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2010-04-12陈军波
陈军波
(江西省峡江县中医院 峡江331400)
慢性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有一定难度。2003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共收治慢性阑尾炎患者87例,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87例,男39例,女48例;年龄 18~74岁,平均(26±8)岁。诊断标准:(1)既往有急性阑尾炎发作病史,或无急性病史,但具有典型的右下腹部绞痛或隐痛病史,剧烈活动或饮食不节可诱发发作。(2)右下腹阑尾部位具有固定压痛点;部分身体瘦弱者可于右下腹扪及阑尾条索或包块。(3)X线钡透显示阑尾排空延迟或不充盈,阑尾壁不规则,72h后透视阑尾腔内仍有钡剂残留。(4)腹部平片:阑尾内可有粪石存在。(5)纤维结肠镜检提示或术中探查回盲部及回肠末段100cm无明显病变,钡灌肠检查证实阑尾存在病变。
1.2 手术方法 根据阑尾炎发作的时间与粘连程度选择手术方法[1]。(1)盲端游离或轻度粘连—阑尾分离切除术。(2)陈旧性粘连,根部1~2cm粘连后腹膜者—阑尾抽心法逆行切除。(3)陈旧性粘连,阑尾与小肠盲肠粘连者—阑尾根部结扎或切开引流。(4)重度陈旧性粘连,阑尾与周围组织、肠管广泛粘连,无法暴露者—松解开粘连,放置引流条后强行切除。(5)亚急性炎症,阑尾内有稀薄脓液者—吸出脓液,切除阑尾。
1.3 治疗结果 本组87例患者全部经手术治疗,病理结果证实均为慢性阑尾炎。其中45例伴有阑尾粪石,轻度粘连59例,陈旧性腹膜粘连12例,陈旧性肠管粘连8例,重度陈旧性粘连5例,亚急性炎症3例。平均住院8d,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2 讨论
慢性阑尾炎大多由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少数也可开始就呈慢性过程,主要病变为阑尾壁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及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右下腹经常隐痛或不适,可因剧烈活动或饮食不节诱发急性发作[2]。但多数情况下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诊断难度较大,常常造成误诊。临床诊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有明确急性阑尾炎发作史,反复右下腹疼痛与固定压痛点的患者,诊断一般没有困难。(2)没有典型阑尾炎发作史的患者,应特别注意右下腹固定压痛点的存在,同时可伴有腹泻、腹胀、便秘等其它附属症状。(3)胃肠钡餐透视造影对慢性阑尾炎的确定诊断有重要价值[3]。通过钡餐透视可以显示阑尾根部位置,阑尾的肿胀、扭曲、充盈度及粪石的存在等具体情况,给手术提供指导。(4)CT及纤维结肠镜有助于进一步确定诊断和排外其它引起右下腹痛的疾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一般来说,通过详细病史的询问和局限性固定压痛点,再通过X线钡餐检查,排外其它可能引起右下腹痛的疾病后可以确定诊断。
慢性阑尾炎虽表现为慢性右下腹隐痛为主,但常常由于疲劳、抵抗力低下等原因诱发急性发作,给患者带来痛苦,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治疗。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使阑尾及周围组织粘连严重,部分已行手术患者阑尾短小、阻塞、肿胀均增加了手术的困难程度。因此,我们根据患者阑尾发作时间长短、粘连的程度分别采取阑尾根部结扎切除、阑尾粘连松解、肿胀积脓积液阑尾切开引流、阑尾黏膜剥离等方法处理。此外,阑尾切除后应仔细探查周围组织器官,以排除其他引起右下腹疼痛的疾病,提高手术效果,减少手术后患者的不适症状。
慢性阑尾炎病情变化多端,病程长,在诊断治疗上均有一定难度,应引起外科医师的重视。正确的术前诊断是取得良好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基本保证[4]。根据病变的发展程度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认真细致的手术操作是保证术后效果的关键。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合理选择抗生素、及时处理并发症也是手术治疗获得成功的重要环节。
[1]王才.手术治疗慢性阑尾炎197例临床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8,15(4):23-24
[2]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97
[3]李玉光,赵坤东.慢性阑尾炎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J].山东医药,2004,44(6):50
[4]李成雅.慢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5,11(14):2 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