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幼儿急疹疗效分析
2010-04-13端全宝
端全宝
(溧水县人民医院,江苏溧水211200)
幼儿急疹(ES)是婴幼儿期常见的热性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治疗方法以抗病毒、对症处理为主。热毒宁注射液由青蒿、金银花、栀子3种植物药组成,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病毒、抗菌作用。2008年6月~2010年1月,我们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ES,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487例以突然高热(38~40℃)就诊的患儿,其中男268例,女219例;年龄均<1岁。随机分为治疗组257例、对照组230例;均于入院当日接受治疗。治疗组予热毒宁注射液(10 ml/支)按 0.5 ~0.8 ml/(kg·d)加入10% 葡萄糖100 m l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0 mg/支)按10 mg/(kg·d)加入10% 葡萄糖1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3 d,其它治疗方法相同。热退疹出者诊断为ES。比较两组ES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与皮疹出现时间。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487例患儿确诊为ES 83例,其中观察组45例,对照组38例。观察组与对照组ES患儿退热时间分别为(75.42 ±8.12)、(86.71 ±6.10)h,P <0.05(t=2.939);出疹时间分别为(84.85 ±9.01)、(96.85 ±6.86)h,P <0.05(t=2.803)。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讨论:ES是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引起的一种小儿急性传染病,多见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临床多以突然高热起病,体温持续3~5 d下降;热退时全身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ES属中医“温病”范畴,为感受风热时邪,郁于肌肤,与气血搏结所致。治疗关键在于透,疏风清热,透达肌表,蕴郁之邪热有外泄之机,则热退而疹出。ES在出疹前症状缺乏特异性,加之临床对该病认识不足,早期常因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而误诊为上感和腹泻病,出疹后又易误诊为儿科其它出疹性疾病(如麻疹、猩红热、药疹等)。
利巴韦林是一种广谱核苷类抗病毒药,儿科应用广泛。但其仅对复制期病毒有效,一般病毒感染3~5 d内即应停用。由于利巴韦林可引起白细胞下降、贫血、厌食等不良反应,且血浆半衰期长(72 h),而ES本身有白细胞减少的过程,故其一般仅用于ES初期,且应严格控制疗程。热毒宁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青蒿、金银花及栀子,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凉血透疹等功效。青蒿为菊科植物,可解暑、退热、凉血;金银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其水煎剂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有抑制作用;栀子含有熊果酸,具有镇静降温及抑制病原微生物活性的作用。本研究观察组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出疹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证实热毒宁注射液的临床疗效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总之,热毒宁注射液治疗ES疗效确切、安全,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