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外华文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展望①

2010-04-11陈水胜

海外华文教育 2010年4期
关键词:华文华裔中华文化

陈水胜

海外华文教育是指面向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万华侨华人尤其是海外华裔青少年这一庞大而特殊的群体所开展的民族语言教学和中华文化传承的工作。海外华文教育是广大华侨人保持民族特性的根本保证,是凝聚侨心、汇集侨力,促进海外华社和谐发展的内在动力,对祖籍国和华侨华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 海外华文教育与汉语国际推广的主要异同

海外华文教育与汉语国际推广是我国在海外推广汉语,弘扬中华文化的两大主渠道,二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同等重要。但是由于教学对象、环境、目的不同,两者又有区别,具有各自特点和规律。

海外华文教育和汉语国际推广协调推进,有利于汉语和中华文化加快走向世界,对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华文教材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经验

海外华文教育所肩负的特殊使命必然对华文教材提出独特要求。此外,由于海外华文教育分布广,形式多样,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规模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对华文教材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近年来,国务院侨办作为主管海外华文教育事务的职能部门,因应海外需求,组织编写了一系列华文教材,初步构建起了从幼儿到初中,从语言到文化,从平面到多媒体,从学生到教师,相对比较完备的华文教材体系。

(一)基本情况

现有华文教材大致可分划为以下几类:

1.主干教材:针对幼稚园阶段的是《娃娃学华语》(大、中、小班,每班各10册,共30册,另配有教师用书6册);在小学阶段,面向东南亚地区全日制华文学校的主干教材是《汉语》教材(1-12册,含课本、练习和教师手册,共36本)。面向欧美、南太地区周末制中文学校的是《中文》教材(1-12册,含课本、练习A、练习B、教师手册,共48本。有简、繁两个版本);在初中阶段,面向东南亚地区全日制华文学校的是《汉语》教材(1-6册,含课本、练习和教师手册,共18本)。面向欧美、南太周末制中文学校的是《中文》教材(1-6册,含课本、练习A、练习B、教师手册,共24本)。

2.辅助教材:《说话》(课本,1-12册),用于口语课教学;《汉语拼音》属语音类教材(1本课本,1本练习)。

3.文化教材:《中国历史常识》、《中国文化常识》和《中国地理常识》。这套教材原先只出版了中英文对照版,后根据需要,与国家汉办合作开发出了中英、中德、中法、中日、中韩、中俄、中泰、中西(班牙)、中阿(拉伯)等九个中外文对照版本。

(2)健全市场监管体制。健全市场监管体制,对于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十分有利。我国资产证券化起步晚,并且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金融融资方式,有与传统金融产品不同的风险。因此需要全面地监管风险,全面评估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的质量,通过全面监管过程中的各个过程,来保证投资者的利益。

4.夏令营教材:针对每年邀请数万名华裔青少年回国参加各类夏令营活动的需要,组织编写了《我与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系列教材,涉及文化、历史、地理、书法、武术、舞蹈、中华才艺、古典诗文、经典民谣、中华饮食等十余个门类。

5.教师教材:为配合“请进来”、“走出去”师资培训工作,推动师资培训工作专业化、系统化,组织编写了《海外华文教师培训教材》。这套教材共三册,分别是《汉语基础知识研读》、《华文教学法》、《中华文化研修》。

6.电子教材:为配合主干教材教学,目前开发有与小学版《中文》、《汉语》教材相配套的学习光盘和网络版教材。正在组织开发以《娃娃学华语》为蓝本的小书童学习机和与初中版《中文》、《汉语》相配套的网络版教材。

7.“本土化”教材:针对印尼华文教育现状和需求,组织编写了专门针对印尼幼稚园的《千岛娃娃学华语》教材(1-10册)。

(二)几点经验

1.因地制宜,提高教材的针对性。

海外华文教育情况错综复杂,状况不一。东南亚地区的华文教育发展较早,大多为全日制,较具规模,有固定的办学场所,管理较规范;在欧美、南太地区,华文教育主要以周末补习制形式开展,无固定校舍,租、借当地各类学校教室及相关设施,每周末设二、三小时中文课;南美、非洲地区作为华文教育的新兴地区,中文学校类型各异,有全日制、周末制、也有夜校补习性质,但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参差不齐。

各地状况不同导致对教材的需求各异。为此,在编写海外华文教材时就不能采用“通用版”形式,而是要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点,编写出适合当地需求的教材。《中文》、《汉语》这两套教材就是分别以欧美地区和东南亚地区华文教育特点和需求设计、编写的。此外,针对个别华文教育重点国家对教材的特殊需求,我们还组织编写或协助当地华校、华教组织自行编写了若干“本土化”教材。如,《千岛娃娃学华语》就是专门为印尼幼稚园编写的。

