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政府投融资平台的集团化管控体系构建

2010-05-23徐小琴

中国经贸 2010年24期
关键词:集团

徐小琴

摘要:本文在对近十年来兴起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组建的根源、现状和发展路径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的剖析了投融资集团强化集团管控的重要性以及主要的四种管控模式选择,并以南京市交通集团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投融资平台;集团;管控体系

随着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应运而生,并经历了多次重组与变革,业务体系不断拓展,组织形式呈现出集团化的特征,加强集团管控,实现集团子公司的协调效应,降低运行成本,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是平台类集团公司实现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从政府投融资平台产生的根源与现状、发展的一般路径特点,分析平台类集团公司的管控模式选择和管控体系,并以南京市交通集团公司为例做实证分析。

一、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产生根源与现状

政府投融资平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各地方政府设立,名称有所差别,包括“国有投资公司”、“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交通投资控股公司”、“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市发展投资公司”等,在此统称为城市投融资平台,促使地方政府成立该类平台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基础设施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家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中央与地方政府分税制改革、国家金融体制变革以及地方政府考核体系中对地方GDP增长的追逐等。

中国人民银行2009年第四季度披露的数据显示,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达到3800多个,如果按照国发[2010]19号文1细则定性的宽口径计算,投融资平台的数量恐怕至少达到8000以上,其中地级市以上的平台资产规模多数达到百亿元以上,呈现多行业、多层次法人组合的集团特征。

二、投融资平台的一般发展路径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自身的发展规律,投融资平台从其诞生并在全国范围内成长发展起来也概莫能外,根据对东、中、西各地投融资平台的考察与研究,笔者认为平台公司从成立之初到转型为良性循环的真正市场化企业是有一定规律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路径:

第一阶段,“以政府信用为基石,举债建设”是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平台公司只是政府为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而成立的一个平台,是政府融资的窗口。在政府信用和有限财力支持下,平台在一个较短的历史阶段内,集中地方政府资源,负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和融资工作,使城市化有了一个发展的基础。

第二阶段,“盘活存量、城市经营”是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随着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入,按照城市资源统一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和提高资金运作效率的思路,政府对平台公司的支持力度加大,向平台公司注入优质资产,出台支持性政策。平台公司利用政府给予的优质资产和出台的支持性政策进行城市资源整合,对基础设施存量资产进行变现,开发地产业务等,这些措施既筹措了城建资金,又改善了城市形象。

第三阶段,“资本运作、良性循环”是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在政府的支持下,平台公司市场化程度加深,因此更多的利用市场化手段融资,建立起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分散了筹资风险,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模式,同时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可见,政府投融资平台每一个发展阶段都伴随着资产、资源和产权的重组,从而导致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化,经营范围逐步多元化,涉及业务领域的市场化竞争也日趋激烈。

三、平台类集团公司的管控模式分析

政府投融资平台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当其发展到集团公司规模的时候,如何选择适合的管控模式,对下属企业进行有效的管控就成为平台发展的重要议题,这也是目前许多经历大规模重组后快速成长的投融资平台类公司所面临的普遍问题。2010年,全国的投融资平台正在经历着来自财政系统和金融系统的清理规范,“十一五”期末,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面临调控转向,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正在改变平台类公司的生存状态,平台类公司必须苦练内功,提升内部管理水平,尤其是集团化管理水平,以对主业以及其他多元化投资单元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从实务操作看,笔者通过对国内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不同发展阶段的管控案例分析,发现平台类集团公司管控模式大致可以分为财务管控型、战略管控型、操作管控型和过渡管控型四种模式,选择不同的模式将导致集团总部功能定位的差异和集分权程度不同。个人认为,选择何种管控模式需综合考虑,反复权衡,应主要考虑战略重要性、管理成熟度、资源整合模式以及业务主导度等重要因素,兼顾考虑公司战略、行业特点、管理者风格等其它因素。

1.财务管控模式

采用财务管控模式的投融资平台,集团作为投资决策中心,以追求资本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管理方式以财务指标考核、控制为主,一般资本型企业集团采取这种管控模式。在该管控模式下,集团总部对成员企业实行以资产经营为核心。以各自企业自己编报的预算、计划与集团外同行企业的经营效果比较为主要考核内容,评价经营业绩的财务表现。集团总部规模非常小,不向子公司提供共享服务,在特殊情况下才进行干预,确保经营目标的完成。

