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恩来进取精神对青少年教育的启示

2010-04-11杨成敏

关键词:理想信念青少年精神

杨成敏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系, 江苏 淮安 223300)

周恩来进取精神对青少年教育的启示

杨成敏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系, 江苏 淮安 223300)

坚定信念、务实奋斗、敢于创新是周恩来积极进取精神的核心内涵。要使青少年成为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必须培养其积极进取精神。周恩来的进取精神启示我们:引导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是培养其进取精神的灵魂;锻炼青少年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培养其进取精神的基石;锻炼青少年科学理性、敢于创新的品格,是培养其进取精神的重心。

周恩来;进取精神;青少年教育

积极进取精神,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青少年是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希望,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培养青少年进取精神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学习研究周恩来精神旨在弘扬周恩来精神,探究其现实意义。本文重点论述周恩来进取精神对青少年教育的现实启示。

青少年教育应该是有成熟思想的人对有思想但不成熟的人的引导,因此学校培养出来的“产品”不应该是批量的相同规格和型号的“罐头”,而应该是各具特长的有着自己理想目标、危机意识、创新思维和为实现目标踏踏实实工作和奉献的人。然而中国青年大学毕业后是什么状况呢?正如学界正在流传着的“钱学森问题”:“为什么中国培养的人才多如牛毛,而天才却凤毛麟角?”原因在于缺乏理想目标,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更缺乏的是勇于创新的精神。

“周恩来的一生正是坚定信念、崇尚理想、追求真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断进取的一生。”[1]33笔者以为,周恩来进取精神大致包括三层含义:志向高远、信念坚定,是其进取精神的内在动力;务实求真、艰苦奋斗是其进取精神的基本要求;理性科学、敢于创新是其进取精神的突出表现。

参照周恩来进取精神,我们应抓住以下三个方面做好教育工作。

一、引导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抓住培养其进取精神的灵魂

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不论前进的道路如何曲折、人生的境遇如何复杂,都可以透过乌云看到曙光,不会迷失方向。青少年只有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将来做什么人,走什么路,才能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开创未来。

周恩来之所以能坚韧不拔地学习,不断进取,成长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袖,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期便心怀祖国,把拯救中华作为自己的志向,把中国革命胜利和实现社会主义作为自己坚定的信念。

周恩来13岁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时处处关心国家大事。在南开中学时,就提出:“吾辈生于二十世纪竞争之时代,生于积弱不振之中国,生于外侮日逼、自顾不暇之危机之间,安忍坐视而不一救耶!”[2]37表达了以拯救中华为己任的志向。正是救国济世的志向促使他在旅欧期间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经过对各种主义的推求比较,逐步确立以马克思主义为自己的信仰,从此坚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从周恩来青少年时期理想信念形成过程可以看出,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其人生有什么样的目标和道路,同时也提供其前进的动力。抓住了理想信念,也就抓住了进取精神的灵魂。

回头看看当前中小学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目标,进入名牌大学成为整个社会的目标(未必是社会的需要)。上了大学,不少会变得懒散。他们觉得自己吃了12年的苦头,现在该放松了。可能他们确实需要休息,但学业更上一层楼的动力因此荡然无存。做什么人、走什么路在他们心中没有清晰的概念。

中学生的理想目标是考上大学,大学生的目标是找到工作,找到工作后的理想是买房买车娶老婆或者嫁个有钱的老公。不能说没有目标。但若再问他的理想信念是什么?他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内心追求和价值目标是什么?可能没有人会回答。某大学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理想选择”选项中选择“成为共产主义者”的占9.99%,选择“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有43.35%;在“理想信念坚定程度”一栏,认为“社会主义最终可以战胜资本主义”的有52.43%,认为“难判断”的有33.97%,有46.01%的人认为“不管实行什么制度,只要民富国强就行”。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决心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几乎占一半,这说明多年来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相当部分大学生对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不足,还有一些人对社会主义的前途说不清、迷惘困惑,甚至几近一半的人不在乎姓“资”姓“社”。

梁启超1900年就发出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的强音,然而今天的青少年一方面追求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却对社会建设不闻不问,何谈进取精神?

