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圣朝名画评》暨《五代名画补遗》的几个问题

2010-05-10

艺术百家 2009年7期
关键词:美术史美术学

徐 声

摘要:关注一个时代的绘画艺术,除直接的绘画作品外,优秀的画学著作也值得注意。古代美术史家不但对当时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进行记述,为我们留下可供参考的史料,其所做的考察分析,对绘画风格形成和演变所提出的个人见解也反映着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圣朝名画评》暨《五代名画补遗》是反映五代至宋初绘画状况及画学思想的重要著作,本文将在整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两本书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圣朝名画评;五代名画补遗;版本源流;美术学;美术史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110-04

一、前人研究成果

对于《圣朝名画评》和《五代名画补遗》的研究,前人成果主要有:

1四库全书提要,对《圣朝名画评》进行了内容介绍、提及了书的一些特点(如将黄筌父子皆入神品,与《益州名画录》不同)和评价(其评论较为平允,其所叙诸人事实词虽简略,亦多有足资考核者焉)

四库序提到《五代名画补遗》,除内容简介外,主要是对版本进行考订。

2许祖良《刘道醇(圣朝名画评>成书年代考》,误将书中的错误“太宗”当作“神宗”,考书成于神宗元丰八年前后,当误。

3徐建融《何来神宗?》,纠正了将“太宗”当作“神宗”的错误,考成书于仁宗嘉佑四年前(1059前)。

4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该文较详细,主要内容有:对刘道醇生卒时间推断:约天圣六年至十年(1028—1032)间生,绍圣(1094-1098)年间卒,年约六十多岁;对版本、书名的考定,内容简介与评价。

5于安谰《画品丛书》,列出《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四库全书》提要、《书画书录解题》对两书的记载或评价,并根据王氏画苑本进行校勘。其《圣朝名画评》,除王本外不知用何本互校(“此外因无他本互校……均据他本补正”,前后矛盾,不知何本)。又在《五代名画补遗》校勘记中说:“据丛书总目(指四库)此书除王本外,尚有四库全书本,惜本市无此书。”可知其未与四库本互校,也不可能与1985年出版的宋本互校。

6余绍宋《书画书录解题》。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主要引四库序(《五代名画补遗》引用不全);另一部分是对书内容的简介和简评,这部分被收入于安谰《画品丛书》。

7宿白《张彦远和(历代名画记)》中略为提及了两书的一些版本状况。

8金维诺《北宋时期的绘画史籍》,对成书时间、大致内容、史学价值、“六要”和“六长”进行了分析。

9李良《(圣朝名画评)成书年代考》,主要谢巍的基础上完成,对主要版本进行考订,发现了台湾出版的《艺术赏鉴选珍五辑》中两书的明翻宋本。对成书年代进行考订,认为在仁宗嘉佑四年至嘉佑八年之间(1059—1063)。

从前人研究成果看,对《圣朝名画评》和《五代名画补遗》现存版本进行了梳理,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成书时间)表达了各自的见解,但缺乏各版面间全面的校勘工作和刘道醇的艺术主张的深入分析,以及与前后、同时代绘画史籍的相互参照研究。

二、《圣朝名画评》与《五代名画补遗》版本源流考述

(一)《圣朝名画评》的主要版本

1据明翻宋陈道人刊本记载,有南宋临安府陈道人书籍铺刊本(今不传)

2据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有明刊《唐宋画苑珠林十五种》本,不知何处著录(今不传)

3明翻宋陈道人书籍铺刊本,上海画院和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各有一份,台湾的本子1974年编入《艺术赏鉴选珍五辑》,与《五代名画补遗》合印一册,由国立中央图书馆出版发行。

4明刊本(见存北图、南图、温州,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国家图书馆有善本保存)

5《王氏书画苑》本(见存,常见,国家图书馆有善本保存)

6《古今图书集成》卷七百五十二(见存)

7《佩文斋书画谱》卷十八(见存,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8《四库全书》本(见存)

9俞剑华辑《中国画论类编》本(常见)

10于安澜辑《画品丛书》本(常见)

(二)《五代名画补遗》的主要版本

1南宋临安府陈道人书籍铺刊本(见存辽宁省博物馆)

这个珍贵的宋本由中华书局于1985年影印出版,入古逸丛书三编之十五。书中记载了此本流传的经过。此本国图也有微缩本。

2据谢巍《中国画学著作考录》,有明刊《唐宋画苑珠林十五种》本,不知何处著录(今不传)

3明翻宋本,上海画院和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各一份,台湾的本子1974年编入《艺术赏鉴选珍五辑》,与《圣朝名画评》合印一册,由国立中央图书馆出版发行。

4明刊本(见存南图,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边)

5《王氏书画苑》本(见存)

6明末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见存天津图书馆,国图有微缩品)

此本台湾戴胜山房出版社曾出影印本

7《古今图书集成》卷七百五十三(见存)

