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中小企业专业化合作方式的变化与经营革新

2010-05-12庞俊涛

商情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中小企业

庞俊涛

[摘要]近年来,日本经济的形式在许多方面不断发生变化,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日本的中小企业必须及时做出反应,通过改变专业化协作的方式和进行经营革新以继续发挥他们对日本经济的关键作用。日本中小企业不断地进行经营革新,加大技术转化的力度,从而加快了企业的发展。日本正以中小企业为基础,稳步推进经济结构的改革,实现经济上的复兴。

[关键词]中小企业 经营革新 协作方式 垂直型协作 水平型协作

一、垂直型协作

(一)垂直型协作的规模

二十世纪末期,在日本的制造业中,纳入到垂直型协作体系的中小企业的比重是相当高的,1998年制造业中有47.9%的中小企业作为大企业(母企业)不同层次的协作企业。由于各个行业的生产特点不同,参加协作的中小企业的比重也不相同。具体来说,1998年有76.4%的纺织业中小企业和69.3%的汽车业中小企业成为协作企业。

这样的垂直型协作不仅存在于制造业。其它行业中与协作活动有关的中小企业也占有相当的比例,例如,从事信息服务业的中小企业中有40.8%的比例,从事运输业的中小企业中有35.6%的比例,而从事建筑服务业的中小企业中有19.4%的比例。

但是由于能够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相对稳定的商业协作关系,所以垂直型协作似乎更多地存在与制造业部门。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在制造业中这种垂直型协作关系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在制造业中小企业中,参与协作的中小企业所占的比例在1966年至1981年期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在1981年的比例达到65.5%之后开始下降,1998年下降为47.9%。类似的趋势在除了食品和化工之外所有类别的工业企业中都是存在的,而且日趋明显。

(二)垂直型协作优势的变化

1.垂直型协作的优势

一个优势是协作企业通过转包合同从其母企业获得“稳定的工作量”。参与协作的企业认为,与非协作企业相比,“稳定的工作量”有利于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另一个优势是“无须承担独立的销售业务”。一项调查显示,1997年,协作企业中销售人员的比例为5.7%,非协作企业中专门的销售人员的比例为12.6%。而协作企业的广告成本强度为11.4%,非协作企业的广告成本强度为17.6%。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参与协作的企业相比非协作企业在独立承担的销售业务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当享有这些优势时,与非协作企业相比,协作企业获得的利润要少一些。

我们可以认为这里由于协作企业不愿意去承担风险,不愿意去抵御生意来源和销售业务的波动,所以协作企业就不能像其母企业或者其它非协作企业那样去追求高风险和高收入。在稳定性和收入之间存在着一种交换。因此,在垂直型协作关系中存在着一个十分有利的稳定因素,使得企业愿意牺牲部分收入以换取稳定的工作供给和销售。

2.垂直型协作优势的变化

虽然“稳定的工作量”仍然是最为普遍的优势,但是在如今的商业行为中,将这个作为商业优势的比例开始下降。相反,诸如“无风险的相关交易”,“无须独立研发的原始产品”和“技术方面的指导”等条件的重要性已经增加。于是,垂直型协作的优势就这样逐渐地从传统的那些“稳定的工作量”和“无须承担独立的销售活动”变换为无风险的自由贸易和相关的技术指导。而事实上,工作量稳定的重要性作为一种优势已经开始下降,这同时也表明在这种垂直型协作关系中的稳定因素可能逐渐消失。

换句话说,虽然垂直型协作继续呈现其优势,但这些优势的性质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变化。这意味着制造业中的协作企业变得不再是一个稳定的基础,而是在与小部分母企业存在着协作关系的基础上单独做生意的实体。这看来似乎是制造业中协作企业比例下降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

(三)经济全球化对垂直型协作的影响

垂直型协作的传统优势正在逐渐地消失,其中的影响因素很多,而经济的全球化是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有44%左右的母企业以一种或者多种形式在国外建立了生产基地,有35%左右的母企业缩减其国内的生产规模而将生产任务转移至国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母企业从国外进口零部件。母企业的此类行为对作为协作企业的广大中小企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母企业与协作企业的生产合同和协作企业的销售上。母企业的行为使得其提供给协作企业的“工作量”不再稳定,从而使得协作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两方面都出现困难。

正是经济的全球化导致了母企业此类行为的发生。而如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母企业可以在国外建立生产基地以降低生产成本,并有条件利用国外的生产能力来代替国内的协作企业,从而在协作关系中处于相对有利的位置。因此,在与协作企业的交往中,除了传统上对生产质量、生产成本和生产时间等方面的严格要求之外,还出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要素——建立在长期合作基础上的信赖关系,而这种信赖甚至成为再次合作的基础。可以说,正是经济的全球化打破了这种相对封闭的状态。

