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针刺法临床应用举隅
2010-04-13曹铁民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针灸科南京210017
曹铁民 孙 燕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针灸科(南京 210017)
傍针刺法,《内经》十二刺之一。早在《灵枢◦官针》篇中就有详细论述,即“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采用这种刺法可以加强局部的通经活络作用。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采用傍针刺法治疗某些疾病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举例如下,以飨同道。
1 假性球麻痹 假性球麻痹又称假性延髓性麻痹,多为两次以上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双侧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所致,其病理基础是因为脑卒中使延髓运动性颅神经核-疑核以及脑桥的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丧失了上运动神经元的支配所致,各核本身无损害,故其所支配的效应器表现为中枢性麻痹,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饮水呛咳,咽反射存在,下颌反射亢进,并出现掌颏反射等,无舌肌萎缩及颤动。现代医学治疗假性球麻痹,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除脱水治疗以减轻局部水肿外,临床上以留置鼻饲以改善吞咽呛咳及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但常常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假性球麻痹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与“痱”、“喉痹”相类似,其主要病机是肝肾亏损,阴阳失调,风火痰瘀阻遏经络舌本所致,根据脏腑经络理论,五脏六腑及经络与舌、咽喉部关系密切,采用舌下针傍针刺法,能疏通局部气血,使气至病所,通过激发舌及咽喉部经气,化痰开窍,活血通络利咽,使得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言语謇涩等症状明显恢复。具体方法是:嘱患者端坐位或仰卧位,头稍后仰,令其张口,舌体上卷,舌尖抵上腭,如患者不能舌体上卷,医者左手可用消毒压舌板,低于舌体下面,或用清洁纱布夹住舌头拉出,右手取 26号或 28号 3寸以上毫针 1枚,采取先左后右,由舌系带分别向两侧每 0.5cm取 1穴,左右各取 2穴,采用傍针刺法,快速点刺进针,向舌根方向,针刺深度约为 2~2.5寸,手法以提插为主,稍加捻转,以舌下胀麻感为度,最好使针感向舌根部传导,得气后即可出针,随即以棉签按压穴位片刻以防出血,隔日 1次,10次为 1个疗程。 连续治疗 1~2个疗程,即可收到满意疗效。
典型病例 患者,男,56岁,2007年 10月 8日初诊。患者既往有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史 3年,遗留左侧活动乏力后遗症,生活尚能自理,3天前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乏力并逐渐加重,伴言语蹇涩,饮水呛咳等,今来我院求诊,头颅 CT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脑梗死,为进一步治疗收住入院。检查:神清,BP 20/12Kpa,右侧中枢性面舌瘫,舌肌无萎缩及震颤,咽反射存在,下颌反射亢进,掌颏反射阳性,右侧上、下肢肌力 3级,左侧上、下肢肌力 4~5级,肌张力增高,浅感觉存在,右巴氏征(+),不完全性运动性失语,诊断为脑梗死及假性球麻痹。采用上述疗法,治疗 2个疗程后,语言及吞咽功能恢复正常,肢体活动亦有好转。