8《佩文斋书画谱》卷十八(见存古籍馆)

9《四库全书》本(见存)

10于安澜辑《画品丛书》本(常见)

宋代时候,可能两个本子,一是南宋l临安府陈道人书籍铺刊本(光宗,1190一1194间),又根据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卷二,子部,杂艺类》(《绛云楼书目集成初编》,P53)录有:“刘道醇圣朝名画录,三卷”,就是说钱谦益一个人手上曾有两个版本的《圣朝名画评》,人元后大多本子都是《宋朝名画评》,此本日“圣朝”,钱谦益多藏宋元善本,因此也可能是另一个宋本,但仅为推测。

明代的本子,主要是翻宋陈道人刊本和《王氏书画苑》本。《五代名画补遗》还有明末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清代主要是《古今图书集成》、《佩文斋书画谱》(康熙四十七年(1708)成书)、《四库全书》本。今本主要是于安澜辑《画品丛书》本,以王氏本为底本。

三、关于刘道醇的姓名与籍贯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五,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俱作道成,然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四,《宋史·艺文志》卷六,以及《五代名画补遗》的宋本、明翻宋刊本、毛氏汲古阁影宋抄本皆题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刘道醇,故晁公武、马端临应为误记。

《浙江采集遗书总录》称:

《五代名画补遗》一卷。右宋彭城刘道醇辑,分人物、山川、走兽、花竹、屋木、塑作、雕木,凡七门,计二十四人。有嘉秸四年陈洵直序。

《宋朝名画评》三卷,写本。右前人撰,亦分人物、山水、林木、兽畜、花卉、鬼神、屋木、七门,凡九十二人,而以神品、妙品、能品三者别识之。

宋代行政区划中彭城何指,尚不明,但一般徐州古称彭城,至五代时仍多有彭城郡,但宋称徐州。清人称“彭城”,当为失误。刘道醇籍贯应为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又:

王罐,字国器,河南洛阳人。虞部武员外宗元,亦河南人,每叹曰……

王霭,京师人。幼有志节,颇尚静默。

武宗元,字总之,河南白波人。

予又尝于武宗元第观图所画《十王地藏》一轴,绰有善护慈悲相,于今宝藏之。可列神品。

张图,字仲谋,河南洛阳人。

陈士元,京师人。

即便在信息发达的今天,美术评论家对外省一般艺术家的了解程度也是有限的。而《圣朝名画评》和《五代名画补遗》中可以发现很多当地画家的记载,而且与河南武宗元交往很多。由于该书资料多为刘道醇亲自探访所得,因此大梁的籍贯是可信的。

陈洵直序,据宋本作于嘉祐四年(1059年)十二月初九日,颍川。

今因集本朝名画评,又捃拾其见遗者,叙而编之,名曰《五代名画补遗》。其门品上下,一如《圣朝名画评》之例类,仍附之于后者,亦明我圣朝文事之载郁云。时嘉秸四年十二月初九日颖川陈洵直序。

这里可知的讯息是:一,《圣朝名画评》的出版在《五代名画补遗》之前。二,作序时书已成,那么《圣朝名画评》和《五代名画补遗》都成书于仁宗嘉祜四年(1059年)之前。三,符嘉应撰所撰序文应于1059前,但今已佚。具体时间尚无法考证。

《圣朝名画评》又有:王士元,汝南宛丘人。父仁寿,亦能丹青,事见五朝名画录(王氏本)。

《五代名画补遗》有:王仁寿,汝南宛人……有子士元最知名。

相互印证的话,刘道醇所说的《五朝名画录》有两种可能:一是《五代名画补遗》,二是当时有另一著作名为《五朝名画录》,其中关于王仁寿的记载又被收入《五代名画补遗》。由于《五代名画补遗》本身是增补性质,这个可能性很小,又四库本作《五代画谱遗》,很可能也是记载错误。那么这两部书的撰写应该是同时进行的,而出版则有先后顺序。

