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柴胡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肝胆结石 58例

2010-04-13燕醒狮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西安710043

陕西中医 2010年1期
关键词:排石胆酸胆汁

燕醒狮 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西安 710043)

1999年~2008年期间,共收集我院就诊的门诊患者患有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病例 58例,运用行气活血止痛类中药配合针刺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58例患者中,男 19例,女 39例;年龄20~65岁,平均43岁。均经过 B超、X线或 CT检查确诊为肝内胆管或胆囊结石,最大 1.0cm×0.5cm左右或泥沙样结石,无胆管狭窄,无严重感染征象,无其他脏器严重疾病,肝功能、肝胆组织正常。其中胆囊结石 54例,肝内胆管结石 4例。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先接受 2个月溶石治疗:或口服鹅去氧胆酸胶囊,一般为按体重每日 12~15mg/kg,分早晚两次,与进餐同服;肥胖者应稍增剂量,可达每日 18~20mg/kg。或口服熊去氧胆酸片,每日 8~10mg/kg,早晚进餐时分服。2个月溶石之后来院接受排石治疗。但溶石治疗仍继续,直到此次治疗结束。

排石治疗时患者来院前不吃任何食物。8点 30分口服中药汤剂 200mL左右,方剂为大柴胡汤为主方,木香、丹皮、柴胡、枳壳、延胡索、山栀子、虎杖各10g,金钱草、海金沙各 30g,大黄、丹参、鸡内金各 15g。 9点 30分阿托品 10mg肌内注射(备用杜冷丁 100mg1支,以备痛剧时用),10点口服 33%硫酸镁40mL,10点20分进食油煎鸡蛋 2~3个,10点 30分电针,针刺右胆俞(阴极),日月、梁门或太冲(阳极)30min。每周 2次,1个月为1疗程。治疗当中有结石排出时,则出现排石反应,如:胆绞痛、发热、脉速,甚至黄疸等;之后腹痛突然消退,其它症状也随之消退。如见腹痛难忍,发热、黄疸持续加重则需手术治疗。

疗效标准[1]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肝胆结石完全排出或肝胆结石减少;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肝胆结石无减少。

治疗结果 复查B超、X线或CT,结果显示58例患者有 35例排出结石,13例结石减少,10例无效,有效率82.8%。排出结石最大为1.0×0.5cm,表面光滑,黄褐色。本文中患者治疗后均经 B超检查结石排出情况,排出结石的患者,半年后复查 B超依然未见结石。其中有 26例有轻度或中度排石反应现象,4例因结石偏大,排石期间,腹痛加剧,用杜冷丁及其他药后缓解,其他患者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3例因不耐受排石反应而放弃内科治疗。

不良反应 本文58例除3例出现典型严重排石反应行手术治疗外,其余仅以腹痛改变者多见。

讨 论 肝内胆管及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病,稳定期无明显症状,发作期常出现中上腹、右上腹饱胀疼痛感,腹痛常呈剧烈绞痛,持续性或阵发性加重发作;饱食或食油腻食物等常为诱发诱因。病因有胆道胆囊功能异常、胆汁淤滞、细菌感染、蛔虫体、卵等相互作用形成结石,另外胆汁化学成份改变引起结晶也可以形成结石。

在祖国医学中,胆囊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属胁痛,腹痛,黄疸范畴,病因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导致湿热中焦,郁而化热,熏蒸肝胆,肝络不得畅达,湿热熏蒸日久,煎熬成石,并与虫卵败脂结成结石。本文治疗用中药方剂:木香、延胡索、丹皮、丹参行气活血止痛,山栀子、虎杖、大黄、枳壳、柴胡疏肝利胆,清利湿热,理气和胃,海金沙、鸡内金、金钱草溶石排石,诸药同用共促行气活血止痛溶石排石的功效。

西药硫酸镁、阿托品扩张胆管,有利于结石排出,用杜冷丁止痛,另外硫酸镁、阿托品也能避免杜冷丁的副作用(如大乳头肌痉挛的副作用),用油煎鸡蛋以促使大量胆汁在短期内迅速排出,以冲出结石。针刺选穴中胆俞与日月是俞募穴,有清热利湿,疏肝利胆的作用,主治胁痛;太冲穴为足厥阴肝经所注俞穴,有行气止痛的功效,针刺太冲穴可以缓解胆道口(奥狄氏)括药肌痉挛,与胆俞配合起到疏肝利胆的效果;梁门与胆俞、日月、太冲配伍有解痉止痛、调节胆囊、胆管的运动,增强肝脏分泌和胆囊、胆管的收缩力,从而促使胆汁排出,冲出结石。熊去氧胆酸片或鹅去氧胆酸胶囊可以增强胆汁分泌,调整胆汁成份,溶解结石、削减结石体积有利于排石。与前者共同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

[1] 张力琴.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石症 90例 [J].陕西中医,2003,24(7):590.

猜你喜欢

排石胆酸胆汁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胰酶片中胆酸和牛磺猪去氧胆酸的含量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中药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76例体会
血清甘胆酸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对肝脏损伤的诊断价值
胆汁淤积性肝病问题解答
痰热清注射液中熊胆氧化成分的推测
微创手术结合中药排石治疗肾结石42例
清热化瘀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