2.强化目的,凸显教材的文化特性。

华文教育的独特性决定了在教授语言的同时,必须强化文化的学习,因此对华文教材有特殊的要求。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将文化的理念贯穿始终,在篇目上尽量选取富含文化底蕴、具有历史教育意义和中华传统美德传承教育等方面的篇目,比如《万里长城》、《故宫》、《蔡伦造纸》、《孙中山的故事》、《负荆请罪》等,使华裔青少年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中国历史、地理,接受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优秀中华文化的熏陶。

除了在主干教材中将文化理念贯穿其中外,我们还专门面向海外华裔青少年编写了文化辅助类教材《中国历史常识》、《中国文化常识》、《中国地理常识》,以强化华裔青少年对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基本认识,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方便华裔青少年的自学和理解,我们还与国家汉办合作,将其翻译成中英等九个中外文对照版。从2008年开始,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以这三本教材为基础,开发了知识题库,在10多个华文教育重点国家和地区组织举办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知识竞赛。

3.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安排语言教学。

语言学习是基础,也是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但是海外华文教育情况各异,一个班内学生的情况差别也较大,因此教材在设计语言点教学上必须充分考虑到华裔学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安排知识点。

以小学版《汉语》教材为例,这套教材以华裔学生生活中常用的句子作为基本教学单位,用句子教学统领语音、词语、句法和汉字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小学版《中文》在语言教学方面也做了精心安排。比如,第一册的第1-6课的主课文后只列生字,不列词语和句子。从第7课才开始增加简单词语和句子。在第1-4册的主课文和阅读课文均加注现代汉语拼音,从第5册开始只为生字注音。这样的安排既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需要,又能避免他们对拼音的过度依赖。

4.寓教于乐,注重教材的趣味性。

由于广大华裔青少年生、长在海外,比较自然地融入到当地社会中,对学习中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兴趣不高。此外,大部分汉语课程均安排在周末或是正常教学安排之外,属额外增加的学习负担,且其中不少还是被父母要求去学习的,所以不少华裔青少年难免对这一额外负担有抵触情绪。这一状况要求华文教材必须在趣味性上下足功夫。

以幼稚园教材《娃娃学华语》为例,考虑到这一年龄段小孩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们摒弃了使用纸质教材、教学卡片的传统模式,在原有教材基础上,组织开发小书童学习机,以游戏机的形式增加学习乐趣,培养小孩学习中文的兴趣。针对海外华文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资源比较匮乏的状况,为配合做好小学阶段的主干教材教学,我们还专门开发了与小学版《中文》、《汉语》相配套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光盘以声像、动漫为主要表现手段,以游戏为主要表现形式,将字、词、句、会话和语法的学习融入其中,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受到了华裔学生的欢迎。

三 华文教材建设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和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汉语和中华文化逐渐引起世人的关注和兴趣。随着外部环境的日渐宽松,海外华侨华人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的热情更加高涨,对海外华文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

这种迫切需求反映在华文教学上就要求要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华裔学生的汉语综合运用能力,增进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而要切实提升教学效果,就要在华文教材建设上继续下功夫。从目前的海外华文教育现状和需求来看,今后的华文教材建设应重点关注“本土化”和“电子化”。

1.本土化

现有的华文教材只能满足海外华文教学的基本需求,要切实提高教学效果,需大力推进“本土化”教材建设。编写成套教材所需费用以及对编者的要求都比较高,工作量也很大。因此,在推进“本土化”教材建设方面,既要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实际需求,又要兼顾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承受能力。

针对华文教育重点国家和地区,可采取海内外合作的方式进行。由本地华校教师承担具体的编写任务,因为他们身处教学一线,对学生的特点、需求以及当地文化特点等方面最为了解,这样编写出来的教材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而国内专家可在理论指导、素材提供和终审统稿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对一些尚不具备自行组织编写教材的国家和地区,可在国内相关单位和专家的指导下,选择比较适合当地教学实际和需求的现有教材进行适当改编,形成适合自己需要的“本土化”教材。

2.电子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教学手段也日益网络化、电子化,利用网络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优势日益凸显。在海外华文教育领域,推进网络化、电子化不但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还有利于学生课后自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小学版《中文》、《汉语》网络版的推出,就受到了海外华裔青少年和家长的欢迎。因此,在不断完善华文教材体系的同时,还要大力推进电子化建设。

贾益民,熊玉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华文教育变革,中国电化教育.2008,(1).

刘 权,董英华.互联网技术拓展华文教育空间,八桂侨刊.2002,(2).

猜你喜欢

华文华裔中华文化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南通籍华裔科学家高峰
陶欣伯:熠熠生辉的华裔实业家
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华文智慧教学探索
杭州特产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