2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部椎间盘组织发生退行性病变,使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其髓核连同残存的纤维环和覆盖其上的后纵韧带向椎管内突出,刺激和压迫邻近的脊神经根或脊髓所产生的一组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可以归结为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内因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外因主要是创伤、劳损及寒冷与潮湿的刺激,使椎间盘突出后刺激和压迫引起局部的炎性水肿、血管肌肉痉挛及腰椎力学平衡的紊乱,神经根受压,从而产生腰痛、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检查时常发现腰椎脊柱侧弯,常在腰 4/5或腰 5/骶 1之间的有明显的压痛点,伴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腱反射及皮肤感觉改变,腰椎 CT和 M RI检查可确诊。中医认为本病属“痹症”、“腰腿痛”范畴,其病因多因跌打损伤、肾亏体虚、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所致。临床上常根据局部取穴和循经远道取穴相结合的原则选取穴位,笔者根据确诊突出的部位,主穴采用相应华佗夹脊穴及傍针刺法,并配合温针灸或局部远红外照射,效果明显,大部分病人 1个疗程后明显见效,2~3个疗程基本痊愈。华佗夹脊穴位于脊柱两侧,从解剖结构来看,可直接刺激腰丛神经分布区和脊神经后支,靠近硬膜和神经根,通过深刺,使气至病所,配合温针灸或远红外照射可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加血流量,达到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从而使症状明显缓解。具体方法是:根据 CT或 MRI确诊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主穴选取相应的华佗夹脊穴,常规消毒后,选 28号 3寸以上毫针,向脊柱方向深刺 2~2.5寸,再旁开 1寸左右也向脊柱方向深刺,以提插捻转相结合的手法,使患者感局部酸胀,并向下肢放射,留针时可在局部主穴施以温针灸或远红外照射,并常规选用一些远道穴位,每日 1次,每次留针 30min,10次为 1个疗程。
典型病例 患者,男,32岁,2008年 4月 20日初诊。腰部疼痛 1周,牵及右下肢后外侧酸痛,有扭伤史,自贴膏药及口服双氯芬酸钠盐(扶他林)效果欠佳,今来我科求诊。检查:腰肌紧张,右 L4/5椎旁压痛明显,并有右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腰椎 CT检查示:L4/5椎间盘突出。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L4/5),采用上述方法,5次后症状明显减轻,3个疗程后疼痛消失而痊愈。
3 肱骨外上髁炎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临床上常见的肘部慢性运动损伤,多见于从事旋转前臂和屈伸肘关节的劳动者。其病理特点,早期多表现为劳损后的无菌性炎症的充血、渗出,中后期常引起周围组织的粘连、纤维化、增生变性等。临床表现为肘关节外侧疼痛并向前臂外侧反射,握物无力,握拳和拧毛巾时疼痛尤甚。检查时:肘关节外观无红肿,肱骨外上髁处及附近有局限性压痛点,作抗阻力的腕关节背伸和前臂旋后动作(即网球肘试验)可引起疼痛,肘关节X线检查无异常。肱骨外上髁炎属于祖国医学的“肘部伤筋”、“痹症”范畴,是由于劳伤气血,筋脉不和所引起,对于病程长、病情顽固者治疗困难,故早期治疗尤其重要,笔者根据《灵枢◦官针》篇记载,对于顽痹之症,采用傍针刺法以舒筋通络,活血止痛,如再配合局部温针灸,其远期疗效明显高于封闭疗法。具体方法是:患者端坐位,患侧手臂肘关节屈曲成 90°,局部穴位常规消毒后,先取肱骨外上髁处压痛点(即阿是穴)直刺 1~2寸左右,得气后,再旁开 1寸左右采用傍针刺法,斜刺 2~2.5寸,使局部产生酸胀感,有时可扩散至前臂,每日 1次,每次留针 30min,10次为 1个疗程,也可配合温针灸。一般 1个疗程起效,2~3个疗程大部分痊愈。
典型病例 患者,女,45岁,2008年 11月 10日初诊。患者右侧肘关节疼痛 2周,缘由劳损引起,自贴膏药无明显改善,拧毛巾时感疼痛加重。检查:右肘关节局部无红肿,肱骨外上髁处压痛明显,网球肘试验(+),诊断为:肱骨外上髁炎,采用上述方法,1个疗程后疼痛明显减轻,2个疗程后疼痛消失,完全痊愈。
