氦氖激光照射加纯中药艾灸至阴穴纠正臀先露疗效观察
2010-05-14霍瑞霞
霍瑞霞
臀位(breech presentation)是异常胎位中最常见的一种[1],一般在妊娠中期臀位比较多见,绝大多数在怀孕32周~34周前自行转成头位,在妊娠32周后由于胎儿生长快,与子宫壁贴近,故胎儿位置、姿势相对稳定[2],自行转位的机会较少;臀先露的臀位分娩对母儿影响较大,围产儿死亡率臀先露与头先露的比率是25.0∶1.5;同时母体分娩并发症多,剖宫产率高[3]。为了减少臀位分娩,应于妊娠32周以后尽量采取措施纠正胎位。我院采用氦氖(He-Ne)激光照射加纯中药艾灸至阴穴纠正胎位不正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3月—2009年2月在我院门诊检查妊娠32周以上的孕妇60例,其中初产妇53例,经产妇7例,年龄23岁~42岁;妊娠32周19例,34周30例,36周11例;60例均经产科检查或B型超声确诊为臀先露者,将60例孕妇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除外脐绕颈、胎儿畸形、子宫畸形、前置胎盘、骨盆畸形产妇。两组年龄、孕期、胎儿健康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输出功率为1.5 mW~3.0 mW的氦氖激光仪,平行光束,光斑为0.2 cm[3],功率密度为66.7 mW/cm2,距离30 cm~40 cm,照射前检查证实为臀位,照射时孕妇取坐位,裤带解松,脱去袜子,标出至阴穴,至阴穴(双侧)在足小趾外侧趾甲旁约0.3 cm处,光束垂直对准穴位进行照射,每次照射前复查胎位,若发现已转成头位就可停止照射,但每周仍需继续观察胎位,直到分娩;如果矫正后再回复臀位者,可重复治疗;同时每天2次用纯中药艾灸至阴穴,因用纯艾对胎儿和母亲无任何影响(不能用药艾,以免影响胎儿);具体做法是:嘱孕妇排空膀胱,取坐或卧位,松解裤带,用艾卷悬炙两侧至阴穴,感觉温热为宜[4],每次 10 min~20 min,孕妇在炙时常感胎动活跃。对照组采用膝胸卧位方法:让孕妇排空膀胱,松解裤带,先在床上做下跪姿势,然后将胸部尽量贴在床的表面,大腿则与床平面保持垂直,每次跪15 min,每天2次。这种姿势可使胎臀退出盆腔[1]、借胎儿重心的改变,使胎头与胎背所形成弧面顺着宫底弧面滑动以完成转位。每天2次,7 d为1个疗程。为了增加胎位倒转成功的机会,孕妇在采取膝胸卧位后,当晚即采取侧卧位,如系骶左前采取右侧卧位,骶右前则采取左侧卧位,这样有利于胎头顺着子宫腔侧壁倒转,有时膝胸卧式未能奏效而加用侧卧后得以成功转位。
1.2.2 疗效标准 有效:胎儿以头位娩出;无效:胎儿未以头位娩出者。
2 结果(见表1、表2)
表1 两组孕妇不同疗程胎儿转位成功情况比较 例
表2 两组孕妇胎儿转位成功有效率比较 例(%)
3 讨论
两组治疗结果表明,氦氖激光加艾灸至阴穴转位效果明显优于膝胸卧位。中医学认为,导致胎位不正的主要原因是气血阻滞、肾门真阳受损。氦氖激光照射至阴穴矫正胎位是应用现代技术与中医学经络理论相结合的方法。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在膀胱经所有穴位中[4,5],此穴有治疗难产不下的记载。而采用激光照射至阴穴刺激穴位,将穴位的刺激传递给靶器官——子宫,子宫活动增强,促使胎动加强,同时可影响肾上腺功能,引起组织生物化学等方面的改变,在治疗中观察到所有孕妇都能感觉照射后胎动增强,可能是激光作用于穴位,影响内分泌系统丘脑下部垂体-卵巢的功能,使胎位得以纠正,正如中医学认为,起到疏通经络、宣导气血、温肾壮阳的作用,治疗中未见到副反应;加上纯中药艾灸至阴穴能温通经脉,振奋阳气,调整肾的功能,改变子宫的活动,促使胎儿活动增加;艾灸至阴穴可促使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诱发子宫收缩和胎动增强,在胎儿活动增强的基础上借助胎儿重心的改变,增加了胎儿转臀位为头位的机会,纠正时间以妊娠32周~38周为最佳。因在孕28周以前胎位不固定,38周以后,胎臀入骨盆较深,不易退出则不易纠正。本研究观察到氦氖激光照射加纯中药艾灸至阴穴治疗臀先露,疗效确切,而且简便易行,深受广大孕妇欢迎,值得推广应用。
[1]王淑贞.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13-416.
[2]陈鸿清.激光医学与临床[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8:102-103.
[3]丁爱华,盛林,徐国祥.激光妇产科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6:196-197.
[4]杨芳娥.艾灸至阴穴纠正臀先露35例[J].中国针灸,1993,13(1):32.
[5]顾正芳,马桂萍,王惠玲,等.氦氖激光照射至阴穴矫正胎位257例[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2,12(6):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