二、水平型协作

(一)水平型协作的产生

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日元的持续升值,使得日本的经济环境在二十世纪70年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激烈和动荡。对中小企业来说,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对原经营领域(本业)已达到成熟化的中小企业来说,在经营战略上主要有两种选择:一是固守原经营领域,试图通过深化原经营领域探求新的出路;二是在重视原经营领域的同时更加重视开拓新领域,试图通过开展多种经营来摆脱困境。而中小企业事业领域狭窄,经营资源不足,开拓新领域不仅缺乏必要的人才和资金,更缺乏必要的技术和信息。所以,应该在重视原经营领域的同时更加重视开拓新领域,与各自不同的经营领域的企业相联合,采取经营资源互补的办法,走融合化的道路,这不仅是企业富有新的活力的良策,同时也是克服宏观环境变化的有效措施。融合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二)参与水平型协作企业的特征

1.参与水平型协作的情况

根据日本中小企业厅的《中小企业联合活动调查》(2002年11月)的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的规模对企业参与水平型协作在数量上有一定的影响。而有调查显示,中小企业的规模对企业参与水平型协作在形式上同样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所有的中小企业在联合研发(R&D;)上的投入比其它的项目要多得多,所以企业参与联合研发(R&D;)的比例同企业的规模成正比。相反地,企业参与联合采购、联合销售、联合广告和联合IT宣传等方面的比例同企业的规模成反比。

中小企业的规模对企业参与水平型协作存在相当的影响,其中可能有许多原因,但是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水平型协作涉及许多不同的种类而使得参与水平型协作的企业的目的产生差异,从而在参与的数量和形式上随着企业规模的大小而变化。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参与联合研发(R&D;)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补充本企业所缺乏的知识和专业技能”,而参与联合采购和联合物流活动的目的则是“减少经营成本”。也就是说,当许多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潜力而不是经济效益时,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往往刺激了诸如联合销售等活动。因此,规模比较大的中小企业往往能够独立地取得相当好的经济效益,从而趋向于联合研发(R&D;)以寻求更大的经济潜力;而规模比较小的中小企业由于很难独立地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而更愿意参与寻求经济效益的协作形式。

2.参与水平型协作企业的特征

(1)参与联合研发(R&D;)的中小企业一般具有较大的企业规模、较高的营业利润率和较高的研发(R&D;)积极性,并较多地参加跨行业交流组织。

(2)参与联合销售的中小企业一般具有较低的营业利润率和较多的竞争对手,并较多地参加跨行业交流组织。

(3)参与联合采购的中小企业一般具有较多的竞争对手和较高的研发(R&D;)积极性。

(4)参与联合物流的中小企业一般具有较高的研发(R&D;)积极性,并较多地参加跨行业交流组织。

(三)跨行业交流活动的作用

根据日本中小企业厅的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参加跨行业交流活动的比例是13.7%,其中的37.7%的企业在参加跨行业交流活动的同时也参与了水平型协作活动。这一比例比只参与水平型协作活动而不参与跨行业交流活动企业的20.8%的比例要高出许多。此外,参加跨行业交流活动企业中的22%最终参与了水平型协作。可以认为,跨行业交流活动对于逐渐参与水平型协作的中小企业来说起到了“温床”的作用。由此可见,参加跨行业交流活动的中小企业,将逐渐地参与到水平型协作活动中。

那些参加跨行业交流活动的中小企业具有许多特征:(1)一个较长的企业年限;(2)较多竞争者;(3)较高的营业利润率;(4)较高的研发(R&D;)积极性;(5)存在转包合同关系。当一些诸如企业年限等因素不能被改变时,企业将参与联合研发(R&D;),并且积极地参加跨行业交流活动。而那些参加跨行业交流活动并逐渐参与到水平型协作活动中的中小企业一般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1)企业规模较小;(2)较低的营业利润率;(3)较高的联合研发(R&D;)积极性。

以上的分析表明,相对灵活的企业通过参加跨行业交流活动而较好地发展了商业关系,而具有较低的营业利润率的企业更适合于参与水平型协作活动以提高它们的经营状况。为了实际地达到合作阶段,对中小企业本身来说,参与研发(R&D;)活动并占有相关的资源是十分必要的,这使得它对其它企业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参加跨行业交流活动具有重要地意义,对中小企业参与水平型协作活动起到“温床”的作用。但同时必须注意到,单纯地参与活动本身是无效的。只有企业有清楚的目的和明确的行动,那么它们才能够真正地享受这样的跨行业交流活动所带来的好处。

