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进台资对淮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①

2010-05-24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宋新刚

中国商论 2010年8期
关键词:产业群台资富士康

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宋新刚

1 淮安市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现状

1.1 淮安经济发展概况

淮安地处苏北平原腹地,现辖清河、清浦、楚州、淮阴四区和涟水、洪泽、盱眙、金湖四县,总人口534万,劳动人口为294.31万人。近年来,淮安已走上跨越发展、全面振兴的快车道。淮安市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已跃居苏北前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5亿元,同比增长13.5%;财政总收入170.5亿元,增长38.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71.3亿元,增长3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5亿元,增长3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亿元,增长24.5%。

由于历史原因,淮安在经济地理位置上属于苏北“经济低谷区”, 2007年,淮安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算)14347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6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10元,而苏北五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5126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5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52元。

1.2 淮安产业结构现状

2007年淮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5.23亿元,第一产业占17.1%,第二产业占48.1%(工业占40.6%);第三产业占34.8%,低于苏北平均水平。苏北五市三次产业占比为16.2:48.9(其中工业:41.3) :34.9。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淮安市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一二三”型到2000年的“二一三”型,再调整为2007年的“二三一”型。由于工业、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拉动,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2007年的17.1:48.1:34.8再调整到2008年的15.5:49.5:35.0。

1978年淮安市工业总产值中轻、重工业产值比重分别为63.2%和36.8%,而2008年比重分别为36.52%和63.48%,淮安市工业已经从轻工业时代进入重工业时代。随着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淮安市已初步形成冶金、机械、纺织、化工、烟草、食品、建材、医药八大支柱产业,盐化工新材料、特钢及延伸加工和电子信息等三大千亿元产业也初具雏形,有力地促进了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2 淮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及引进台资概况

2.1 淮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概述

据现有统计资料,2005年以前,在淮安真正从事电子信息相关产品生产、制造的企业数量很少、规模不大。大部分冠以电子有限公司的企业均是以电子信息相关产品销售为主的企业。根据2005年淮安统计年鉴,从年销售收入来看,全市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规模较大的电子信息制造企业只有8家,其工业总产值12684万元(可比价),工业增加值4509万元(可比价),实现利税为1119万元,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1506人。从企业性质分布来看,其主要数据见下表。

表1 2005年淮安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工业产值统计表

2005年淮安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产品销售总收入为10179万元,以上数据表明,2006年以前淮安市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晚,规模小,发展速度缓慢。

2.2 台商对淮安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情况

台商对于淮安电子信息产业的投资,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淮阴博伟电子有限公司作为第一家台商投资企业,总投资45万美元,为淮安市电子信息产业注入新生力量。但是此后多年,直到2006年,未再有新的台资注入淮安电子信息产业。

2006年,淮安在世界500强招商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当年成功引进了台湾鸿海集团总投资不低于20亿美元的富士康淮安科技城项目。富士康科技集团进入淮安经济开发区投产运转后,淮安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2006~2007年台资振维电子、台资达方电子、苏杭科技(内资民营)等电子信息企业相继落户淮安;2008年9月新加坡上市公司多元科技有限公司在淮安投资2988万美元,成立多元科技(淮安)有限公司,在淮安出口加工区内新上“设计、生产、加工印刷电路板”项目。

3 台资对于淮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3.1 引进台资,改变了淮安产业发展格局,提升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地位

2006年以来,淮安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均超出其他产业,富士康(淮安)科技城项目带动了淮安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腾飞,对集聚配套厂商,构建完整产业链,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壮大淮安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规模起到显著的带动作用。面对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势头,淮安市政府在产业规划方面对《淮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时作出调整,进行了新的部署。在淮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提出重点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分别是:化工、纺织、机械、冶金、烟草、食品、医药和建材。2007年7月1日,在《中共淮安市委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中则明确提出淮安要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链(化工)、特钢产业链三大千亿产业。到2010年三大千亿产业销售收入总额达到1000~1500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目标:以电子产品制造业为重点,以富士康科技城为载体,努力打造一个产业基地、发展四个特色产业群、形成一批亮点企业和产品。一个产业基地,即富士康(淮安)科技城,以富士康和达方电子为主体,集聚一批上下游关联企业,形成集研发、生产为一体,产业配套相对完整的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产业链。到2015年产业基地实现销售收入800亿元。四个特色产业群,即仪器仪表特色产业群、线缆特色产业群、绿色电源产业群和汽车电子产业群。一批亮点企业和产品,即重点培育淮安翔宇电子、洪泽瑞特、展德光电等企业,发展激光打印机、电涡流减速器、高功率太阳能电池、医疗电子仪器、汽车电子部件、低功率冷光源、数码相机成像单元等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新产品。到“十一五”末,电子信息产业形成1400万平方米高密度多层电路板、2亿件电子接插件、1亿件线缆组件、200万件计算机外壳组件的生产能力。

3.2 淮安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现实变化

富士康的到来很快带动了淮安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腾飞。到2007底,淮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1亿元;2008年底,淮安市电子信息产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48.35亿元,同比增长51.4%,其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为93.06亿元,同比增长62.7%。在电缆、电池、仪表、元器件等行业涌现了一批销售收入在10亿~30亿元的龙头企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大框架的雏形已基本确立。

[1]宋新刚,殷丽丽.引进台资对于促进淮安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J].经济导刊,2007,(11).

[2]朱亚文,郝亚江.淮安市委调研报告以富士康为龙头全力打造千亿元产业──对淮安IT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3]中共淮安市委文件.中共淮安市委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2007-7-1.

[4]中共淮安市委文件.淮安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猜你喜欢

产业群台资富士康
复杂网络视角下产业群治理研究
台资企业涌入大陆上市
富士康高科技转型
从“台资”到“台智”
台资升级
基于产业群的江苏高职重点专业群发展研究
广元市物流产业群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
集群对接基本模式的研究
富士康50亿美元印度建厂
上海联新:台资的连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