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州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0-04-12杨献中叶飞华金永祥

上海蔬菜 2010年1期
关键词:蔬菜加工生产

杨献中 叶飞华 金永祥

(浙江省湖州市农作物技术推广站 313000)

湖州市地处浙江北部、太湖南岸,周边毗邻沪、宁、杭等大中城市,区位条件优越,市场优势明显。境内土壤肥沃,雨热同步,四季分明,适宜发展蔬菜瓜果生产。十五以来,全市瓜果蔬菜产业发展较快,形成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劳动力密集的新兴产业,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支柱产业。现将湖州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介绍如下。

1 产业现状

1.1 种植面积稳步扩大

据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3.79万 hm2,总产量 88.73万t,总产值12.49亿元,分别比2001年增长9.58%、19.7%和1.0%。其中叶菜类种植面积1.17万hm2、占30.87%,瓜菜类5500hm2、占14.51%,块根块茎类5593hm2、占14.76%,茄果类5420hm2、占 14.3%,菜用豆类和水生蔬菜发展速度较快,合计面积已达7493hm2、占19.77%。据市农作站统计,全市常年栽培的蔬菜作物达50多种,种植品种达680多个。

1.2 设施栽培面积逐年增加

为适应市场需求,各地不断加大蔬菜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在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同时,加快了蔬菜示范园区建设,促进了高产、高效设施蔬菜的发展。至2008年,全市已有钢管大棚、毛竹片大棚面积1133hm2,搭建简易中棚面积630hm2,临时小棚面积2533hm2,全年设施蔬菜播种面积5470hm2,占蔬菜总播种面积13.6%。蔬菜设施面积的逐年增加,确保了产量、质量和效益的稳步提高。

1.3 品种结构渐趋合理

在品种结构方面,全市以优质高产和均衡供应为重点,大力引进、推广优良蔬菜品种。目前全市生产和销售的蔬菜种类达50种,常年均衡供应能力大大增强,基本上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不烂。同时新材料、新技术、新品种的应用,促进了种菜技术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1)露地蔬菜在夏秋季节实施了避雨和降温栽培;(2)大棚蔬菜年种植3~4茬,有的已达到5茬,提高了大棚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3)推广应用了粮、菜轮作,经、菜轮作高效种植模式。

1.4 品牌经营初具规模

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市现有省级以上认证的无公害瓜菜基地35个,面积7022hm2。新塘一尺红茄子,杨溇绿叶瓠瓜、南瓜、小青菜等一批优势农产品均获得了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证书。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企业2家,绿色产品有豇豆、茄子、黄瓜、番茄和黄花菜等5个,绿色瓜菜生产面积70hm2。建立乡村两级专业合作社17家,如安吉县章村镇高山村的安吉三农绿色高山蔬菜合作社,年销售量占全村高山蔬菜总量的40%,对蔬菜的流通和加工起到了重要的协调和促进作用。

1.5 民间资本纷纷投入

近年来,随着农家乐、乡村旅游的持续升温,以及蔬菜生产效益的逐年提高,设施蔬菜发展前景看好,带动了工商、个体企业主纷纷投资设施农业,开发休闲观光农业、农事体验等多种主题形式的瓜果蔬菜种植园。如长兴县水口乡芦笋种植园区、吴兴区的金牛生态农庄、南浔区绿之源生态农庄都是由工商企业主投资建设。

2 存在问题

2.1 生态环境恶化,产品质量提高难度加大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区域的水、土、气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业环境质量下降。同时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以及激素的过量使用导致土壤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积累增多,土壤酸化严重,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同时,土壤盐渍化、连作障碍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农业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水源污染的日趋严重,制约了蔬菜产业向绿色化、精品化方向的发展。

2.2 生产经营主体多而分散,市场信息滞后

目前蔬菜生产多数仍以个体生产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查。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不利于创建名牌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蔬菜产业的升级。同时,蔬菜是鲜嫩产品,生产周期较长,而市场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若信息不灵、渠道不畅、与大市场衔接不紧、缺乏准确及时的供求信息引导,菜农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经常会因市场误导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蔬菜生产出现区域性、结构性、季节性过剩,影响菜农经济效益。

2.3 产业化生产水平较低,加工发展滞后

我们虽然建设了一批蔬菜生产基地,且初具规模,但总体上看,我市蔬菜生产仍处于粗放式阶段,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水平低,多数地方仍以自产自销为主,采后保鲜、加工滞后,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结合不紧密。在蔬菜包装及营销手段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新鲜蔬菜目前尚无商品标准,大都无包装或包装简易。在蔬菜加工方面,加工产品单一,加工技术和产品没有突破。(1)加工率低,全市实际出口加工蔬菜只占总产的10%;(2)加工档次低,产品大多是粗加工品,精、深加工比例较低;(3)加工龙头企业少、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弱。

2.4 科技含量偏低,技术力量薄弱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促使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行业集聚,同时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农业生产效益降低,导致农村青壮劳力大量转移到非农产业,蔬菜生产从业人员科技文化素质较低。蔬菜品种多,种植模式和生产技术复杂,科研和技术推广力量薄弱。我市现有基层农技人员在数量、素质上都与快速发展的蔬菜产业的需要不相适应,乡镇一线缺乏专业专职技术人员,导致蔬菜生产新技术的发展与菜农生产实际脱节。