2.战略管控模式

采用战略管控模式的投融资平台,集团总部作为战略决策和投资决策中心,以追求集团公司总体战略控制和协同效应的培育为目标,管理方式通过战略规划和业务计划体系进行管理,一般混合型的企业集团采取这种管控模式。在该管控模式下。集团总部对子公司干涉较强,但是子公司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理解为“有控制的分权”。集团总部制定涵盖大多数活动的职能政策,并检验主要建议的合理性,修改或批准有关下属企业发展的主要决策,而日常的经营管理事务则由各事业部承担。集团总部是主要业务流程的监控者,检验集团战略在技术上和操作上的合理性,当可获得协调作用或取得协同收益时,集团公司会与各子公司(或事业部)共享信息和资源,对整个集团的资源进行配置。集团的各子公司有较大的自主权,要对自身的业务负责。

有的平台公司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了便于管控,将“战略管控型”进一步细划为“战略实施型”和“战略指导型”,前者偏重于集权而后者偏重于分权。

3.经营管控模式

采用经营管控模式的企业集团,其总部作为经营决策中心和生产指标管理中心。以对企业资源的集中控制和管理,追求企业经营活动的统一和优化为目标,直接管理集团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具体业务)。采取该管控类型企业集团往往都从事大规模产品生产或网络性自然垄断业务,如电力、电信、铁路、公路、煤炭等。

4.过渡管控型

这是区别于一般集团公司管控模式的特殊类型,也是投融资平台类公司特有的模式,是一种被动的管控选择模式。该模式产生的背景是政府主导的报表式重组的产物,为了减轻重组的阻力,平台类集团对划拨的子公司仅享有法定产权,划拨下属单位的管理体制维持现状,集团公司一般对下属总公司实行产权层面的管理,集团对子公司的战略、经营、财

务及人事不进行任何形式的管控。大多数平台类公司在重大资产重组的阶段都采用过这种管控模式,是一种基于现实的过渡性选择,一般在过渡期后会转化为前述三种模式中的一种模式,或者重新剥离或划转给新的主体。

总体上讲,不论集团采取何种管理控制模式,最终目的是达到整体的和谐发展,但不同的管理控制模式,有具有各自的控制特点,详见下表。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对管控模式的分类主要是为了理解上的方便,集团公司对下属企业的管控模式并不存在一个“标准”或“万能”的模式,也没有“最佳”的模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模式,管控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投融资平台的整体战略转型而进行动态调整。因而在现实生活中,平台类集团公司的管控模式实际上往往是以一种混合的形式存在的。

四、集团管控体系的主要内容

集团管控是为解决集团内部母子公司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而进行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管控上承治理结构,解决治理结构分权制衡但低效的问题,为治理提供切入点,下启微观管理,为管理提供合法性依据。通过以上对平台类集团四类管控模式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不同模式体现了不同的管控深度和集分权程度差异,但下述各项管理多被列为集团总部管理的主要内容。

1.战略管理

集团战略决策和管理是集团总部的主要职能,属于总部高度集权的管理,即企业集团整体战略管理权都集中在总部统一管理,如集团整体战略方案制定、子公司战略方案决议、监督与评估等。

2.投资管理

投资管理是集团公司总部的一项集权管理内容,集团总部控制投资权一般都很严格,要求投资方向符合集团战略和发展规划,投资项目决策要经过慎重研究,并按规定程序经过总部审批,并对投资项目进行过程监督和后评估。

3.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确保实现总部基本功能的重要管理,处于集团内部管理的核心地位,目标是动态优化企业资产的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融资管理、资金管理和风险预警管理等。

4.人事管理

人事管理是实现集团总部主要职能的一项管理,不论采用何种管理方式,总部都将人事管理作为出资人到位和实施监控的重要标志,集团总部管理子公司的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并对执行层实行不同程度的管理。另外,人事管理除了对子公司管理人员的任免外,还建立相关的制度对他们进行监控,如经营考核制度等。

5.信息系统管理

信息系统管理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的认同,总部作为集团的信息中心,承担集团信息化的责任,集团一般根据管理模式和基础管理情况不同,对总部和分子公司进行差异化的信息系统权力配置。

五、南京交通集团的管控模式选择与创新

在创建集团化运作模式过程中,笔者体会到集团化运作确实具有很多优势,不断创新管控模式、建立一个适合集团长远发展利益的管控体系,是实现集团整体价值最大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措施。下面以南京市交通集团不同阶段的管控模式为例,从实证角度分析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与创新。