4 梨状肌损伤综合症 梨状肌损伤综合症又称梨状肌综合症,是指因急、慢性损伤使梨状肌发生充血、水肿、痉挛及粘连并刺激压迫坐骨神经而产生的以臀部疼痛为主,并向大腿后侧和小腿后外侧放射的一系列症状。本病多有急性损伤或局部感受风寒湿邪病史,从解剖结构上看,梨状肌起于第 2~4骶骨前面,向外下方走行,止于股骨大转子,而坐骨神经常从梨状肌下孔或肌腹中穿出,由于梨状肌在臀部深层与坐骨神经干紧密相邻,若该肌遭受风寒、炎症、外伤等可引起肌肉紧张痉挛,再加上解剖上的变异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病人常感臀部疼痛,并向下肢放射,不能行走或跛行,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时,疼痛加重,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性串痛。检查时可见患者跛行,梨状肌投影区有深压痛,并向下肢放射,局部可触及梨状肌肿胀或变硬的条索样组织,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梨状肌损伤综合症属祖国医学“痹症”和“臀腿痛”范畴,主要由于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再加上感受风寒湿邪,使局部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治疗以舒筋活血、通络止痛为法。具体方法是:患者取侧卧位,以环跳穴或梨状肌投影区的明显压痛点为主穴,常规消毒后,选 28号 3寸以上毫针,直刺 2~2.5寸,患者臀部常有酸麻重胀感,并向下肢放射,再在主穴傍开 1寸左右刺入 1针,如果患者臀部可触及条索状的肌束隆起物,傍刺入的一针可直刺深部的条索状物,使局部有酸胀感,远道可配合患侧的阳陵泉、悬中等穴,主穴如配合温针灸或局部远红外照射,效果更好,每日 1次,每次留针 30min,10次为 1个疗程。一般 1~2个疗程基本痊愈。
典型病例 患者,男,25岁,2007年 5月 5日初诊。右臀部疼痛 1周,牵及右大腿后侧,自述打篮球后引起。检查:腰椎脊柱(-),右梨状肌投影区(环跳穴处)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物,疼痛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及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诊断:右梨状肌损伤综合症。采用上述方法 1次后疼痛明显减轻,1个疗程后诸症悉除。
5 体 会 《灵枢◦官针》根据病变部位的深浅、大小等不同,提出了刺浅、刺深和发针多少以及运用不同的针刺角度,以适应十二经的各种病症的“十二刺”。其中傍针刺法是十二刺之一,具体操作是先直刺一针,再在近旁斜向加刺一针,多应用在压痛比较明显,而且固定不移,久久不愈的痹症,由于正傍配合而刺,所以称“傍针刺”。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傍针刺法不单纯治疗一些痹症,对一些顽固性、病程长的疾病,均有明显疗效,其他学者也有这方面报道,如假性球麻痹[1]、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2]、梨状肌损伤综合症、网球肘[3]、腕踝关节扭伤[4]、膝关节疼痛、枕神经痛、肌筋膜炎[5]、顽固性面瘫[6]等,在常规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下,采用傍针刺法,效果显著,具有加强疏通局部气血、缓解拘挛、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之功。通过初步的临床治疗观察,笔者体会到对于顽固性病程长者,比其它传统针刺疗法效果要显著;同时发现急性期疗效好于慢性期;对于病程长和寒湿气滞引起者,加用温针灸或局部远红外照射,效果更显著;操作方面,傍针刺法均采用深刺,尤其是傍入的一针,要同直刺的一针针尖会于一处,达到一定的深度后,通过提插捻转手法,如能取得的明显的针感并向四周扩散,常常能立获显效。
[1]孙 燕,曹铁民.舌下针傍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 96例 [J].四川中医,2009,27(9):106.
[2]黄丽萍 ,曹荣禄,杨 峥.督脉腧穴及傍针刺配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56例 [J].陕西中医,2009,30(8):1048.
[3]黄健琳.傍针刺法结合烧针柄法治疗网球肘 32例[J].陕西中医,2008,29(4):480.
[4]吴亿中.傍针刺法治疗慢性踝关节扭伤 83例 [J].上海针灸杂志,2003,22(8):40.
[5]王 晶.傍针刺加电法治疗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1):1742.
[6]黄文学,王诗源.傍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23例 [J].山东中医杂志 ,2006,25(10):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