3 对策与建议

3.1 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

我市蔬菜产业的发展,应以跻身长三角大中城市蔬菜市场为中长期战略目标,努力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从注重扩大面积为主向全面提高质量转变,从劳动密集、粗放经营为主向劳动密集、技术密集、集约经营转变,依靠科技,加大投入,提高产业效益,把蔬菜产业建成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为推进我市蔬菜产业向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服务、品牌化销售方向发展,不断提高蔬菜产品在长三角大中城市的占有率和知名度,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全市大力发展档次高、用途广、抗灾能力强的钢管大棚面积达1500hm2、毛竹片大棚500hm2和中棚设施1500hm2,专门用于蔬菜生产;并积极发展小拱棚、地膜覆盖等简易设施,以提高蔬菜产量和效益。(2)加快发展水生蔬菜。充分利用东部水乡平原水资源丰富、潜力大的优势发展水生蔬菜4500hm2。(3)稳步发展高山蔬菜。在安吉县及长兴、德清部分高山地区利用夏秋季节昼夜温差大、气候凉爽的优势大力发展高山蔬菜;应在山地坡度≤25°区间发展高山蔬菜 1000hm2左右。(4)大力发展一旱一水、一菜一粮粮经复合高效种植模式,努力推进农业种植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与升级。到201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发展至4.7万hm2,年产量120万t,年总产值达22~23亿元。

3.2 推进项目建设,重建中心城区蔬菜基地

3.2.1 强化现代蔬菜园区建设 现代蔬菜园区是代表现代蔬菜产业发展方向的综合示范基地,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建设现代蔬菜园区,可充分发挥辐射带动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产品增值效应,故应强化建设力度。全市到2015年需要规划新建20~25个现代蔬菜园区、面积20~30hm2左右,为农业的转型升级、蔬菜的产业提升起示范引领作用。

3.2.2 恢复与新建并举,强化中心城区近郊蔬菜基地建设 据专家分析,在蔬菜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中,蔬菜自给率达到50%,可保障中心城区蔬菜的均衡供应。按此标准推算,湖州市中心城区日均蔬菜需求量约90t,需建设专业蔬菜生产面积360hm2左右,其中分散的农户生产和基地生产面积各占50%。湖城原有环渚乡和织里镇沿太湖蔬菜基地约110hm2,菜农生产经验丰富,但大棚等基础设施老化,急需投资改善。重建这两个蔬菜基地可迅速推进环太湖蔬菜产业带的发展。

为保证中心城区蔬菜供应,应在近郊的八里店镇、杨家埠镇新建蔬菜生产基地40~50hm2,年生产蔬菜3600~4800t,解决伏淡和秋淡季节中心城区居民的绿叶类蔬菜需求。在南浔镇周边建设20hm2左右的蔬菜基地,年生产蔬菜1800t,常年为南浔镇提供新鲜叶菜类蔬菜,发挥稳定市场供应的作用。

3.3 合理规划布局,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蔬菜生产没有规模就谈不上产业化,就没有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就难以获得很好的效益。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进行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1)要大力发展粮经复合高效种植模式。(2)积极发展大棚设施蔬菜、水生蔬菜,长兴县丘陵区的露地蔬菜和安吉县的山地蔬菜。(3)积极发展冬春季节的加工型蔬菜。大户是蔬菜产业发展及新成果示范推广的中坚力量和载体,必须倾注较大精力培育大户。选择一些有文化、懂技术、信誉好、善钻研、肯吃苦、能力强及种植面积大的菜农,在技术上给予重点扶持,在种子、药肥、物资等质量上给予充分保证,并提供全程跟踪优质配套服务,使他们在技术上、生产上、销售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做好典型示范作用,带动周围菜农认同使用优良品种、技术、药肥、材料,使种粮户成为种菜户,种菜小户成为种菜大户,种菜大户成为种菜强户。

3.4 增强加工增值能力,提高产业化水平

蔬菜加工是我市的薄弱环节,更是制约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瓶颈。搞好蔬菜加工,不仅能提高蔬菜产品的附加值,而且可带动农民发展生产,促进基地发展。应积极组织科研、管理、生产等有关部门联合攻关,在湖练公路、湖浔公路沿线发展冬、春季加工型蔬菜,推广蔬菜采后处理技术,开发适销对路的蔬菜加工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促进蔬菜产品增值、加工增效,提高蔬菜产业的经济效益。根据市场需要,制定主要蔬菜产品质量标准,研制采后处理措施及相应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开展加工、运销技术研究。通过研究与开发,提高产品加工和贮运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保障农民的种菜效益。

3.5 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

名牌是高质量商品的标志,是产品进入市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通行证。培育蔬菜名牌,引导菜农更新观念,树立特色品牌意识,依靠品牌闯市场,依靠品牌提高效益,对推动蔬菜产业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市小胖子茭白、山伢儿早园笋、一尺红茄子等都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畅销市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一步规范包装质量,分级包装、分级定价,实行标准化上市;积极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加大科技投入,研究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拳头产品;加强品牌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全面提高我市菜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6 依托科技兴菜,加快应用科研成果

必须始终把引进、推广新成果作为蔬菜生产的基础工作扎扎实实做好。加强引进优质、抗病虫、抗逆、适合设施栽培的蔬菜新品种,扩大设施栽培和反季节栽培面积。进一步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生产技术,切实落实各项生产标准,确保蔬菜产品价廉物美、消费者食用安全。

3.7 完善扶持政策,促进蔬菜产业发展

蔬菜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市政府应尽快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推动我市蔬菜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1)每年设立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蔬菜产业发展,重点支持设施蔬菜的发展;(2)支持、鼓励各类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从事蔬菜生产、加工、贸易等经营活动,广辟投资渠道,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农民、企业等经营者为主体,以金融部门为依托,以社会资金为补充的投入机制;(3)培育壮大营销队伍,健全营销网络,改善营销环境,开通绿色通道,降低运营成本,实现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双向获利。

猜你喜欢

蔬菜加工生产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奇怪的蔬菜
用旧的生产新的!
蔬菜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