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鲁光教授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经验
2010-04-12苏虹霞党红转王艳管子函杨蓉
苏虹霞 党红转 王艳 管子函 杨蓉
(成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 四川成都610075)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据统计发生率为7%~43%[1],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极大困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亓鲁光教授,从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30多年,从基础到临床对糖尿病有独特的认识和研究,尤其在糖尿病瘙痒症的中医辨证论治方面有独特体会。
1 现代医学对于糖尿病瘙痒症的认识现状和治疗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可以肯定与患者的高血糖和血糖的电梯式波动有很大关系。血糖快速升降时血浆渗透压的快速变化,经常的高血糖状态使皮肤表层细胞发生脱水效应、糖尿病皮肤微循环异常引起缺血缺氧、糖代谢失常,造成细胞膜功能障碍以及糖尿病神经功能紊乱使皮脂腺、汗腺分泌异常等都可以降低皮肤抵抗力并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导致皮肤瘙痒的发生[2]。目前瘙痒症的治疗主要是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局部瘙痒者给予止痒剂,全身瘙痒者给予抗组胺药物,合并有较为严重的神经病变和微血管病变者,使用改善微循环和营养神经的药物,但疗效往往不满意,且治疗周期长、复发率高。
2 中医对于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认识和治疗
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中医属“风瘙痒、痒风”等范畴。《内经》:“诸痛瘙痒,皆属于心……诸痛为实,诸痒为虚。”《外科证治全法》:“痒风,遍身瘙痒,并无疥疮,搔之不止。”并提出治疗禁忌为“肝家血虚,燥热生风,不可妄投风药。”其发生外与风邪、热邪、湿邪等有关,内与气血相关。《诸病源侯论·风》:“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瘙痒也。”
3 亓鲁光教授防治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经验
亓教授认为消渴是导致皮肤瘙痒的根源,消渴日久,五脏六腑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常,日久气血津液亏虚,脏腑失养,生风生燥热,风热、血热蕴于肌肤,不得疏泄,气血失和而痒;或血虚肝旺以致生风生燥,肤失濡养且风燥逗留肌肤皮肉间,导致皮肤瘙痒。早期发病较急,体质较实,实证居多,治疗上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至中晚期或老年体弱、病情迁延不愈者,多表现为气阴两虚,气虚血瘀,治疗上以扶正祛邪为主,同时益气养阴、活血祛瘀。亓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糖尿病皮肤瘙痒症常见中医证型如下:
3.1 热毒壅滞证 皮疹鲜红,以上身及头面为多,皮肤瘙痒、疼痛,皮温增高,发热口渴,溲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浮数。治疗当清热解毒、凉血祛风,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物:银花藤30g、紫花地丁20g、野菊花 15g、蒲公英 20g、丹皮 10g、僵蚕 10g、山药30g、桑椹15g等。
3.2 湿热侵淫证 患者体态较胖,皮肤鲜红或暗红,起水疱或脓疱,瘙痒难忍,溃烂流液,结痂,常在进食辛辣厚味食品或劳累时发作,湿热下注则外阴瘙痒、潮湿、流脓,女性带下色黄、味臭,口臭,脘腹胀满,纳差,小便色黄,大便粘连,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疗当清热运脾化湿,四妙散加减。药物:苍术15g、黄柏12g、怀牛膝30g、薏苡仁30g、山药30g、佩兰 10g、鸡内金 10g、丹皮 10g、蜂房 10g 等。
3.3 肺脾气虚证 全身皮肤瘙痒,消瘦,纳差,乏力,神疲体虚,面色淡白,苔白,脉细弱。治疗当益气健脾,玉屏风散加减。药物:黄芪30g、炒白术15g、防风 10g、桑叶 10g、丹皮 10g、玄参 10g、山药 30g、黄精15g等。
3.4 肝风内动证 全身皮肤瘙痒,烦躁不安,易怒,手足麻木,舌质红,脉弦细。治疗当平肝息风,天麻钩藤汤加减。药物:明天麻15g、钩藤15g、桑叶10g、山药 30g、丹参 10g、川芎 10g、桑椹 15g、僵蚕 10g、黄精10g、炒白术10g、夏枯草30g、荔枝核10g等。瘙痒甚者加白鲜皮、地肤子、丹皮、玄参等。
3.5 血虚肝旺证 常见于老人,病程长,秋冬季节气候干燥,瘙痒加重,夜间为甚,抓痕血痂遍布,心烦急躁,夜寐不安,舌淡红,苔白,脉弦细。治疗当养血平肝、祛风润燥,地黄饮子或六味地黄丸加减。药物:五味子 20g、生地 10g、丹皮 10g、玄参 15g、山萸肉10g、女贞子15g、桑椹15g、山药30g等。
3.6 气阴两虚证 口干喜饮,倦怠乏力,气短懒言,五心烦热,溲赤便秘,皮疹暗红,或痒,舌红少津,少言,或舌体出现裂纹,脉细数。治疗当益气养阴祛风,生脉散加凉血祛风药。药物:明沙参30g、麦冬20g、生地 15g、丹皮 15g、玄参 15g、紫花地丁 30g、僵蚕10g、蛇蜕10g、山药30g、生黄芪30g、甘草3g等。
4 典型病例
代某,女,67岁,住院号:187791。患者7年前发现血糖升高,长期使用诺和灵30R,血糖控制可。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皮肤瘙痒,瘙痒剧烈伴皮温增高,破溃处渗液结痂,逐渐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糖尿病皮肤瘙痒伴感染,给予口服、外搽、静脉等多途径治疗,但静脉用药后皮肤出现水肿、瘙痒加重,并对非那根、氨苄青霉素、头孢呋辛、穿心莲等多种药物过敏。入院症见:消瘦,精神不振,身倦乏力,全身散在铜钱状红色皮损,并在四肢融合成片,皮损表面脱屑、结痂,基底部轻微水肿,皮温高,阵发性瘙痒,纳少,眠差,舌红少苔,脉眩滑。中医诊断:(1)消渴,(2)风瘙痒(气阴两虚,热毒壅滞);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继发泛发性湿疹。亓教授查后给予优泌乐5u三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临睡前来得时4u控制血糖,口服中药:黄芪30g、山药20g、桑椹10g、玄参10g、野菊花 12g、鸡血藤 20g、丹参 12g、刺蒺藜 15g。2周后瘙痒明显减轻,皮损颜色变浅,范围缩小,4周后痊愈。
亓教授强调瘙痒症应始终在糖尿病整体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消渴虽然以阴虚燥热为特点,但临床上虚证多见,在辨证和治疗上应时时顾护正气,尤其注重补益脾气。“瘀血”是重要的病理产物,且贯穿消渴始终,皮肤局部干燥、脱屑、肌肤甲错、色素变性等都与络脉瘀阻、肌肤失养有关,与西医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病理变化相符,治疗上当兼顾瘀血。对于顽固的瘙痒,亓教授建议加入少许虫类药物以达到搜风通络的作用,如乌梢蛇、虫蜕、蜈蚣等。同时可配合少许安神药物,以镇静止痒。
[1]吕仁和,赵进喜.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西医诊疗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40-746
[2]苗署楷,蔡惠文.糖尿病并发症防治学[M].第2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326-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