1.企业概况

南京市交通集团成立于2002年11月,隶属于南京市委、市政府,是南京市政府授权范围内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主体,受市政府委托肩负南京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投资、建设和管理任务,代表市国资委对授权范围内的全资、控股、参股企业行使国有资产出资者权力,是南京市四大国有投融资平台之一。

“十一五”期末,南京市交通集团投资企业达20家,其中,全资子公司9家、控股子公司4家、参股子公司7家,形成以高速公路、过江通道、高速铁路、城市轨道及综合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为主,以汽车贸易、物流、市场、金融、建材、广告传媒、房地产开发及运营等其他产业投资运作为辅的“一主多辅”产业格局。

2.管控模式选择

与大多数投融资平台的发展历程类似,南京市交通集团也是通过政府授权划拨资产重组设立的集团公司,部分子公司先于集团公司成立,部分子公司是近年政府新增授权经营资产,集团对不同业务板块的主导度差异较大,因此先后针对不同的子公司采用不同的模式实施管控。从实证角度看,南京市交通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是由集团直属主辅业企业的战略重要度、管理成熟度、资源整合模式以及业务主导度决定的。

(1)从战略重要度看,战略地位越高,集团的管控强度越大,集团的路桥板块、铁路投资及综合枢纽开发是集团的主业,也是集团作为投融资平台存在的主要理由,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倍受各级领导关注,战略重要度高;房地产和商贸物流业务是集团主要的利润来源,也是集团未来要发展的营利性业务,战略重要度不言而喻;资产经营涉及集团的风险调控能力,是集团未来要着重发展的一大主营业务;对外投资管理涉及企业改制、资产重组和新业务的拓展,战略重要度也较高,对于这些战略重要度较高的产业,集团主要采用了“经营管控型”和“战略管控型”的管理模式。

(2)从管理成熟度看,南京物资集团是2007年南京市政府划拨并授权集团经营的老国企,其所属的商贸、建材和汽车服务业务也是集团从未涉足的领域,而物资集团现任领导班子具有长期的管理经验,具有一定的管理基础,因此“十一五”期间集团对物资板块主要实行“财务管控型”模式。

(3)从资源整合的方式来看,集团授权的二桥、三桥公司是特许经营的项目公司,二桥公司成立的时间是1999年,二桥公司与二桥管理局以“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形式共同负责二桥的建设、运营与管理。南京交通集团成立后,伴随二桥管理局的改制和二桥公司的资产划转,交通集团采用了“过渡管控型”模式实施对桥梁公司的管理,并借助市场化运作手段整合社会资源,管控模式逐步演变为“财务管控型”模式。

(4)从业务主导度来看,主导度越高,集团的管控强度越大,政府划拨的城市轨道板块,资产规模较高,管理体制尚未理顺,导致集团的业务主导度不高,因此“十一五”期间集团更多采用了“过渡管控型”模式。

3.管控模式创新

“十一五”期末,南京市交通集团根据新的发展环境规划了集团“十二五”战略目标,明确集团将从单兵作战型的投融资平台向组团作战型的企业集团转型,集团定位为集“投融资、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等多种职能为一体的复合式、综合性国有投资控股集团;各二级单位根据各自的业态特点和发展方向,围绕核心竞争力调整战略定位,按照组团式、差别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成为产业明晰、各有特色的专业化产业经营平台。

基于新时期各业务板块的战略重要度和管理成熟度的变化,南京市交通集团将在既有的混合管控模式的基础上,适度调整管控强度、创新管控模式,如建立路桥收费管理中心、建设资金实行集控管理、优化对子公司经营层绩效考核体系等,决策选择以战略管理型为主导的管控模式,并结合成员企业差异化的战略,实施管控强度不一的战略操作型管控模式。

六、结语

从较单一的路桥收费管理到创新集团化管控体系,是一个质的飞跃。作为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南京市交通集团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创新永远是企业发展不竭的核动力。相信在创新集团化管控体系战略指导下,南京市交通集团一定能从预定目标出发,发展成为“多元化、区域性、立体式”为主要特征的“一主多辅”的投资控股集团,并发挥其在推进南京市大交通格局的完善和大交通产业提升中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璞等:《母子公司管理》,中信出版社,2003年

[2]盛华仁主编:工商管理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3]程国平,刁兆峰:管理学原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

[4]中国集团促进会:《母子公司关系——企业集团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控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

猜你喜欢

集团
集团财务管控模式选择与构建
探究集团资金管理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多元化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难点及对策
集团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框架探究
在“集团”中幸福成长
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问题研究
资源产业经济学在资源型企业的应用与探讨
辩证看待集团内担保
国际经济区域集团化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战略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