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FID技术与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变化

2010-04-11董良贤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0年6期
关键词:馆藏标签图书

董良贤

(华侨大学图书馆,福建 厦门36102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的种类与形式越来越丰富,需要存储和传播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传统图书馆随着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变革。只有不断吸收新的技术成果,完善图书馆的功能,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图书馆的数字化成为图书馆发展的一种趋势。图书馆数字化包括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管理手段的数字化。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得以实现;而RFID技术的应用,则为图书馆业务管理数字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1 RFID概述

1.1 什么是RFID技术

RFID的全称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即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自动识别(Auto Identification,Auto-Id)技术。它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藕合来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1.2 RFID技术的优点

RFID技术以无线通信技术和存储技术为核心,相比其他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具有众多优点:

(1)无接触操作。不需要直接接触即可扫描,直接读取标签信息,节省了处理排列项目的时间。

(2)快速批量处理。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多个项目扫描,项目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大幅减少,提高了智能识别的效率。

(3)多形式的标签。RFID标签尺寸范围从米粒般大小到饭盒般大小。这些不同形式的标签,使得RFID技术可以适用于各种环境。

(4)数据的存储容量大。RFID最大的容量有数兆,并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5)可反复擦写。因为标签中存储的是电子数据,因此可以重复地新增、修改、删除RFID卷标内储存的数据,方便信息的更新,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6)可以跨介质穿透识别。标签若被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半透明的材质包裹,也可以进行穿透性通讯。

(7)环境适应性强,抗污染能力强,耐久性高。RFID对水、油和化学药品等物质具有很强抵抗性;RFID卷标将数据存在芯片中,可以免受污损。

2 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现状

当前,在经济发达国家,已有不少图书馆开始采用RFID技术。1998年,RFID在北美图书馆被提议作为读者自助借还的一种方式。1999年,美国的洛克菲勒大学图书馆最先安装了RFID系统。到2004年底,美国已有300多家图书馆安装或者准备安装RFID系统。RFID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中,美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英国和日本并列第二。在亚洲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都拥有了很多图书馆应用成功的案例,如日本的九州大学筑紫分馆、奈良尖端技术大学;韩国的汉城大学以及新加坡国立大学等。

2006年6月,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等15个部委共同编制的《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正式发表。白皮书研究分析了国内外RFID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提出了中国的RFID技术战略、中国RFID技术发展应用领域、推进产业化战略,以推动RFID技术在中国的发展。

2006年2月20日,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配套建设的“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也宣告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成为国内第一家建成具有完善功能模块并进入实用阶段的RFID智能馆藏管理系统。

2008年4月,武汉图书馆建成并通过专家验收,成为全国首家采用国产设备的RFID图书馆。该系统集合了自助借还书系统、智能安全门、馆藏架位管理系统、图书编目系统、柜台工作站以及RFID智能图书管理系统等,彻底改变了武汉图书馆传统的借阅服务和典藏管理模式,提高了图书馆管理效率。

2008年 12月,杭州图书馆新馆全面启用了RFID系统,正式作为杭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大流通的中心馆为广大读者服务。2009年1月,厦门少儿图书馆无线射频智能管理系统正式启动。

3 RFID技术的应用给图书馆带来的变革

3.1 传统管理理念的变革

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方兴未艾。数字图书馆是在传统图书馆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变革,把新的技术方法吸收进来,不断地完善图书馆图书馆的功能,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发挥作用。数字图书馆的两个内涵是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管理方式的数字化,只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不谈管理手段的数字化,没有管理自动化这个基础条件,根本谈不上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目前,大部分图书馆的图书采购和分类、图书借还、图书分拣、整架、图书的盘点这些管理占据了图书馆管理的大部分的人力和工作量。而且手工操作效率低下,严重制约着图书馆文献资源、服务水平、服务能力的发展。图书馆能否满足读者或者社会需要以及如何满足读者的要求,需要图书馆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采用数字化管理手段。技术进步是追求图书馆先进理念的有效保障,而RFID技术为图书馆管理数字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3.2 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变革

3.2.1 图书流通管理的变革

(1)使用RFID自助借还书系统,在借还书工作中,不需要翻开图书的扉页,对每本图书的条形码进行逐一扫描。这就实现了对借、还图书的批量处理,实现了图书借、还工作的快速化和非接触化,简化了借还书的流程,提高了流通工作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2)随着RFID与一卡通技术相结合,图书馆将自动借还书机设置在读者上下班(课)经常出入的地点,持有RFID借书卡的读者不需要到图书馆就可以借还图书。由于自动借还系统无需有馆员在旁服务,因此,不会有服务时间的限制。这就改变了传统人工进行图书借还工作的管理模式,实现了7+24小时、不受节假日限制的全天候服务,提高了图书馆自动化服务水平。

3.2.2 采编管理的变革

(1)在图书资料中植入含有著录内容的RFID标签,并让这些标签信息通过网络传递给图书采访工作人员,让他们更有针对性地、更正确完整地进行网上图书选购。这样既保证了信息的正确性、统一性和标准化,又可减少大中型图书馆的工作强度,缓解小型图书馆技术人员不足的难题。此外,由全国联合编目网上下载然后写入标签,图书分编、著录内容统一,给本地区甚至跨地区图书馆资料收藏的分工合作、共享共建带来了便利。

