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育”之道:文化立校,全员育人
2010-05-10
[校园文化树精神]塘沽第十五中学于2007年开始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并成立了“校园文化研究室”专门承担这项工作。在实践中研究和解决三个层次的问题。
一是制度文化突出精细化。塘沽第十五中学的精细化管理借鉴了企业管理文化的精髓,实现了学校工作的高效运转。
二是物质文化突出系列化。学校在外部环境建设中形成两大板块:第一板块建构的是校园区域文化,包括团队文化、学生活动文化、责任教育文化和墙面文化等四个区域;第二板块建构的是楼内区域文化,由楼道文化、班级文化、办公室文化、功能教室文化等四个部分组成。校园文化研究室和德育处结合学生实际,精心挖掘和提炼教育内容,以“责任教育”为主题,制作大型的宣传展牌,置于学校的醒目位置,命名为“责任教育长廊”。它包括11个篇章:引领篇、希望篇、孝敬篇、哲理篇、行为篇、励志篇、读书篇、毅力篇、爱家篇、爱校篇、爱国篇,共30块展牌,其中明确地提出责任教育的要求与做法,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熏陶,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学校力求让校园内每个角落都“说话”,都具有教育意义。教学楼的每面墙壁上,都张贴着催人奋进的名言,时时激励学生。楼道中的名人画像、教室内的黑板报和名人名言、水房中的节水标语、草坪内的温馨提示等,内容丰富,意义深刻,充分发挥了校园环境的熏陶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长见识,明白事理,担当责任。学校还积极创设富有特色的班集体文化环境,以育人为突破口,提升班集体文化品位。每一个班都制作了自己的个性化班牌,学生自己设计班名、自定班风、确定班集体奋斗目标、选取催人奋进的班歌,班干部向班主任和同学们“公开承诺”,明确自身职责。教室内还设有“我心飞扬”和“理想宣言”两个板块,张贴学生的优秀作业,或者宣传勤奋刻苦、成绩进步的学生,也可以把学生自创的名言警句写在板块中,就连教室的前后门玻璃上,各班都贴上名言,用以激励本班学生。学校建立“责任教育基地”,组建学生“讲解团”,促进了学生自我教育;每周升旗仪式上的讲话由“学生干部演讲团”成员担任,他们以专题的形式,谈学校生活中的自我感受;各班门前的班牌不仅代表了班集体的形象,还有“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各班每月还要评比出不同名目的标兵……物质文化是无声的课程,塘沽第十五中学在打造特色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凸显了环境育人的优势。
三是精神文化突出人本化。塘沽第十五中学注重校风、教风、学风的塑造,力求形成“规范、文明、和谐、向上”的校风,“敬业、民主、创新、高效”的教风,“勤奋、科学、自主、合作”的学风;文字表达上直白简练,回归素朴,精神内涵上与学校倡导的“信心教育、责任教育、静心教育”一脉相承;他们所强调的“高效”与“科学”,又隐含着对学校科学发展的理念表述。学校注重文化底蕴的传承和书写,《中国名校·塘沽十五中卷》(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推荐、线装书局出版)诠释了“塘沽十五中人”的精气神儿;《智慧的教育》凝结了“塘沽十五中人”的集体智慧;《用心做教育的人》是“塘沽十五中人”心血的写照;《感悟》、《反思集》、《心与心的碰撞》等文集是“塘沽十五中人”无悔的心声。
塘沽第十五中学营造了一种“静”文化,对于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他们有着深刻而自觉的认识。潘怀林校长指出两点,第一,教师静心需要条件。静心教书要时间,潜心育人要时间,时间对教师来说极为珍贵。“每天两操,我们是否可以做到不让班主任到操场去监控学生,而实行集体管理?每学期4次检测,考后的分数统计是否可以由相关人员集中输入,然后提供给教师?早、中、晚自习是否可以实现无师化管理,每周例会在无特殊情况时控制在1小时之内?如果真能做到这些,一周就能给教师节省不少精力,为他们提供更多静心学习的时间。”为教师减负,作为校长心静则实,方能鉴别虚的东西,做实事。第二,把“静”融入学校文化。“静以养身”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修养,“宁静致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境界,“心静则远”。“静心静悟,问题在静中化解,是非在静中明辨,思想在静中绽放,工作在静中出色。静孕育智慧,静开发智慧,由此,静控制了冲动,抑制着盲目,克服了粗劣,驱散了功利,何乐而不为?”潘怀林校长说。
[学校德育育真人]学校在“教师为主、全员参与;教学为主,全面渗透;学校为主,全方配合”的原则指导下实行全员育人,把“养成教育”和“责任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主线,打造责任文化,创建德育特色,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模式,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序列化,以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渗透德育。
来过塘沽第十五中学的人,都会被矗立在校园中的责任教育长廊所吸引……2006年,塘沽教育局德育科开展了“我成长,我负责,我与滨海新区同发展”的责任教育,与此同时,“培养有责任的人”主题责任教育,也成为了塘沽第十五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主题。在责任教育启动仪式上,潘怀林校长向全校师生响亮地提出“做有责任感的人”动员,从此,“责任与我同行”的理念伴随着学校成长的步伐。
第一,加强校园责任文化建设,使学校真正成为德育的主阵地。
