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湖心亭看雪》课例分析
2010-05-10鲍世新
■鲍世新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9课,我于2009年12月23日在学校“示范课”评比中,给初二3班学生讲授了这一课,课后认真听取了专家和同行的意见,反思如下。
一、对于教学内容的反思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在明亡后写的一篇追忆前尘往事的小品文。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在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达了幽远脱俗的闲情雅致。这篇山水小品,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有人物、有对话,淡淡写来,情致深长,洋溢着浓郁的诗意,而全文仅一百多字,笔墨精炼含蓄,令人惊叹。
文章共有两个自然段:第一段以叙事写景为主,交代了赏雪的天气背景,通过视线的移动、色的变化,以白描的写法,描绘了西湖雪景,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徐徐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第二段以写人为主,交代了作者的奇遇,在湖心亭上意外的相逢,使作者的怅惆与失意荡漾心中,平实的叙述,简练的笔墨,却把作者的悲与喜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白描手法描写雪后西湖奇景的文字,是学习的一个难点。明亡后,张岱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他的文章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这一写作背景,然后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明朝人的生活态度。对于文中作者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学生批判的对待、历史的分析。这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自主定目标,自读课文掌握大意,研读课文理清脉络,品读感悟体味情感。找出自己难以理解和翻译的词语和句子,以提问或提醒的方式解决课文翻译的问题,掌握文章的重点。联系课文和有关背景,通过品读课文和结合导学案上的有梯度习题进行小组讨论,教师适时的以动态的知识树形式加以点拨和指导,领悟作者的情感,从而突破难点。课后通过更深刻的反思,我认识到在课文翻译时,为了急于求成,没能对字、词、句的注音和翻译做到步步落实,忽略了部分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我想如果在学生翻译课文的环节中,再加入小组间的交流,从注音、解词到翻译句子,使每一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一一呈现或加以指正,效果会更好。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作为一篇文言文,既要整体把握文意,又要注意字词句的落实。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借助工具书、教科书中的注释及教师的指导,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从而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优美境界,掌握借景抒情的方法和语言特色。
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采用我校实施的“三·六”学案导学的方式,并结合“和谐教学整体建构”的思想,对本堂课的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1.导入示标,设纲导学。
(1)导入示标:单元导入,明确目标。首先以描写西湖春夏娇艳美景的诗句导入,呈现的是本单元的知识树,让学生知道单元主题、每篇课题以及中心,进而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本课学习目标。这样,让学生对单元学习目标有一个整体构建,学生自己定目标,让学生很快走入课文,为课文教学作铺垫。
(2)设纲导学:自主学习,教师指导。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朗读为切入点,让学生以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学习)进行学习。学生先自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课文,完成导学案上“自主学习”部分的习题,其中包括作者、背景、注音、解词等基础知识。
2.合作探究,展示释疑。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了解,此环节要求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先自主完成相关习题,不会的再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包括三方面:探究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探究二:研读探究,理清脉络;探究三:品读赏析,体味情感。
(1)合作探究。在自主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深入研读探究,掌握文章的大意;理清文章脉络,体会写景、叙事、抒情水乳交融、浑化无迹的特点;品读赏析中,使学生明确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以及白描手法的运用,而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颇让我们这些生活在都市中忙碌不堪的人唏嘘感叹。如此精美绝伦、形神兼备的小品文,学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这样既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又注重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用合作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解读文言文。体现文言文学习的特点,既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又要注意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尤其是知识树的不断呈现,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知识树帮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行文顺序,同时练习了背诵;学习白描手法时,通过知识树的动态呈现,进一步理解了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的美,为课文的理解和背诵打好坚实的基础。
(2)展示释疑。学生展示时,我深感有一个不足:由于自己在这一环节上急于求成,忽略了对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落实,没能做到从作者到字词注音、解释的步步落实,因此只是在个别学生对课文翻译的“提问”和“提醒”中,我就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这样做忽略了部分知识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我想,如果在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中,再加入小组间的交流,把注音和解释掌握不准的地方呈现出来或小组间互相指正,效果应该会更好。另外,虽然每组都有分工,有明确的标准,根据每组的成绩也有相应的加分奖励。但是,本节课对于小组的评价没有做到当堂体现,以至于有些学生的兴趣没能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气氛明显没有平时上课活跃。
3.达标反馈,拓展提高。
(1)达标反馈。教学活动是师生间有计划、有目的的双向活动。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梯度,我采用填空题与选择题相结合的形式设置了相关的习题,当堂变式练习,进行及时反馈。这样,既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又能使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地调整、控制教学,也能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但是,由于前面时间安排不够合理,以至于此环节感觉时间很紧,没能做到人人落实、“人人清”。
(2)拓展提高。此环节由于前面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没能做到人人落实、“人人清”,有些流于形式。其实学完课文后,可以再出示本课知识树,通过知识树的动态呈现,再配合教师的总结性语言,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整体把握课本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还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下节课还要学习什么。我觉得这节课有成功、有遗憾,今后我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亮点在于课上注重学生的合作和交流,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较成功地体现了和谐教学法以及知识树的适时呈现,也充分体现了我校实施的“三·六”学案导学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发挥教师组织、引导的作用,对重点问题进行强调,对疑难问题进行点拨,从而体现课堂的高效。
这节课上完,觉得受益匪浅。与以往课堂不同的是,这节课我在知识树的设计环节上颇动了一番脑筋。我大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字词、注音、解词等基础知识,虽然因为我的急于求成,没有顾及部分学生的不成功,但是我能看出大部分学生有独立阅读、思考的意识和习惯。想一想,此节课的问题还真多,如基础知识的落实、对学生小组评价的落实、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当然,此节课的学习目标基本落实,有一定的教学效果,无论是导学案上的方法引导,还是一棵棵动态的知识树,相信对学生的理解都会有很大帮助。我想,这不仅使我们很好地落实了高效教学,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会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