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病伴肠上皮化生、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
2010-05-02陈清波王洪波徐明垚
陈清波 王洪波 徐明垚 郭 银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为多种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主要病因,特别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并认为 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1]。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少数见于浅表性胃炎,偶见于正常黏膜,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属癌前病变。本文主要分析慢性胃病伴肠上皮化生、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并且采用黏液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与胃癌发生有密切关系的肠上皮化生的类型,为胃癌的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 380例,男性 208例,女性 172例,年龄 19~69岁,平均 60.3岁。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15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94例,胃溃疡(gastric ulcer)73例,胃癌(gastric carcinoma,GC)56例,临床症状伴有上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烧心、暖气等。
1.2 标本来源
本组 380例均为 2000年 ~2008年间我院存档的胃镜活检及胃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标本均经 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HE连续 4HU切片,均经病理检查确诊。①病理切片行 warthin-strany银染色,检测出幽门螺旋杆菌。②对获取的每例胃癌组织,在癌旁组织(距癌组织 2cm以外部位)进行取材切片,选用无消化道疾病的尸体解剖材料中的小肠和大肠组织作为正常对照。③将所有伴有肠上皮化生的组织块选出,再切成 4μm厚的连续切片 2张,分别进行 ABPAS(PH2.5)[2]和 HID-AB(PH2.5)[3]2种黏液组织化学染色。前者区别酸性黏液和中性黏液,后者区别硫酸黏液和唾液酸黏液,用正常大肠和小肠的组织切片作为阳性对照。
1.3 诊断标准
依照 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4],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黏膜组织学变化和细胞分泌黏液的性质,可将肠上皮化生分为 4种类型[5]:①完全小肠型:组织形态学类似小肠黏膜上皮,可见具有明显纹状缘的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少数潘氏细胞,杯状细胞含唾液酸黏液,但不含硫酸黏液,吸收细胞不含黏液。②不完全小肠型:组织学上除见杯状细胞、吸收细胞外,可见部分吸收细胞被柱状黏液细胞所取代,无潘氏细胞存在。杯状细胞含唾液酸黏液,但不含硫酸黏液,柱状细胞仅含中性黏液。③完全大肠型:可见具有明显纹状缘的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杯状细胞含硫酸黏液,吸收细胞不含黏液。④不完全大肠型:吸收细胞部分或全部被柱状黏液细胞所取代,无潘氏细胞存在,杯状细胞含硫酸黏液。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HP感染与慢性胃病伴肠上皮化生、胃癌的发生关系(表 1)
表1 HP感染与慢性胃病伴肠上皮化生、胃癌的发生关系(例,%)
从表 1可以看出,HP阳性检出率不同慢性胃病组是逐渐增高的,在同 1种疾病中伴有肠上皮化生者 HP感染率高于不伴有肠上皮化生组,虽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说明了 HP感染加速了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并且与胃癌的 HP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
2.2 不同组织的黏液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慢性胃病组织、癌旁组织的肠上皮化生,采用 ABPAS黏液组织化学染色,肠上皮化生细胞分泌的黏液无法区别,而采用 HID-AB黏液组织化学染色,可区别肠上皮化生细胞分泌的硫酸黏液和唾液酸黏液,见表2。
表2 不同组织的黏液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例,%)
2.3 各型肠上皮化生的分布情况
表3 在慢性胃病组织、癌旁组织各型肠上皮化生中的分布情况(例,%)
从表 3可以看出,癌旁组织中肠上皮化生类型主要是不完全大肠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中肠上皮化生类型主要以不完全小肠型为主,其次为不完全大肠型,不完全大肠型肠上皮化生率癌旁组织与慢性胃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3.1 慢性胃病、胃癌(癌旁组织)与 HP感染的关系
HP与慢性胃病及肠上皮化生三者紧密相关。肠上皮化生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长期 HP感染可导致胃腺体分化障碍及萎缩,形成不同程度的非点型增生,最终可导致部分病例癌变。有资料显示,在萎缩性胃炎中,89%发展为肠上皮化生,10%发展为胃癌;浅表胃炎36%发展为肠上皮化生,1%发展为胃癌[6]。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发病呈正相关。本组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肠上皮化的比例为 37.23%,肠上皮化生的 HP感染率为 85.71%;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为肠上皮化生的比例为 24.2%,肠上皮化生的 HP感染率为 77.78%;胃溃疡肠上皮化生比例为 20.55%,肠上皮化生 HP感染率为 100%;癌旁组织肠上皮化生比例为 75%,HP感染率为 80.95%。
