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益联结机制:中国奶业发展的症结与出路(一)

2010-04-13张利庠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中国乳业 2010年2期
关键词:奶站奶农乳品

■ 张利庠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1 奶业产业链利益扭曲:中国奶业发展的症结

1.1 奶业产业链联结机制的双重扭曲

近10年来,中国奶业飞速发展,成绩喜人。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和国外奶粉冲击的三重打击,不但使中国奶业遭受重创,更使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奶业协会和广大奶农一年多的积极努力,中国奶业已走出低谷,正在逐渐恢复。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因为中国奶业存在的许多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奶牛养殖“小”、“散”、“低”的局面没有得到扭转,疫病威胁仍然存在;乳品企业布局不合理;乳制品市场秩序不规范;原料奶定价机制不合理等。笔者认为,产生这些深层次问题的症结是奶业产业链联结机制存在的扭曲。

中国奶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奶业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图1)。由图1可以看出,中国奶业产业链涉及到奶牛良种繁育、奶牛养殖、饲料、兽药、乳制品加工、冷链建设、市场流通等环节,产业链长,产业环节复杂;包含科技、资金、劳动力、土地、粮食等产业要素,产业链成本较高,产业要素面临着短板;包含了政府、乳品企业、奶农、奶业协会、消费者等诸多产业主体,产业链主体众多,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还未形成。

这个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的扭曲主要指环节和主体严重的双重扭曲。从环节上看,消费环节过度竞争,价格战和广告战诱导非理性消费;加工环节设备落后、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严重;奶牛养殖环节分散养殖、原料奶质量堪忧;奶站环节唯利是图、变相压价。从主体上看,超市和物流占据不合理的大部分利润,店大欺客;乳品企业追求规模效应和品牌溢价;奶站通过信息不对称牟取非法利润;奶农总是处于奶价高时缺牛、奶价低时杀牛的恶性循环中;消费者的非理性消费促使奶业存在浮夸风气。只要存在这个双重扭曲,就会造成行情不好的时候,企业算计奶农;行情好的时候,奶农算计企业,这样互相算计,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因此,奶业产业链的双重扭曲是奶业所有问题的症结。

由于产业链存在环节和主体的双重扭曲,尽管中国奶业在快速恢复,但恢复时间太短(个人习惯的改变需要29天~3个月,企业需要6个月~1年,行业则需要3~5年),仍然有3个“基本没有改变”:奶农散养(人为的小区实质还是散养)及原料奶质量不稳定基本没有改变;消费观念和意识基本没有改变;奶站的地位和利益企图基本没改变。这3个“基本没有改变”,其本质就是产业链的利益机制没有改变,这成为中国奶业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图1 中国奶业产业链结构流程图

1.2 我国奶业产业链的主要特征

1.2.1 小农经济的产业基础

我国奶牛养殖以农户散养为主,生产则以粗放方式为主。农户散养虽然具有成本小、发展快的特点,但是同时存在养殖地分散、规模小、奶牛品种较差,管理不规范,原料奶的收集和销售不方便,原料奶的卫生质量不能保证等诸多问题。但从整体发展趋势看,农户散养始终是中国原料奶总量增长的主体,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户散养仍会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国奶业协会统计资料显示,尽管我国奶牛存栏数日益增加,但是以小规模散养为主的养殖格局没有发生实质的改变。近年来,全国奶户平均养殖规模一直只有5~8头/户,而且散养奶牛存栏数达到全国奶牛总存栏数的80%~90%。2007年我国奶牛存栏1218.9万头,奶牛养殖户约210万户,产奶量3525.2万吨,平均每户奶牛养殖数量仅为5.8头,平均单产约2.9吨。小规模散养使奶牛养殖极度分散,原料奶质量参差不齐,小规模企业甚至是一些小商贩都能从农户那里轻松地获得奶源。

1.2.2 产业链信息不对称

按照乳制品信息的可获得性,乳制品具有搜寻品、经验品、信任品3种特性。搜寻品特性是指消费者在消费之前就可以直接了解的内在和外在特征,内在特征包括颜色、光泽、大小、形状、成熟度、外伤、肥瘦、肉品肌理和新鲜程度等;外在特征包括商品品牌、标签、包装、销售场所、价格和产地等。经验品特性是指消费者在消费之后才能够做出评判的内在特征,如鲜嫩程度、汁的多寡、香味、口感、味道等。信任品特性是指消费者即使在消费之后也不能做出正确评判的、有关食品安全和营养水平等方面的特征,如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干物质含量、细菌总数、抗生素残留等。乳制品本身的特性和奶业产业链的复杂造成了奶业产业链的信息不对称。

首先,奶农由于知识缺乏造成信息不完全。由于是小规模生产,所以不少农户事先不做充分的考察准备,就盲目引进奶牛,而没有考虑到奶牛品种及其健康状况、奶牛饲养的环境卫生、原料奶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原料奶的卫生指标以及饲料的安全控制等,加之缺乏必要的配套措施,使得原料奶质量很不稳定。其次,在我国,奶牛养殖的机械化程度不高,近80%是手工挤奶,而且奶农不注意奶牛疫病防治,原料奶细菌总数超标,含有抗生素,很多小乳品企业加工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这些问题一直制约着乳制品质量的提升。

