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的元小说创作

2010-04-11崔媛媛陈平辉

关键词:网络时代小说创作

崔媛媛, 陈平辉

(东华理工大学 文法艺术学院, 江西 抚州 344000)

网络时代的元小说创作

崔媛媛, 陈平辉

(东华理工大学 文法艺术学院, 江西 抚州 344000)

元小说创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读者、主人公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的地位,这与网络小说创作存在契合点。元小说创作在唤醒公众进行自身人文精神的思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人学价值,但其特质之一就是具有不确定性,不能任其发展,要坚持自己的正确方向。

元小说;契合点;度

元小说在创作过程中,作者经常邀请读者参与进来,征求读者的意见,和读者商讨如何安排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因而读者的地位得到了大大提高。这些大胆的突破和创新,恰恰适合网络时代的创作需要。网络时代的小说创作形成了读者、人物、作者三位一体的互动性小说叙述模式,而元小说创作在此点上又是与之相适应的。

一、元小说的概念及其理论来源

元者,万物之本,指对某个系统深层控制规律的探索。元小说是“关于小说的小说”[1]230。它是露迹小说,即在小说叙述中显露小说是如何被构思的。帕特里夏·沃认为,元小说就是指这样一种小说,它为了对虚构和现实的关系提出疑问,便一贯地把自我意识的注意力集中在作为人工制品的自身的位置上。这种小说对小说本身加以评判,它不仅审视记叙体小说的基本结构,甚至探索存在于小说外部的虚构世界的条件[2]。英国小说家兼批评家戴维·洛奇有一个更简洁的解释:“元小说是有关小说的小说,是关注小说的虚构身份及其创作过程的小说。”[1]230元小说早在18世纪英国小说家斯泰恩的作品《项狄传》中就出现过,而且成为他小说创作的一种基本构成方式,因此戴维·洛奇视它为“最早的元小说”,并指出其特点是“采用叙述者和想象的读者间对话的形式”[3]。

元小说理论来源于巴赫金的“复调小说”及其“小说性对话理论”。他指出: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高明之处在于其作品“创造的不是无言的奴隶,而是自由的人——他们能够同自己的创造者并肩而立,能够不同意他的意见,甚至起而与之抗争”[4]。即被叙述者可以与叙述者处于平等地位,可以有自己的观点,甚至有权反对作者对其命运的安排。

二、元小说和网络小说创作的契合点

在我国,元小说引起人们的注意,可能主要是从马原的小说开始的。吴亮所写的那篇评论,分析对象主要就是元小说手法,只是那时他还没有用这个称谓而已[5]。在现代汉语小说写作中运用元小说手法,马原或许不是第一人,但是,以元小说手法作为小说的基本构成方式,他当属独领风骚者。元小说的出现是在不断反对传统小说创作规范的基础上,大胆地对小说新的创作方式可能性进行努力探索的结果。把叙事的形式作为题材,在叙事时有意识地暴露叙说的俗例、常规,把俗例常规当为一种内容来处理,故意让人意识到小说的“小说性”或是叙事的虚构性,这种在叙说中有意识地如此反躬自顾,暴露叙说俗例的小说可称为“名他小说”(metafiction)(或译“元小说”、“后设小说”)[6]。

元小说创作在当今网络时代背景下,因其在淡化作者主体地位的同时,调动读者积极参与,形成了读者、人物、作者三位一体的互动性小说叙述模式。这同网络时代的创作是相适应的。网络文学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文学创作的垄断地位,实现了文学的真正共享。

在网络时代,读者不仅可以对文本进行自由批评,而且可以参与到创作过程中。网络的自由开放,使读者能够自由发表意见。读者可以在阅读中随时点评并迅速传递到作者那里。网络作家可以在与读者的交流中提高自己的创作质量,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如台湾的痞子蔡在《第一次亲密接触》创作过程中,每天都收到网友纷至沓来的Email或帖子,读者的看法和意见直接影响着作者下一步的创作,这样,创作实现了读者和作者的“实时动态交互”,这一点是传统创作所无法做到的。一部传统的文学作品问世并流传后,虽然也能够获得读者的热烈响应,作家也会收到很多的读者来信,获得评论家的意见,但其速度跟网络文学无法相比,作家对作品的修改、订正则需要等待作品再版的机会。而在网络时代,读者可以即时直接站出来为作者改上一部分或续上一部分,这时由于读者自由参与创作,一部作品就成了众声的合唱,其版权也难以归于某一人。据有关资料称,署名“逸名”的网络小说《活得像个人样》,就有许多人声称是其作者。一部网络作品在流传中会派生出多种“版本”。由于读者、改者的水平高低不同,作品质量势必参差不齐,在风格上也显得不统一。这种情况在传统作家看来可能是难以忍受的,但网络写作者们不但不会介意这种现象,反会把这看作读者对自己的肯定。因为他们的写作行为本身就具有打破创作权威的“超写作”性质,自然不会把自己再树立成某种权威[7]。