三、日本中小企业的经营革新

(一)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产—学—官”协作方式并加速技术转化

1.参与“产—学—官”协作的企业特征和取得成功的要素

据日本中小企业厅的调查,有35.9%的中小企业参与“产—学—官”协作,而中小企业的合作者中,占绝大多数的是国立的大学和公共的研究机构,这两者在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积极参与“产—学—官”协作的中小企业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具有相对较长的企业年限;(2)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大;(3)企业不从事转包合同业务;(4)已经或者计划转变成公共企业;(5)有经营者专门负责研发(R&D;)和企业发展战略等活动。而在协作中那些取得较高的销售增长率即已经取得成功的中小企业则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相对“年轻”的企业年限;(2)企业的相对规模较小;(3)有经营者专门负责研发(R&D;)和企业发展战略以外的活动。这表明,当那些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积累相当经验的中小企业涉及到诸如研究领域时,它们很容易与大学或者研究所等实体结成合作,进而形成“产—学—官”协作。其中,比较“年轻”和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很容易作为“产—学—官”协作的结果而获得成功。

2.利用TLO加速技术转化

日本的中小企业参与传统的“产—学—官”协作往往容易受到时间因素的限制。为了消除其消极影响,日本政府在1988年实施了TLO法(全称是《促进从学校到企业的技术转移的法律》,希望在这部法律下建立的技术转让机关(TLO—TechnologyLicensing Office)能引导技术转让的增加。直到2003年3月,得到TLO法承认的31个TLOs才逐渐发挥效力,它们的工作使得在2001财政年度中有1145个专利得以实施并取得3亿日元的税收。

在实施TLO法的初期,日本的中小企业在利用TLO以促进企业发展发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根据日本中小企业厅的调查,中小企业方面的最主要的问题是TLO信息的匮乏,占所有因素的49.1%,另外一个问题是缺乏利用TLO的意识,占所有因素的36%。而TLO方面几乎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在缺少人员和对中小企业急需的知识技能的匮乏。日本的TLO正在积极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增强可利用性,与中小企业一起加速技术转化。

TLO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地发挥将使得中小企业更多地接触到那些可以直接体现经济效益的技术转让,同时促进了企业间更好地开展水平型协作。因此,广大的中小企业应该将“产—学—官”协作作为一种优先的选择,并将TLO作为一个工具而充分利用,这样才能使得加速技术转化成为可能,从而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产业聚集的“孵化器”作用

“产业聚集”现象,即单独的产业和相关产业集中于一个特定的区域内,而这对许多国家来说都是一致的。而地理位置上的相对集中使得产业聚集地的企业在节省运输成本和原材料采购成本以及容易获得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已经逐渐地体现出来。

产业聚集的存在促进了企业之间的交流并且为企业更容易地参与商业合作提供了环境,在这个意义上说,他们对发展企业之间的水平型协作起到了孵化器的作用。

(三)“企业家社会”的形成与日本经济的复兴

所谓“企业家社会”,是指社会主要由中小企业构成,在这种社会中,大量的中小企业在经济上起着积极地作用,从而引发和促进日本经济的复兴。这样的“企业家社会”将允许人们通过参与商业活动而体验自我实现的快乐。如果为了使大量的人能够在商业活动中体验自我实现,企业必须提供和接受大量的不同的价值观,这在主要由大企业构成的社会中是行不通的,因为在大企业中,个人的意志必须与集体意志相一致。相比之下,中小企业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在中小企业内部,最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企业家们为他们的工作而感到骄傲。实际上,他们有理由骄傲,因为正是企业家个人的技术和智慧使得广大的中小企业在恶劣的经济环境下得以生存和发展。单独一个企业家的个人技术和智慧相对渺小,但是将它们综合起来就是发展日本经济所需要的。

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在“企业家社会”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中小企业的企业家经常地做出许多重大的决定。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必须亲自制定那些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企业员工及其家庭命运的重大决定,而在大企业,这种决定往往不必一人承担。此外,在中小企业里,不管企业家是中年人还是正步入老年,面临科技化浪潮,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他们必须为学习和掌握先进技术而不断地奋斗。正是这些中小企业的企业家们能够做出坚韧的决定并且坚持不懈地吸收新技术,他们真正的作用是领导日本经济的复兴。

参考文献:

[1]日本经济产业省,中小企业厅.工商业状况基本调查.1998.

[2]日本经济产业省.工业状况基本调查.1966-1987.

[3]日本中小企业厅.中小企业联盟活动调查.2002,11.

[4]日本中小企业厅.日本中小企业白皮书.2007.

猜你喜欢

中小企业
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财政税收制度创新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探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探析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研究综述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小额贷款助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