五、刘道醇的活动时间与《圣朝名画评》、《五代名画补遗》写作时间

这个问题争议最多。首先自王氏本开始有几处将“太宗”误作“神宗”。

高益,本契丹涿郡人,太祖时遁来中国……有孙四皓者,广延艺术之士……孙乃神宗近戚,进益前所画搜山图。

王齐翰,建康人……讼于京府,时神宗方为尹,按证其事,清教词屈,乃出原画,大为神宗嘉叹,各赐白金千两释之。后十六日即位,名曰应天国宝罗汉,藏于秘府。

勾龙爽,蜀中人。厚重少语言。好丹青,神宗时为图画院祗候。善作中古人物,其状质野,观者有返朴之意焉。

根据《图画见闻志》,以上“神宗”都应为“太宗”,因此对年代判断没有帮助。

又一个矛盾,是这两本书和《图画见闻志》成书时间之间的矛盾。《图画见闻志》,无论根据郭若虚自序记载画家到熙宁七年(1074)还是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说的元丰六年(1085),都在前述1059之后。然而《图画见闻志》卷一《叙诸家文字》篇所载画学著作三十种,末一种为《本朝画评》为刘道醇之《圣朝名画评》。因为《图画见闻志》记载自会昌元年(841)开始,对五代的材料应该予以重视。从情理上说,若郭若虚只见过《圣朝名画评》,而未见其后的《五代名画补遗》,那么他成书时间上与陈洵直于嘉祐四年(1059年)作序是矛盾的。或者此二书成后(1059—1085间)有版本将《圣朝名画评》、《五代名画补遗》合为一书以《本朝画评》为名出版,为郭若虚所见,《宋史·艺文志》曾记载有“《宋朝画评》四卷”或可为参证。若如此,是否为一种新的宋本,待考。又或者郭若虚未采用《五代名画补遗》的材料,故不录。

由上可知,刘氏之书流传远早于郭氏之书,那么刘氏年岁当长于郭氏。郭若虚的活动时间大约为1030—1085后。我们再把两书中提及确切记年的部分找出来,寻找可能的线索。

陈用志……逮景祐(1034—1037)初,今上营慈孝寺,敕用志及待诏等笔东殿御座侧……

王端……燕恭肃王见其肖似,更益号恸。敕端入图画院,让而不受,止乞国子监书舍一部。上嘉之,特授奉职,转右班殿直。诏写真庙及章献明肃太后圣容于石壁……

尹质……燕恭肃王召质写真,特优礼之。至于公卿戚里间竞求传貌。景祐中(1034—1037)宣献宋公薨,请质追写……

高克明……景德中游京师……今上尝诏入便殿,命画图壁等。为上所赏,迁至待诏,守少府监主簿、赐紫。景祜初,上命画臣鲍国资画四时景于彰圣阁……

景祐(1034—1037)初的“今上”和王端等多条中的“上”当为仁宗(1023—1063),那么成书时间缩小到1023—1059之间。

陈用志,亦攻山水。画祥源观东位壁,磊落峭拔,布千里之景。以庆历中火,今无有矣。文潞公宅有用志出云山水壁,高文馀,宛有不崇朝雨天下之意。文潞公与王侍郎家各有邈卓所画一虎,文公者伏崖高视。王公者当风舐掌。

《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九十:“戍寅(1038),文武百官并以袷享赦书加恩。枢密使、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宋庠封莒国公;判河南府、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文彦博封潞国公。”

有考文潞公为文彦博,被封为潞国公在1038年,那么时间再缩短为1038—1059。

李隐,五原人。善画山水,亦长于布景。大中祥符初营会灵观,命隐图五岳于壁,又于五圣帝座后矰帏上皆写山水。庆历(1041—1048)中有,令则无矣。可见成书于1048年之后。

侯翌,字子冲,安定人。性简洁,重信义。学吴生释道画。予至和中(1055)于闾巷见挈一旧图,贮于大器,将濯去颜色,寻呼止之,乃翌所画七夕乞巧图也。

又“至和中(1055)于闾巷见挈一旧图”,那么说明到1055年本书尚未完成。

《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说《圣朝名画评》成书于1057左右,不知何以得知,但根据前述材料,1056—1059为可能的成书时间。《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可能是考虑到《五代名画补遗》出版在后,将《圣朝名画评》成书时间设置为1056—1058,取了一个1057的约数。

六、刘道醇的主要活动时间及身份

和其交往甚多的武宗元1007年就颇有名,卒于1050年。书中多次记载武宗元事迹,又记述两次在其家看画,那么二人活动时间有重合的时候。书中对太宗朝多位画家事迹记述清晰,那么刘道醇活动时间大致是宋初——1059年,和武宗元同一时期,这与郭若虚的活动时间相对照也符合情理。

关于刘道醇的身份,没有明确的材料。从书中看,他和当时的画家和爱好书画的富商多有来往,如“度支蔡员外挺家有巨然画故事山水二轴”、“予又尝于武宗元第观图所画《十王地藏》一轴”、“予尝於富商高氏家观贤画《盘车水磨图》”、“京师富商高生有画癖,常刺拜于庭下迨十馀年,欲得水月观音一轴”、“淮海富商陈永,以百千求春龙起蛰图”,然其自身并未提及有何藏画。

以上是对《圣朝名画评》及《五代名画补遗》的粗略整理和一些问题的初步考察,进一步工作有待于校勘后深入进行。

猜你喜欢

美术史美术学
作品赏析(2)
作品赏析
浅谈新形势下美术学创新发展路径探析
作品赏析(4)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美术史课程教学现状及优化方法
黄保华、秦浩明、沈晨晨、王波作品
刘小毓作品
郭诗奇作品
激变中的美术史研究与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