第二,消费者和生产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奶业生产的波动性比较大。消费者在购买之前不能判定想要购买的乳制品是否是安全的,加之我国奶业生产的小农散养模式,使得买卖双方不能进行重复博弈,信用机制对生产者的激励作用丧失。

第三,生产经营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对政府来说,受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不可能对所有生产经营者时刻进行监督。而对生产者而言,质量安全措施会增加其生产成本,监管的不力则会减少生产者提供质量安全乳制品的动力。如果监管者和生产者不具备相应的信息,就会“无知”地使用某些有害技术生产食物,并使之流入市场,对消费者造成危害。

第四,政府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政府的食品安全信息不能被迅速、有效地传递给消费者,消费者缺乏能够正确做出抉择的信息。

综上所述,各利益方之间信息的不对称严重制约了我国奶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2.3 产业链治理不明晰

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从政策目标、产业布局、行业准入、奶源供应、技术与装备、投资融资、产品结构、质量安全、组织结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乳制品消费11个方面指明了乳制品工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2009年7月,又对该《政策》进行了修订。

表1 2000~2008年11月全国不同规模乳品企业基本情况

我国奶业尽管在高速发展,却没有形成全国范围内统一的产业标准,一方面造成小企业数量猛涨,发展方式各式各样,另一方面造成乳制品质量参差不齐,奶价高低不平。这些又难以避免地造成奶业市场的过度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如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还原奶充当鲜奶)的现象,由此必然导致目前奶业市场集中度的降低。

奶业产业政策只是相机决策的政府规制,而且规制的内容主要是针对生产主体中的乳品企业和奶农,缺乏针对奶业产业链长期发展的政府规制框架。

1.2.4 产业链主体力量不均衡

2000~2008年11月,我国不同规模乳品企业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从产业组织构成来看,我国奶业大型企业较少,且数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08年只有11家;中型企业数量有所增长,2008年达到125家;小型企业增长迅速,2008年达到620家。呈现出大中型企业此消彼长,小型企业“一家独大”的局面,也就是说小规模企业数量的增加带动了整个行业企业数量的迅速攀升。

尽管如此,相对于小农户来讲,企业的市场势力仍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在奶农和奶站的博弈中,奶站处于强势。但在企业与奶站的博弈中,奶站也处于弱势,因为奶站数量众多,太过分散,不足以形成与企业制衡的力量。例如,在原料奶检验问题上,企业掌握着完全的话语权,因为目前实施的标准主要是企业自己制定并掌握的,是否达到标准也完全由企业说了算。这种产业链主体的市场势力不均衡影响了奶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2 中国奶业产业化模式

1.2.5 产业链利益机制尚未形成

我国奶业产业化模式如图2所示。中国奶源模式分为4种:“公司+农户”,即分散饲养、散收牛奶模式;“公司+奶站+农户”模式,即分散饲养、集中挤奶模式;“公司+奶牛合作社”模式,即奶农(奶牛)合作社模式;“公司+小区+奶户”、“公司+规模牧场”,即小区模式、规模牧场模式。

目前我国奶业的主体经营模式是分散养殖、集中加工,产业化组织程度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奶牛养殖户与乳品企业之间基本上是一种通过合同建立起来的买卖关系,居于不同的利益主体,两者联系不紧密,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均分的产业化链条。出现问题时,乳品企业往往把损失转嫁到奶农身上,矛盾频繁发生。而奶业合作社、奶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统一防疫灭病、统一饲料配方、统一挤奶、统一配种等方面还很难实现,半数以上的养殖户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独立生产和销售原料奶,因原料奶极易腐烂变质而使收益表现出更大的不稳定性。

当前奶业产业链系统庞大,处于系统中的行为主体众多,各个主体分别从属于独立的经济利益体,由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利润分配不均衡现象尤其明显。奶业的前期投入大,但是利润却最低。由于成本高,覆盖面狭窄,乳品企业很难完整地建设自己的奶源基地和营销体系,处于上游受奶源供应限制,下游被经销渠道狭窄逼迫的两难境地。作为产业链的基础价值链,价值链的错位紊乱必然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合作效率,影响奶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奶业问题的根源在于利益联结机制缺失,从而导致弱势者基础坍塌,导致奶业大厦的倾斜。

猜你喜欢

奶站奶农乳品
当前乳品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
抗议
乳品检测中的问题及措施
三聚氰胺事件对奶站及奶农的影响——以内蒙古为例
乳酸菌成乳品市场新宠 年增速近40%
我国生鲜乳收购站(奶站)监管状况调查报告
乳品企业对奶站的激励偏差与最优激励合约——基于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
四川将建奶业第三方检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