(2)由于RFID阅读器对被读取的标签没有位置、方向上的严格要求,而且有可以记录馆藏地点等信息。工作人员只要把书放在传送带上,自动分类设备就可以根据电子标签中的相关信息,把不同地点、位置的图书按照要求分门别类地自动分离出来,并传送到指定的箱体中供工作人员上架使用,大大简化了图书分编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分编的效率,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3.2.3 图书馆馆藏管理的变革

(1)传统的条码阅读器必须在近距离且没有物体遮挡的情况下才可以辨认,在盘点时需从书架上将每一本书取出并翻开条形码进行逐一清点。现代图书馆馆藏动辄数以十万、百万甚至千万计,藏书的清点工作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大型工程,藏书的乱架现象也令工作人员感到苦恼。而借助非接触式的RFID可以轻松处理这些工作。只要将内置图书盘点程序的RFID专用阅读器在书架上依次划过,就可检测出乱架图书信息并发出警报。不但操作简单,而且准确率高,极大地提高了盘点效率。使原来工程浩大的馆藏清点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提高了管理水平。

(2)如果在RFID标签中存储每种文献的重量、开本等物理特性并在归还时通过相关设备自动检测核对,还可解决长期困扰图书馆的损毁、更换文献现象,从而为采访、藏书剔除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3)RFID系统能以动态的方式显示文献位置的定位,使藏书的排列方式可以不受专业化索书号和传统排架方式的局限,而可以通过页面导航,直观地指引读者自助查到文献的存放位置。

3.2.4 图书安全管理的变革

(1)运用RFID系统的图书馆馆藏文献均附有RFID标签,对携带图书的读者,在出入口门禁处进行防盗检测,已借阅图书予以正常通过,而如图书未办理借阅手续或者有其他非法情况,安装于门口的检测系统会自动进行报警提示,从而提醒读者重新返回馆内重新办理图书的借阅手续。与旧的磁条检测系统相比,RFID电子安全系统能检测到的被盗图书是前者的3倍,100本的失窃图书中,99本都能被RFID安全系统检测到 (美国乔治亚州TwinLakes图书馆负责人LillieCrowe女士语)。而且,还可以避免使用旧系统由于充、消磁不完整引起的错报、漏报的现象。

(2)RFID技术,把条形码和磁条技术合二为一。由于RFID提供的电子标签不仅存储图书资料的标识信息,也包含安全信息。同时具备了条形码和磁条的技术要求,无须再使用磁条,图书流通更加方便快捷安全性更高。

RFID技术的运用,改变了以往以条形码和人工检查方式进行图书防盗和防损的管理方式。

3.2.5 图书馆部门设置的变革

RFID技术的应用,造成了图书馆日常管理模式的巨大变化。必然导致图书馆部门组织的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一些部门如流通部、期刊部等会逐渐弱化甚至消失;而另外一些部门,如咨询部门、技术部门、采访和编目等部门得到不断的强化。图书馆工作的技术含量得到不断提高,而日常工作中低知识含量、高手工操作的岗位也将越来越少。图书馆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4 RFID管理模式下对图书馆员提出新的要求

4.1 要不断更新理念,掌握新技术,及时转换角色

RFID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图书馆业务流程的改进和馆藏管理的创新,使原有的岗位设置、岗位要求、馆舍结构、文献的馆藏位置、各借阅室的规章制度、对读者的要求、馆员的服务内容等都发生了变化。馆员的角色将从传统书刊的管理者向信息发掘者、整理者、提供者转变,馆员不再从事简单的借、还书、排架、整架工作,而是有更多的时间从事信息服务工作。馆员面对基于RRFID技术的先进管理系统,要提高认识,及时转换角色,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4.2 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技术

RFID技术的应用,能自动实时追踪馆藏资源流通情况,馆员可以有更多时间为读者提供深层次的服务,实现从文献传递向信息传递的转变。这就对馆员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馆员应该更新知识结构,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树立信息意识、服务意识和资源共享意识,努力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使自己成为信息服务的提供者。

5 结语

RFID技术被称为21世纪的图书馆技术,它的出现大大改变了图书馆的传统管理和服务模式,它使图书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管理数字化。虽然目前还存在诸如发展不够成熟、成本较高、缺乏统一标准和存在容易泄露隐私等不足。但由于它优越的性能和无可比拟的优势,图书馆学界应该重视这项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尽早推广与普及基于RFID技术的管理与服务新模式。

[1]董雷,刘凯.RFID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与实施研究[J].物流科技,2010(1):58-60.

[2]刘岩.RFID通信测试技术及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出版社,2010.

[3]王振新,吴新年.RFID技术发展趋势与图书馆业务管理模式变革 [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6):66-68.

[4]王颖.对RFID在图书馆应用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2):46-48.

[5]孙长虹.RFID带来图书馆的变革[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3):97-99.

[6]李俊贤.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0(1):48-50.

[7]马月丽.RFID技术服务模式下的图书馆员角色转换探究[J].管理新论,2010(1):100-102.

[8]叶龙.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0(1):28-30.

[9]曹晶.RFID在文献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10(8).

[10]钱红.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前景[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3):110-111.

猜你喜欢

馆藏标签图书
馆藏
图书推荐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无惧标签 Alfa Romeo Giulia 200HP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不害怕撕掉标签的人,都活出了真正的漂亮
班里有个图书角
标签化伤害了谁
科学家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