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量化评价机制在学科学分评定中的应用价值*
2010-04-13韦燕飞段雪琳赵铁建
廖 丹,方 卓,韦燕飞,段雪琳,赵铁建
(广西中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广西 南宁 530001)
在全面实施学分制教育的今天,如何客观评价学生在学科专业学习的状况,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真正体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发挥高等教育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功能作用,具有重要性以及深远的意义。
学分作为一个量化衡量学生对知识学习掌握状况的指标,在学科学习中如何进行管理监控和如何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考核评定,仍然缺少足够的深入细致的研究,特别在专业学科学习中,学生获取某些学科学分的考核评定方法缺乏针对性,使得获取的学分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1]。
为了改革医学高等教育学分制学科教学中考核评定体系滞后的现象,确立包括计算机网络考试在内的多点量化评价体系,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已在医学教育中广泛应用的有利条件,改革传统的医学教育考核模式,使整个考核评价体系趋于简单化、标准化、客观化、全面化、普遍化[2]。提高评价的准确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紧迫感,全面考核学生在学分制实施后的思想意识、专业知识水平和各项技能等,是我们实施此项研究的主要目的。
所谓“多点量化”是指:多个考核指标予以分值化。多个考核指标包括:章节小测验;实验考核;学习积极性的考察;期考四方面内容。
1 具体实施要求
1.1 用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在设定的局域网内[3]进行抽查式的章节小测验,每次测验的题量、时间、难易均可不同,其总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35%。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采用成都泰盟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网络考试软件。
1.2 实验考核。包括两个方面的考核:基本实验理论和实验操作,由试验老师评定,以平时作业形式记分值。占总评成绩的 15%。
1.3 学习积极性的考察。学习积极性中的到课率为扣分项,缺课每次扣 1分,扣满 2分为止;浏览我科网页及网上模拟测验(即“引导自学型”网络考试系统。学生可利用业余时间在局域网上在规定时间内自测和提交,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成绩,可用以考察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课余提问等项为考查学生对生理学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为加分项,课余时间向老师提问题,加 0.5分 /次,加满 2分为止,此项对学生保密;选取一些未纳入计算机网络考试的小章节进行提问,上完每章即刻或下次上课提问,同学事先知情,每章提十多个问题不等,以抢答形式回答,无人抢答的题,点名提问。无论主动或被动答题,均予打分,并根据题目难易乘以系数,简单题系数0.5,中等题系数 0.8,较难题系数 1.0。主动抢答者在答题得分基础上乘以 2,以鼓励主动抢答,满分 2分,为加分项。该项总分值 5分。
1.4 期考仍采取传统的卷面考试形式,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50%。多点量化各项内容分值的具体分配见表 1。
表1 多点量化各项内容分值分配
2 实施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2.1 运用计算机网络考试系统进行章节小测验时,考试时间不宜定的过长,以避免学生有时间作弊;我们设计的时间基本上属于浏览式答题,即学生按一般速度基本没有时间看第二遍题。
2.2 实验考核存在比较大的主观因素,各评定老师应注意统一评分标准。
2.3 学习积极性考察中,答题分数的评定也带有很大的主观性,这要求评分老师熟悉答案并有一定的经验。
3 实施情况
我们于 2007-2008年下学期,在学习生理学的8个中西医结合专业班级中,随机抽取 BJ0109001-02课堂(79人)采取多点量化机制评价总评成绩,其评分标准见表 1(教改班);随机抽取BJ0109001-01课堂(103人)进行传统的段、期考,并采取旧的评分形式,即实验成绩及段考成绩各占总评成绩的15%,期考占总评成绩的 70%(传统班);随机抽取BJ0109001-04课堂(98人)取消段考,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 30%,期考占总评成绩的 70%(简单班)。以上研究除外重修生与留学生。
所有成绩采用 SPSS11.5软件包行均数计算,以及相关性分析,了解教改组、传统组、简单组中,期考成绩与总评成绩的相关性,评价这三种考核评价方式的合理性。
4 结 果
表2 三种考核模式学生平均成绩
根据表 2,把差别不大的教改班、传统班期考成绩与总评成绩做散点图见图 1。
5 分 析
从表 2可以看出,取消段考的班级平时成绩分值最高,平均可达 87分,而其平时成绩实际只包括实验成绩一项内容,而期考成绩为三组中最低,但其总评成绩却是三组中最高,期考成绩与总评成绩的相关性最差(r=0.937),这种形式的考核过高评估学生学习的分值,不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教改班及传统班的结果类似,各类分值差别均不明显,把期考与总评做散点图分析(图 1),可见传统班期考与总评的相关性要差些(r=0.975)。
推进教改的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从改进考核模式所做的“多点量化评价机制”的探索性研究,虽然结果不甚理想,教改组与其他组比较无明显优势,但我们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其影响比眼前的结果将更为深远。
[1] 葛 李,陈美娟.高等院校实行学分制的利弊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5,28(3):289-290
[2] 纪多多.建立和完善学分制管理模式的若干问题探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7(1):19-22
[3] 郑少江,林 岚,林岷格,等.浅谈病理学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热带医学,2004,4(2):3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