这与元小说的创作模式不谋而合。元小说不关注写什么,而是关注怎么写、怎么讲的问题。元小说的创作其实就是对传统写作成规进行不断地颠覆。而且,小说中的人物也从以往固定的被描述的对象变成变量因素,因为小说人物的命运不是作者一个人说了算的,还有读者的参与,往往作者会采纳大多数读者的意见来安排作品中人物的命运。而被描述的对象往往也能够跳出叙述框架,对作品进行评价。所以,元小说文本创作过程中,真正做到了使读者、人物、作者三位一体的互动。不再有固定的叙述对象,叙述对象是根据创作需要随时更换的。这些突破也给读者带来视觉上的新的冲击。于是,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否牢固已不重要,作品经由读者的参与变得更受欢迎才是最重要的。作者和读者互为客体,在创作中,读者甚至可以反对作者而谈自己的意见,这只有元小说和网络小说写作可以包容。可见,元小说创作在网络化创作的今天发展空间广阔。

三、元小说创作在网络时代的人学价值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元小说中元叙事方式对人的主体觉醒、唤起“细胞民主”是颇有价值的。而网络传媒手段的普及,则使之有了实践意义。元小说中常常出现和观众探讨的内容,这就是在唤醒公众去进行自身人文精神的思考。现在日渐风行的网络小说、网络化写作,更加注重讨论、互动。它们也常把读者纳入创作中,把读者变成创作主体之一。

从唤醒观众的角度看,元小说在网络创作时代体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竞争力、召唤力和聚合力。元小说大胆地承认虚构的重要性,这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求真。因为,在万物日新月异之时,并非都能百分之百地展示真实。这就需要领军人物的大胆预见和科学预设来帮忙,以此唤醒公众的觉醒。尤其是对人类未来走向无疑具有强大的指引性。这一过程,也是在唤醒读者主动沉思。

从被称为游戏到着意唤醒读者的群体参与、共同创造,元小说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这在未来无疑具有独特价值。从后现代作家、理论家的叙述策略到受大家欢迎的实践操作,说明元小说确实拥有光明的前途,通过元小说的前瞻性,人们获得了非亲历性的认识,这对读者、观众又有着新鲜强烈的吸引力。

和其他事物一样,元小说也要有自己的正确方向。元小说也并非完美无缺,只有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运用元小说。尤其要注意防止其从虚构发展到虚幻最后只剩下虚无,发展到虚无缥缈、无法控制和理解的地步,使元小说走上一条不归路。

首先,元叙事只是众多叙事中的一种,并不能彻底否定传统叙述模式。元小说创作以一定的真实性、逻辑性为基础,以接近真理为趋向。如果仅以新颖的创作手段迎合读者,那就无任何意义了。对人类的发展,社会的现实、历史等都要有正确的认识,要有历史走向的预见力,这样才有出路,才能对读者进行正确启发和引导。文以载道,小说也要起到小说应有的作用。

其次,元小说创作一定要把握“度”。毕竟元小说给人的审美感受带来的是一种消解。这完全异于传统的文学对人的那种可以直观感受的认识。

总之,在网络时代扬长避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才是元小说可持续发展的正道。

[1] 戴维·洛奇.小说的艺术[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

[2] 金圣坤.关于后现代主义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J]国外社会科学,1988(2).

[3] 王又平.元小说:暴露虚构的话语策略[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

[4] 巴赫金文论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3.

[5] 吴亮.马原的叙述圈套[J].当代作家评论,1987(3).

[6] 高辛勇.修辞学与文学阅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7] 何志钧,于洋.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比较[J].德州学院学报,2002(03).

责任编辑:张超

I054

A

1007-8444(2010)03-0407-03

2009-12-28

崔媛媛(1985-),女,安徽寿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20世纪小说与批评研究。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小说创作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网络时代
创作心得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