华 (浙江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 3534; 解放军杭州7医院)

跟骨脂肪瘤是起源于骨内脂肪组织的良性肿瘤,患病率极低。一般为单发[1]。患者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仅少数表现为跟骨部位肿痛,活动后加剧,多在外伤或体检时发现。本文通过回顾性阅读病理证实的8例跟骨脂肪瘤的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复习,重点进行影像诊断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两院于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8例跟骨脂肪瘤病例,男6例,女2例;年龄25~57岁,平均37岁。无症状7例,因外伤而就诊;1例因足跟部胀痛,运动后加剧就诊。8例均有X线资料,6例有CT资料。

2 结果

2.1 病灶的分布 8例共9个病灶,均发病于跟骨颈基底部,左侧6个,右侧3个。X线检查单侧7例,双侧1例。

2.2 病灶的X线表现(图1~3)

图1

图2

图3

2.2.1 部位 9个病灶发生于跟骨颈基底部。

2.2.2 大小、形态 病灶的径线为1.5~3.2cm。图1、3右侧跟骨颈基底部和图2左侧跟骨颈基底部内可见长椭圆形低密度病灶。

2.2.3 边缘 9个病灶中均边界清晰、锐利,除1个外,8个均可见硬化边,边厚约1mm。

2.2.4 结构 全部病灶内表现为均匀的低密度影,3例病灶内发现钙化影。

2.2.5 全部病灶周围均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

2.3 病灶的CT表现(图4a、4b)CT片上病灶显示清晰,6例共7个病灶作了CT检查,CT示跟骨颈基底部内有一约2.5cm类圆形低密度病灶,内部密度均匀,病灶为脂肪密度,CT值为-79~-110HU;骨窗、软组织窗和脂肪窗显示在骨质缺损区内充填着均匀的低密度影,与皮下脂肪相似。有完整的硬化边6例(6/7),可见斑块状钙化灶1例(1/7)。7例(7/7)均未见周围软组织肿胀。

图4a

图4b

2.4 诊断 跟骨脂肪瘤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脂肪性透亮区,边界清,边缘可硬化;其内可见钙化灶。但多因前后结构重叠和组织密度分辨率低,常不能估测出透亮区成分而难以定性。CT检查时,根据病灶内(尤其是CT值的测定)所显示的脂肪成分即可对跟骨脂肪瘤作出定性诊断。以往认为病理是诊断跟骨脂肪瘤的金标准,目前国际上认为在一般情况下跟骨脂肪瘤可通过影像学诊断,不必强求通过病理诊断。

3 讨论

3.1 跟骨脂肪瘤的病因学 跟骨脂肪瘤的病因学尚不清楚,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学说是外伤后跟骨骨质梗死学说,即在跟骨外伤后,局部骨质梗死液化,而液化的囊腔被脂肪组织所替代;另一种学说比较被人认可,认为跟骨脂肪瘤是发生于骨髓内的良性肿瘤,是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跟骨松质骨内脂肪细胞大量增生形成脂肪瘤[2],笔者也倾向这种观点。另外,陈华等[3]认为高脂血症也可能是脂肪瘤的原因之一。

3.2 跟骨脂肪瘤的X线与CT诊断价值 ①确定发生部位。跟骨脂肪瘤好发于跟骨颈基底部(Ward’s三角)。②显示病灶的形态和边缘。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多清晰、锐利并可见硬化边。③显示病灶内部的结构、成分。病灶内表现为均匀的低密度影,CT值为-70~-110HU,可有钙化影。④全部病灶周围均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胀。经与X线平片比较,笔者认为CT检查可避免组织影像的重叠,能详细了解病灶边缘有无硬化,病灶内部密度是否均匀,骨皮质是否连续,有无钙化、分离,邻近组织是否肿胀,有无骨膜反应等。通过病灶CT值的测定所显示的脂肪成分即可作出定性诊断。

3.3 跟骨脂肪瘤鉴别诊断 典型的跟骨脂肪瘤单凭CT检查即可诊断,但对少数表现不典型的首诊病例,诊断仍有一定困难,注意鉴别。

3.3.1 骨髓窦 正常变异,为跟骨松质骨先天性骨小梁缺乏和变细所致。跟骨侧面观察骨小梁大致可分为三组:第一组沿跟骨下方分布,第二组跟距关节后缘向下后方走行,第三组自跟骨结节处向前下方延伸。在这三组骨小梁之间形成了三角形或类圆形透亮区,即跟骨骨髓窦。由于它类似骨囊肿,故又称为假性囊肿(图5)。其特征为:①部位恒定在跟骨前部中央,尖端向前,位于跟骨沟后方,基底与跟骨下缘平行;②边缘清楚无硬化,直径多在1~3cm;③跟骨中部的滋养血管孔出现时,提示该跟骨为变异而非囊肿。④鉴别真性囊肿与假性囊肿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跟骨轴位投照,轴位投照不显示假性囊肿(图6为骨髓窦)。⑤CT表现局部骨小梁稀少或缺如,边界呈移行性,未见占位性改变(图7)。

图5

图6

图7

3.3.2 孤立性骨囊肿 为一种生长缓慢的良性骨肿瘤,好发于青少年,以10~15岁最多见。一般位于长骨干骺端,肱骨上端占50%,其次为股骨。其主要特点:①呈中心性、对称性、膨胀性生长,可有硬化带,骨皮质变薄;②易发生病理性骨折,形成所谓的“骨片陷落征”,不侵及邻近组织;③内无钙化或骨化斑点;④CT值一般为0~10HU,病理骨折后混入血性液体后CT值可升高达30~50HU,增强检查囊内容物无强化。

3.3.3 骨巨细胞瘤 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好发于四肢长骨的骨端,骨骺线未愈合前可见于干骺端。其主要表现:①呈偏心性生长[4],横向膨胀显著。“皂泡征”为其典型表现[5],周围无骨质增生硬化,一般很少见骨膜反应。②CT显示骨端偏心性囊状膨胀性破坏,骨壁膨胀变薄呈“蛋壳”样,可完整或断裂,病灶内为软组织密度,CT值为30~80HU。肿瘤内有出血时CT值可达150HU,并可显示液-液平面。骨皮质突破区域骨外形成软组织肿块。增强检查时,肿瘤的实质区可明显强化。

3.3.4 内生软骨瘤 好发于成人,多见于四肢短骨,尤为指骨、掌骨及跖骨多见;可多骨发病。主要表现:①一般中心性生长,邻近皮质呈梭形膨胀、变薄,周围有一薄层骨质增生硬化现象。②肿瘤内可有多数间隔及散在砂粒样钙化点。

[1]徐万鹏,冯传汉.骨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86-287.

[2]Marberry K,Burd TA,Reddy R, et al. Intraosseous lipoma of the calcaneus[J]. Orthopedics, 2001,24:307-308.

[3]陈华,眭述平,罗从风,等.跟骨脂肪瘤的诊治[J]. 中国中医骨伤杂志,2007,15(5):14-16.

[4]李立,郭茂风,倪才芳.骨巨细胞瘤X线、CT征象比较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12):1101-1104.

[5]曹来宾,徐爱德,徐德永,等.实用骨关节影像诊断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99-402.

猜你喜欢

脂肪瘤骨膜小梁
眼眶MRI 在眼眶骨膜下间隙血肿的应用研究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后纵隔Ⅱ型髓样脂肪瘤1例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2019年第1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补 缺
补缺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