学校强调,责任教育要从教师做起,“做有责任感的教师”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塘沽第十五中学连续几年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不让一名学生掉队”、“从每一名学生抓起”、“为每一名学生负责”、“为每一位家长负责”、“帮助每一名学生进步”的“五个一”责任教育活动。同时开展了“四走进”责任奉献活动:“走进学生的学习”、“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家庭”、“走进学生的心灵”。如果说“五个一”是教师对学生不放弃、不抛弃、不偏袒、不势利的师爱,那么“四走进”便是这种师爱在践行责任教育中最真实的情感流露和行为准则。教师的责任感得到了增强,也有力地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围绕“责任”这一主题,学校充分利用现有的空间,精心布置校园环境设施。走进校园,校门口处的展牌展示了学校对社会的公开承诺和学校办学的总体目标,彰显的是学校的责任意识;教学楼两侧整齐有序地排列着22块展牌,“教师团队建设园地”板块中,教师团队谋求发展、团结奋进、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和不同的工作特色展现在师生面前;“德育楷模园地”板块中,教师敬业爱生的事迹既感动着身边的学生,又激发着每位教师的责任和激情。教学楼北侧整齐有序地排列着“德育特色活动及成果展示园地”主题展牌,呈现了“塘沽十五中学生礼仪要求”、“一日行为规范”、“共青团建设”、“学校国旗班升旗展示”、“学校艺体团参赛盛况”、“学校车模组成果”、“兴趣组活动情况”、“劳技比赛成果”……这些活动及成果的展示,给了学生极大的鼓舞,同时,教育学生要成为国家有用人才,必须谋求全面发展。“责任教育长廊”中的30块展牌,突出了学生的四种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学校的责任、对个人的责任。在具体明确的要求和耳濡目染的熏陶下,学生们悄然发生着变化,学校成立了由学生组成的责任教育讲解团,他们对自己、对同学、对家长、对周围的人讲解责任教育,成为校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载体、不同的内容,几乎都有责任在无声的说话。久而久之,责任就会定格在师生的心里,渐渐变成与责任相联系的行为。
学生养成教育也是塘沽第十五中学德育工作的基础工程,学校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在关注细节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责任行为。将责任教育的目标重新组合,形成三个层次教育目标,即学生的责任、孩子的责任、公民的责任。同时,围绕“提高学生责任意识”这个核心,在确定责任能力、责任行为、责任情感、责任品格四个维度的基础上,编写《责任行为100问》,实现将学生的责任意识迁移到责任行为。在责任教育实践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学校梳理出年级特色活动主线,形成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序列化,即起始年级:实施规则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学会生活;中间年级:实施生命教育,树立珍爱生命和环保节约意识,学会尊重;毕业年级:实施公民教育,了解国情,懂得报国与感恩,学会生存。根据德育序列主线,学校又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相融合,编写了《塘沽十五中责任教育读本》,作为学校实施责任教育的校本教科书。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寓责任教育于主题教育、体验活动之中。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如演讲会、联谊会、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文化沙龙等,定期举办校园科技节、艺术节和体育节,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和熏陶,促进师生对学校精神的理解和传承。以广播操、武术操的推广和国旗班的扩容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生活、健体、行为、学习等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和身体素质,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责任能力。
第二,将责任文化延伸到家庭,使家庭成为德育的加油站。
学校注重开发家庭教育资源,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将责任教育系列目标(“学生的责任、孩子的责任、公民的责任”)讲给每一个家庭,要求家长在每天的家庭生活中对照目标,落实责任。学校进行优秀责任家长评选活动,一方面使家长树立一种意识:孩子的事情要让孩子自己做,孩子的责任要让孩子自己承担,另一方面也教育了家长,从对孩子的责任教育中内化为一种家长责任。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校活动也是责任教育的重要举措。学校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开展“母亲节”感恩活动、亲子活动,开展“爱生月”家访活动,定期举办“家有儿女初长成”育子经验交流。
第三,将责任文化拓展到社区,使社区成为德育的大舞台。
“学会负责,做合格公民”,这是责任教育的目标和支点,目的是逐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让学生明白,自己不仅是一名学生,而且是一名公民。塘沽第十五中学把责任教育的空间拓展到校外,拓展到社会。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学校聘请了责任教育校内外监督员五名,坚持每月一次的监督员联系会制度,及时反馈学生在校外的表现,收集外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建立了八个德育实践基地,发挥实践、体验、志愿服务功能,让学生在社会中践行责任,提前“上岗”,去了解责任和体验责任;结合《责任教育100问》开展责任行为自测评价及跟踪反馈(“学生的责任、孩子的责任、公民的责任”三个维度),利用假期开展责任教育评价(社区居委会评、邻居评、家长评、自己评)。通过实践和亲身体验,学生磨砺品质,学会关心他人、关爱自己、相互协作。
学校以责任教育为载体,走“三结合”德育工作之路,形成了浓厚的德育氛围,强大的教育合力和多层次、全方位、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做到了学生校内、校外有人管,离校不离教,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全员育人氛围。教师们不无感慨地说:“不知有多少家长走进责任教育长廊,慢慢地移动着脚步,边走边寻求教育孩子的那把钥匙;不知有多少教师不知不觉地向教育基地走去,想把自己化作泥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滋养。当我们看到自习课上没有班主任监管学生照样安静时,当我们看到地面有纸学生主动捡起来时,我们真的感到责任教育已经走进了学生学习,走进了学生生活,走进了学生家庭,走进了学生心灵。我们欣慰地感到德育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向世人打开学校德育工作的窗口——责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