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茄子新品种——宁茄4号

2010-04-12张燕燕邢后银柏广利

上海蔬菜 2010年1期
关键词:穴施果类黄萎病

张燕燕 邢后银 柏广利

(江苏省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 210042)

宁茄4号是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杂交一代茄子新品种,2007~2009年我们经过3年5茬试验示范,该品种表现出商品性优、熟性早、结果性好、抗逆性强等特点,适合城市近郊春早熟和夏秋季栽培。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特征特性

生长势强,株型半直立,根系发达,株高100~110cm,开展度95cm左右;早熟,8~9片真叶时现蕾;茎及叶脉深紫黑色,叶形指数1.63;每1~2片叶着生1花序,复花率高,坐果力强;果实长灯泡型,平均果长 19cm、果径 5.6cm,单果重 160g;萼片黑紫色,果皮黑亮,无阴阳面,品质佳、商品性好;抗逆性强,耐低温、弱光,耐旱,田间表现抗青枯病;一般每667m2产量 4000~4500kg。

2 栽培要点

2.1 培育壮苗

2.1.1 播期 长江流域春早熟栽培在11月播种,翌年2月下旬~3月上旬定植,5月上旬~7月上市;春露地栽培,1月播种、4月定植、5月下旬采收;夏季栽培,4月上中旬播种、5月下旬定植、7月上市;伏秋栽培,5~6 月播种、6~7 月定植、9~11月上市。

2.1.2 营养土配制 选用未种过茄果类的大田土或塘泥与腐熟有机肥按6∶4比例配制营养土,再加入适量草木灰后过筛、装钵。穴盘育苗,采用茄果类蔬菜专用育苗基质。

2.1.3 播种 采用温汤浸种法,先用50~60℃温水浸种15min,冷却至30℃时继续浸2~3h,然后置于28~30℃条件下催芽,待50%以上种子发芽后即可播种。种子均匀撒播于浇透底水的苗床内,覆盖0.5cm厚细土或基质,盖严地膜(冬季)或遮阳网(夏季),出苗后及时揭去覆盖物。幼苗一叶一心时选择晴天上午移苗至营养钵或穴盘。

2.1.4 苗期管理 出苗前以保温和保湿为主;出苗后控制白天温度 25~30℃、夜间 11~15℃,土壤(基质)表面保持见干见湿,湿度60%左右。早春应多见光、通风降湿,夏秋季节覆盖遮阳网、降低棚温。春季栽培苗龄80d~100d,夏秋季栽培苗龄35d。

2.2 定植

2.2.1 整地施肥 应与茄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的地块种植。定植前每667m2撒施腐熟有机肥2500kg加茄果类复合肥45kg, 耕翻 20~25cm, 筑畦宽 180~200cm, 沟深20cm、宽 50cm。

2.2.2 定植 宜在晴天定植,株行距为(45~50)cm×(45~50)cm,每 666.7m2栽 2500 株左右。有条件的可预先铺设膜下滴灌管。

2.3 定植后管理

2.3.1 覆盖方式 2月定植采用3层覆盖,3月定植采用2层覆盖,6~7月定植适当遮光。

2.3.2 温度管理 春早熟栽培,定植后7d内尽量少通风,控制白天温度 28~32℃、夜间 15~18℃;最低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夜间不关棚;30℃以上时,撤去大棚围裙,加盖遮阳网。夏秋栽培,定植后1周内覆盖黑色遮阳网遮荫。

2.3.3 水分管理 定植后及时浇水,3~5d后浇缓苗水。坐果前保持土壤湿润,果实开始膨大后,结合追肥每8~10d浇水1次。

2.3.4 肥料管理 定植缓苗后,每667m2穴施尿素3kg加25%茄果类复合肥15kg。每采收2~3次,每667m2穴施25%茄果类复合肥20~30kg。

2.3.5 植株调整 采用双秆整枝,及时摘去老叶、病叶,生长过旺时摘除基部部分功能叶片。

2.4 病虫害防治

茄子病虫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黄萎病、红蜘蛛、茄二十八星瓢虫等。(1)猝倒病:可用绿亨一号2500~3000倍液叶面喷施防治。(2)立枯病:可用福美双1000倍液或甲基立枯灵1000倍液叶面喷施防治。(3)黄萎病:发病前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40%根腐灵600倍液、或30%枯萎灵500倍液灌根防治,6~10d灌 1次,连灌 3~4次;发病后及时拔除病株并烧毁,地面撒施石灰,并对健康植株施药预防。(4)红蜘蛛:可用扫螨净1000~1500倍液或35%清螨3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5)茄二十八星瓢虫:人工捕捉成虫,摘除卵块;幼虫分散前及时喷洒2.5%功夫乳油4000倍液、或50%辛硫磺l000倍液、或25%亚胺硫磷300~400倍液防治。

2.5 采收

宜在早晨或傍晚采收。在保证嫩果质量的前提下尽早采收,做到勤采勤摘。

猜你喜欢

穴施果类黄萎病
橡胶林氮肥穴施下的氨挥发和氮淋洗损失
玉米行间滚轮式穴施排肥器设计与试验
红茄基肥全层施用与穴施的增产效果
果类蔬菜水溶性肥料配方选择与应用分析
根区穴施生物炭对烤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茄果类蔬菜防早衰的方法
日光温室甜瓜与茄果类蔬菜两茬两季高效栽培模式简介
天麻抗真菌蛋白基因或可防治棉花黄萎病
不同枯草芽孢杆菌制剂防治棉花黄萎病药效试验
深翻对长期连作棉田黄萎病防治效果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