二、锻炼青少年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抓住培养其进取精神的基石

仅有理想信念,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干劲,只能流于空想。理想的实现要通过一条充满艰辛的曲折道路,有赖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奋斗。艰苦奋斗是保持进取精神的基石。培养青少年积极进取精神必须首先培养其艰苦奋斗的精神。

周恩来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家庭条件,母亲35岁时就因肺病去世。由于祖父生前不事生产不买地,只有房产,到了父辈,家境衰落。周恩来“从小就懂得生活艰难。父亲常外出,我十岁、十一岁开始当家,照管家里柴米油盐,外出应酬……”[3]212岁离开家去东北,在铁岭入小学,后去沈阳入学,开始受西方教育,读革命书籍,开始了他一生的转变。15岁入南开中学,起初学费靠伯父支付,后来伯父的积蓄花光了,因学校的费用太高,他不得不利用业余时间干活挣钱,“我靠奖学金生活,而这奖学金是我作为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获得的”[4]17。周恩来生活很简朴,只有一件蓝色棉上衣,他每个星期天洗衣服,星期一又穿着去上学。19岁在朋友的资助下东渡日本寻求济世真理。22岁为进一步探求真理经南开中学创办人严修资助旅欧求学,并与《益世报》商定,作为该报记者,以撰写旅欧通讯所得稿费来维持旅欧期间的生活。

周恩来之所以能在逆境中成功,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首先在于他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同时具有坚强的韧性和敢于吃苦的精神。在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之后周恩来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为了自己的信仰,他奋斗了一生。1920年1月,22岁的周恩来在自己创办的《觉悟》第一期发表了《学生根本的觉悟》一文,指出,“当着实行的时候,‘奋斗’、‘勇敢’、‘牺牲’三种精神缺一种,实行便做不到真处”[5]462。旅欧回国参加革命后,从领导上海工人起义失败到打响南昌起义的枪声,从中共六届四中全会被批到遵义会议让位,从西安事变的推动到双十协定的完成,从国共谈判到政协的建立,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到中国的外交,从反冒进到“文化大革命”十年的苦撑,从中国革命胜利到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无不渗透着周恩来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

由此可见理想信念与艰苦奋斗之间的密切关系。信念是人不断进取的内在动力,没有信念无法忍受艰难困苦,遇到挫折有可能会畏缩不前。但是仅有理想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理想也无法变成现实。因此,理想信念是保持进取精神的内在动力,是灵魂,艰苦奋斗是保持进取精神的基础,是保障,是基石。

如今的青少年不仅缺乏远大的理想信念,还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社会的影响和家长的溺爱阻碍了青少年艰苦奋斗习惯的养成。社会倡导“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盲目攀比,超前消费,满足于享受渐渐成为时尚潮流。人们的价值取向更加物化、功利化。青少年的选择能力判断能力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再加上他们的好奇和爱模仿,因此极易受外界影响。家庭方面,一些家长不科学的思想观念和教养方式导致孩子养成过分自我、虚荣、请客拉关系等坏习性。有的家长“金钱至上”,平时忙着赚钱没有时间陪孩子,总觉得亏欠孩子的,为了弥补这种“亏欠”,孩子要什么给什么。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富家孩子,从不为钱发愁,进而认为不用努力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一些经济条件不好的家长,往往在孩子身上倾注了过多的期望,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自己没本事,赚不了很多钱,所以宁可自己累、自己苦,也不能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就致使孩子的虚荣心不断膨胀,吃苦耐劳精神严重缺乏。“艰苦奋斗”在他们看来早已经过时了。他们不理解艰苦奋斗并不是要求青少年像革命战争年代那样吃糠咽菜,过苦行僧的生活,而是要求青少年敢于面对困难并克服困难,敢于迎接挑战。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进取没保障,更谈不上成功了。

三、锻炼青少年科学理性、敢于创新的品格,抓住培养其进取精神的重心

周恩来之所以能成功,不仅仅在于其高远的志向和理想,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还在于他敢于不断创新,积极创新。创新是周恩来进取精神的突出表现。他在日记中写道:“第一,想要比现在还新的思想;第二,做要做现在最新的事情;学要离现在最近的学问。”[5]331-332他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之所以被外国欺凌,就在于不能改革,不善于图新,又不能保旧。要想让中国强大起来,就要像西方国家那样改革图新。新中国建立后,他要求无论是文艺工作还是科学技术,都要善于创新。“不论学习古代的东西还是学习外国的东西,都是为了今天的创造。”“学习外国必须同独创精神相结合。”[6]441引进技术,只能“一学,二用、三改、四创”,就是消化吸收后,再创新改革。周恩来本身也善于创新。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周恩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建树,不仅拓展与丰富了毛泽东思想,而且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渊源。

