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占位性病变46例临床分析
2010-05-20肖艳伟
江 洪,肖艳伟
(彭泽县人民医院外科,江西彭泽332700)
随着影像学检查的普及应用及诊断技术的提高,使得甲状腺占位性病变得到了早发现和早诊断。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彭泽县人民医院对来院就诊的46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行手术治疗,现对其诊断过程、治疗效果进行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共46例,男12例、女34例,平均年龄39.4岁。临床表现:无临床表现但在行B超体检时发现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者13例;有局部症状者31例,表现为甲状腺局部肿块;有全身症状者2例,表现有消瘦、贫血、进食时颈部不适,仅有1例患者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46例患者术前均经B超、CT检查及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为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类型,最后行手术治疗,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与术前诊断符合率为100%。有全身症状者经手术后病理检查均为恶性。病理结果为:良性38例,其中甲状腺腺瘤32例,良性甲状腺结节6例;恶性 8例,其中恶性甲状腺结节 1例,甲状腺癌7例。
1.2 治疗方法
38例良性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中,32例甲状腺腺瘤均行甲状腺腺瘤切除;6例良性甲状腺结节均行甲状腺结节切除。8例恶性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中,7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根治术,术中行同侧甲状腺、狭部切除及周围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放疗;1例恶性甲状腺结节行同侧甲状腺及狭部切除,未行周围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放疗。
1.3 治疗结果
38例手术患者术后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无喉上神经及喉返神经的损伤,亦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随访6个月~2年,均未见复发。
2 讨论
甲状腺腺瘤是最常见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按形态学可分为滤泡状和乳头状囊性腺瘤2种[1],以滤泡状腺瘤多见,周围有完整的包膜,囊性乳头状腺瘤少见,常不易与乳头状腺癌区分,诊断时要注意。本文38例甲状腺良性占位病变中,甲状腺腺瘤32例,占84.2%。如B超检查或CT扫描检查显示为实质性包块或者是伴有低密度区,边界清,CT值为24~47 Hu,首先考虑为甲状腺瘤。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结合穿刺细胞学检查也可明确诊断。临床上以甲状腺结节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包括甲状腺的退行性变、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及肿瘤等多种,其中如何区分结节的良、恶性质,对于及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甲状腺单个孤立结节比多个结节的恶性机会大。触诊时,良性腺瘤表面平滑、质地较软,吞咽时移动度大。而大多数腺癌表面不平整,质地较硬、吞咽时移动度小。此外是否伴有淋巴结肿大也对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有帮助。有时腺癌结节小,而同侧颈部已有肿大淋巴结。
穿刺细胞学检查是明确甲状腺结节性质的有效方法。对良性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术中应行速冻切片检查,明确诊断。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及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结果对临床的诊断有价值,能指导临床医师对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手术方式的选择。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1],它可分为髓样癌、滤泡癌、乳头状癌和其他癌。对于甲状腺处发现硬而固定的肿快,与周围器官粘连,局部淋巴结肿大或出现对周围器官的压迫症状时,或存在多年的甲状腺肿块,在短期内迅速增大者,均应怀疑为甲状腺癌。鉴别困难时,可行穿刺细胞学检查,明确甲状腺癌类型。同时根据术中速冻切片检查,决定手术切除甲状腺的范围及清扫淋巴结的范围[2]。
对甲状腺癌临床表现有颈部肿块、局部疼痛、消瘦、贫血等,多无特异性,当出现全身症状时往往预后差。在手术治疗甲状腺癌过程中,除甲状腺未分化癌以外,其他类型的甲状腺癌均必须在切除患侧甲状腺以及狭部和对侧部分甲状腺的同时,行患侧淋巴结清扫[3]。术后根据情况辅助局部放疗,以延长手术患者的生存期。术后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体质、肿瘤的大小、性质以及肿瘤的早晚期等均有关系[4]。本文8例恶性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中,7例甲状腺癌行甲状腺根治术,术中行同侧甲状腺、狭部切除及周围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放疗;1例恶性甲状腺结节行同侧甲状腺及狭部切除,未行周围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放疗。随访6个月~2年,均未见复发。
[1]黄志诚,金锡御.外科手术学[M].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2006:532-566.
[2]范西红,贺青卿,张小桥,等.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102例体会[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5,20(7):452-453.
[3]赏金标,王可敬,张海,等.甲状腺乳头状癌再次手术临床分析[J].普通外科杂志,2005,20(2):123.
[4]刘复生,刘彤华.肿瘤病理[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325-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