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推进经济空间集聚发展

2010-05-25浙江省发改委课题组

浙江经济 2010年5期
关键词:浙江空间经济

文/浙江省发改委课题组

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有效推进浙江经济空间集聚,走一条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具体举措包括四个方面:

积极推进城镇空间的集约发展

一是积极推进城市群培育提升。顺应经济集聚从单个城市向周边扩展的客观趋势,努力打破行政区边界的限制,着力推进从县域经济向城市群经济转型。按照“发展规划共绘、基础设施共建、支柱产业共树、资源优势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区域优势共创”思路,着力推动杭州、宁波、温州三大都市经济圈和浙中城市群向组群化方向发展,使三大都市经济圈和浙中城市群成为全省率先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地区,以及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是积极优化空间开发平台体系。积极构筑与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相适应的空间开发平台体系。第一个层级为,进一步深化三大产业带建设,完善重大产业新区、基础设施网络和生态廊道布局。第二个层级为,进一步推进四大都市经济圈的建设,控制核心城市空间的平面扩展,增强高端服务功能,建立与周边城市共同深度参与的机制。第三个层级为,高度重视次经济区的培育,积极关注那些处在都市经济圈外围、成长性良好的城市或城市组合,作为次经济区,来促进都市经济圈能级的提升和区域空间发展的融合。

三是积极引导省际合作和发展。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实施,大力增进与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的有机对接,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浙江的战略地位。结合国家海峡西岸经济区、皖江城市发展带、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区域规划实施,做实四省九市区域协作机制等省际合作平台,妥善处理好省际空间功能定位的差异,使周边省份成为浙江产业梯度转移的重要承接地,重要的优质农业基地、原材料基地和熟练技术工人培养基地,推进浙江空间资源的外延化利用和资源环境等安全保障体系的健全。

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整合提升

一是分类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对制造业集聚,要顺应国际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以块状经济整合提升为基础,加快集聚国内外先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延展上下游产业链,塑造区域国际品牌,尽快形成国际性创新产业集群。对现代服务业集聚,重点是规划建设一批微型CBD、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等服务业集聚区。同时,规划建设总部经济、空港经济、楼宇经济、创意经济等新型业态,促进城市新型业态的“点状”集聚。

二是分类推进经济开发区整合提升。主要分为两类方式:一类是经济开发区内涵聚合方式,重点是增强经济开发区(园区)的服务功能、创新功能,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检验检测、金融保险等服务,使各类经济开发区(园区)成为产业集聚的核心区域。另一类是经济开发区外延聚合方式,重点是加强区域资源整合,在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和金衢丽产业带当中,对相邻同质经济开发区、产业功能区进行整合,探索各类园区的联动发展机制,构筑跨区域的产业集聚开发平台,在此基础上,新建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或产业基地。

三是打造产业集聚发展新平台,为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战略型产业培育提供新的空间。重点是根据全省空间开发总体布局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结合三大产业带布局和低丘缓坡、滩涂资源开发等,着重研究提出一批资源优势明显、具备集约发展条件的重点区块,上升到省级战略层面进行统筹规划,出台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为经济持续发展增添后劲。

四是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开发政策。即在优化和重点开发区,推动城镇从粗放拓展向优化提升方向转型;在生态经济区,推动城镇从分散低效向集聚集约转型,从而在全省范围内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切实步入集聚与疏散有致、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空间功能化轨道。同时,结合省情特点,针对城市群(都市圈)经济、强县经济、海洋经济和山区生态经济,实行不同的产业开发、土地利用、财政税收、公共转移政策和政府科学考核机制。

完善空间集聚的基础设施体系

一是构建便捷化、高效化和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体系。按照“优结构、提效益、均空间”的要求,重点推进综合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四大网络工程”,加快基础设施网络化和现代化。积极谋划布局省域城际轨道网络和重点交通枢纽,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对城市及区域城镇体系发展的引导和控制作用,把发展节能省地、高效容量大、环保安全舒适的客运轨道交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着力推进“七线两枢纽”建设,编制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形成2小时铁路交通圈。进一步加强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加快实施水源保护、区域引水等工程,建立合理开发利用的水资源体系。注重发展以热电联产、燃料电池和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分布式电源,逐步构建稳定、经济、安全的能源供应网络。加快产业区与城镇以及区域间的基础设施对接工程,形成互联成网、高效运行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二是建立健全功能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公共设施体系。建成网络发达、设施完备、优质高效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社会安全、社会福利体系,建立健全广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形成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城乡共享的社会公用设施。通过软环境的提升,吸引、集聚经济社会发展的优质资源,为浙江城镇人力资源结构优化、产业集聚提升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探索资源集约利用的长效机制

图/金川

一是深化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加快户籍迁移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农民向城镇转移的门槛,鼓励和支持在城镇有合法居所、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向城镇集聚。并形成一种“倒逼”机制,逐步推进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与户口性质相关的配套改革。

二是探索土地流转置换机制。结合中心城市创新经济、服务经济发展,鼓励城区企业“退二进三”,但要严格控制区域范围和产业领域。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农村宅基地置换模式,针对城中村、园区村等不同类型,探索不同的宅基地流转机制。坚持循序渐进原则,推进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建设,可按照使用权租赁市场、使用权抵押和转让市场,以及开放的商业化流通市场等分步有序推进。

三是建立健全金融创新机制。把金融工作的重点从关注金融存贷转向金融资本市场的培育,重点是打造银行业的“浙银品牌”,证券市场的“浙江板块”,地方金融的“浙商系列”,金融创新的“浙江经验”,杭甬温义的“金融集聚区”。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同时,鼓励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设立证券投资基金和保险投资基金,规范运用信托融资、租赁融资、资产证券化等多样化金融工具,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四是形成优质人才集聚机制。建立“创新人才+创新项目+创新平台+创新政策+创新文化”“五位一体”的创新发展体系,形成“求学在浙江、就业在浙江、创新在浙江、宜居在浙江”的人才科技、产业转型和城市人力资源提升的良好环境。

五是建立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的机制。要把浙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建立在文化价值、文化创新和文化精神之上,以营造城市精品文化、培育企业创新文化为重点,不断提升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文化品质,全面构筑一个文明舒适、宽松自由、创新创业、安全高效的人文环境。

猜你喜欢

浙江空间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空间是什么?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创享空间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