研究表明:80%~95%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有 HP感染。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呈正相关[7,8]。HP感染可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9,10]。其发病机制可能为:①HP可引起黏膜炎症的损伤,增加了DNA损伤的机会;②HP感染区的炎症,存在细胞过氧化损伤,破坏胃黏膜屏障诱发癌变;③HP本身也能产生多种酶类和毒素造成 DNA损伤,抑癌基因失活和(或)癌基因突变致癌;④HP感染可引起胃酸分泌减少,有利于胃内其他细菌生长,亚硝酸盐类物质增加而致癌。本组研究结果表明:HP检出率,在同 1种疾病中伴有肠上皮化生 HP检出率高于不伴有肠上皮化生的 HP检出率,并且以胃溃疡及慢性萎缩胃炎最高,这说明 HP感染主要作用于癌变的起始阶段,是胃癌的启动因子,说明了胃癌与 HP感染关系密切。病变提示:长期 HP感染可使胃表面上皮、小凹上皮、甚至黏液颈及颊部增殖带细胞变性、坏死、修复与增生,进而使腺体发生分化障碍与萎缩,并形成不同程度的上皮内瘤样变,不同增殖类型的肠化生及腺体构型异常,最终可以导致部分病例形成肠型胃癌。这种情况符合 HP感染导致慢性胃炎、多灶性萎缩、小肠化生和上皮内瘤样变最终致癌变的演变模式。因此,HP感染可能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但胃癌是 1种多因素的疾病,HP感染可能不是其独立或必须的致癌因素,某些致癌因素可能在某种特殊菌株的 HP感染的基础上或与其共同作用下导致胃癌。
3.2 各型肠上皮化生在慢性胃病、胃癌(癌旁组织)中分布特点及其与胃癌的关系
本文采用 AB-PAS、HID-AB的黏液组织化学染色,对各种慢性胃病、癌旁组织中发生的肠上皮化生进行系统分析。我们的研究结果指出:不完全大肠型主要存在于癌旁组织中,占 78.71%;而慢性浅表胃炎、慢性萎缩胃炎、胃溃疡主要以不完全小肠型为主,分别为52.63%、54.28%及 53.33%,其次是不完全大肠型分别为 28.95%、31.43%及 20.00%。提示肠上皮化生与胃癌的关系可能是不完全小肠型→不完全大肠型→肠型胃癌。其结果与多数学者研究结果相符合,即不完全大肠型肠上皮化生与肠型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慢性浅表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肠上皮化生往往是点状或灶状分布于整个胃黏膜上皮之中,如果不做HID-AB黏膜染色,很难鉴别是哪一类肠上皮化生,易被忽略,对于慢性胃病中伴有不完全大肠型肠上皮化生患者,应严密定期随访。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是胃黏膜上皮被肠型上皮所取代的过程。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导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与肠型胃癌间的重要关系已倍受关注,从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发展为肠型胃癌是 1个逐步演进的过程。癌旁组织不完全大肠型上皮化生与肠型胃癌发生的关系已被多数研究结果所证实,而慢性胃病中伴有小灶状不完全大肠型肠上皮化生具有潜在的发生癌变的可能,要特别加以重视。尽管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近年来持相反见解的病理医生认为它是 1种半生理现象,是 1种很常见的变化,特别是年老的人更为常见。因为胃黏膜肠化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不过到底是肠化发展成癌呢,还是在癌形成的过程中发生肠化,还有待进一步证实。所以,对肠上皮化生进行分型研究,探讨其分化情况和发展趋势可能有重要意义。
[1] Zhang YD.Yuan X,CHANG C,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and its related clinical diseases〔J〕.Chinese Joumal of ClinicalGastroenterology,2003,15(1):44.
[2] 中村恭一,喜纳勇.消化管の病理と生检组织诊断〔M〕.医学书刊,1980:36.
[3] Mowry RW.The special value ofmethods that color both acidic and vicinalhydroxyl groups in the histochem ical study of mucins with revised directions for the colloidal iron stain,the use of alcian blue 8 GX,and their combinations with periodic acid-sckiff reaction〔J〕.Ann NY Acad Sic,1963,106:402.
[4] 林三仁,于中鳞,胡品津,等.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199.
[5] 房殿春,刘为纹.应用 DNA定量方法探讨胃黏膜不同类型肠上皮化生与胃癌发生的关系〔J〕.中医学杂志,1998,68:310.
[6]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7,24:59.
[7] Forman D,Newell DG,Fullerton F,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infection with HP and risk ofgastric cancer,evidence from a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J〕.BMJ,1991,302:1302.
[8] Pilotto A,Rassu M,Bozzola L,et al.cytoloxinasso-cited gene A-postive Helicobacter pylori in fection in the elderty.Associsorn with gastric atropny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J〕.JClin Gastroenterol,1998,26(1):18.
[9] Cadman B,Bixon MF,Wy and JI.Value of routine,nontargeed biopsies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neop lasrn〔J〕.J Clin Pathol,1997,5(10):832.
[10] Paronnet J.Helicobacter pylori and gastric cancer〔J〕.Gastro Clin of Nor Ann,1993,1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