现有的教育评价机制限制了青少年创新品格的发展。从幼儿园开始,青少年所接受的教育都是有固定答案的应试教育,用不着苦思冥想,只要能记住答案就万事大吉了,哪里还需要创新思考?更不需要创新精神。如果有个别学生有创意,不按“规矩”办,那就是不入流,社会认为这样的孩子不务正业。整个社会这样的评价标准扼杀了青少年的创新天性。

四、发挥联合优势,培养青少年进取精神

要让青少年成为国家和民族发展需要的人才,必须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合优势,克服现有教育方式的缺点,培养青少年的进取精神。

首先,学校要发挥教育主阵地的功能,引导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1、激发学生的危机感。危机感是激发学生自觉树立崇高理想的催化剂。现在,我们的国力虽然增强了,国际地位也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改善了,但是,中国还不能算是一个强国。仅靠GDP的数字不能证明自己的强大。中国的发展靠的是资源的过度投入,能源的过度耗费,人力的大量堆积,高科技含量并不高。中国面临的国际压力非常之大。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从没有放弃过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斗争,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尤其把希望放在青少年身上,从思想上精神上意志上改变中国的青少年,让他们迷信美国的民主自由和生活条件,然后摧毁他们的意志,最后实现和平演变。作为中国的青少年,未来中国的栋梁,更应该有危机意识。每个中国青少年不一定热爱共产主义,未必赞同社会主义,但一定是爱国的。因此,引导他们不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能自觉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2、切合实际,引导鼓励。青少年由于缺乏足够的阅历和学识,不能全面地观察分析自己。在重大问题面前,也常常思考不严密,容易形成从众心理,对人生的价值判断标准趋向多元化,需要教师或长辈的正确引导。而一定的思想或事物成为一个人的信念,需要有明确的认知和强烈的情感。仅仅靠空洞的理论说教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对青少年要多鼓励,少指责。用和他们同时代的正面的形象,亲身经历的重大事件,如汶川地震展现出的英模,北京奥运会的健将,感动中国的代表人物等加以引导。针对青少年人生面临的具体问题,比如,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目的的明确,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如何择友,如何面对恋爱,如何面对困难,如何面对挫折等问题给予建议,而不是告诉他答案。3、重视实践,艰苦锻炼。学校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开理论课的同时要开实践课,尤其是文科的学生。有固定的劳动课(周)参加社会生产。一方面培养学生吃苦的能力和动手的习惯,另一方面,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要求学生每学期写一份调研报告,培养其调查研究的习惯和克服困难、钻研创新的能力。当然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否则也是空谈。4、全面育人,培养创新能力。学校要坚持“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彻底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培养的状况。学校的教育环境要有明确的教育理念,言行一致,而不是说一套做一套。无论是一线的教师,还是为教学服务的职工,都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是引导而不是说教。

其次,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功能,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

要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理念,配合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家长要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孩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艰苦奋斗的习惯。让他们体验到赚钱的辛苦,而不是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通过组织家访、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团队活动等形式,促进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

最后,发挥社会的综合依托功能,保持学生奋斗不息、敢于创新的精神和理念。学校要办成精神文明的传播阵地和窗口,用小环境影响大环境,用学校教育理念推动全民教育理念的转变。开放课堂,给附近愿意进学校听课的市民以机会,给学校周围的居民一个清晰的教育形象,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教育理念,从而与学校的教育相协调。优化社会环境。社会舆论工具,如电台、电视台、报纸、刊物等的宣传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要鼓励学生积极向上和全面发展。对优秀人物的先进行为和思想,应大力提倡、推广,鼓励、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青少年宫、博物馆、图书馆、文化体育场所等要定期向青少年开放,以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加强社会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整顿社会文化市场,对一些宣传暴力、色情、凶杀等有害内容的报刊、杂志、音像制品必须实施禁堵。

[1] 王家云,黄明理,邵广侠.周恩来精神[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33.

[2] 孙钢.为人之初——周恩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1.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二部.周恩来自述[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2.

[4] 迪克·威尔逊.周恩来[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5] 周恩来早期文集: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6] 周恩来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张超

A849

A

1007-8444(2010)03-0298-04

2010-04-02

杨成敏(1973-),女,山东郯城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党史党建研究。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青少年精神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青少年发明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