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看公示语的英译
2010-04-10冯克江
冯克江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广东广州511483)
从目的论看公示语的英译
冯克江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广东广州511483)
本文指出我国公示语英译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目的论以及公示语的功能分类,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了公示语的英译问题。
目的论;公示语英译;功能;分类
公示语的恰当英译可以让他们的工作、生活更为方便。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研究公示语的英译问题,希望能为改进我国公示语的英译译文质量提供绵薄之力。
一、我国公示语英译研究现状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输入“公示语英译”的关键词,便会出现94篇相关论文的信息。在这些94篇涉及公示语英译的论文中,直接提出以城市、地区为例的公示语英译问题的有34篇,其中大多数涉及旅游景点的公示语英译问题。涉及语言学理论及翻译理论与公示语英译的有多篇。涉及翻译规范论、交际翻译理论、翻译选择适应理论、语用等值、语境补缺及语用充实、文本类型说、跨文化交际、语境转换模式、模因论、互文性理论、语用关联分析等理论的各1篇,涉及可接受性的2篇,涉及功能对等观的3篇,功能翻译理论的4篇。
这些研究公示语英译的论文主要探讨我国公示语英译的现状(大多数涉及的都是存在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公示语英译的策略和方法等方面。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笔者认为还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加强对全国各地公示语英译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与分析、用更多的语言学理论、翻译理论来改进我国公示语英译译文的质量等。笔者在本文中就将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我国公示语英译问题。
二、目的论
目的论(Skopostheory)是德国功能学派学者费米尔(Vermeer)和诺德(Nord)等提出的。
在弗米尔的理论中,翻译是基于源语文本的一种翻译行为。这种行为可能包括言语的或非言语的成分(如插图、计划、图表等)。其他形式的翻译行为可包括提供信息等[1]P15。
弗米尔(1989)认为,任何形式的翻译行为,包括翻译本身,顾名思义,都可以看作是一种行为。任何行为都有一个目标或一个目的。Skopos这一词专指翻译的目的。而且,一种行为会导致一种结果,一种新的情景或事件,也可能是一个新的事物[1]P15。
Christiane Nord指出,这便是弗米尔将其理论称为目的论——一种有目的行为——的原因。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受众——译文预期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1]P15。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Vermeer(1987)指出,翻译是在“目的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产生的语篇”[1]P15。
很明显,目的论者不重视原文,费米尔认为原文只是为目的受众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的源泉。他们强调的是译文的功能和目的,强调译文读者的需求。
目的论者认为,翻译须遵循以下三个法则。
(一)目的(skopos)法则。目的论者认为,无论任何翻译,其最高规则都是“目的法则”[1]P37。
在他们看来,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the translation purpose justifies the translation process…“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2]P46。
弗米尔(1989)指出,目的论规定的是,译者必须自觉地、前后一致地、按照有关译文的特定原则进行翻译。目的理论并未说明是什么原则,这应视具体情况而定[1]P38。
事实上,目的法则是目的论法则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法则,其他两个法则从属于这一法则。
(二)篇内一致(intratextual coherence)法则。篇内一致法则指的是接受者应该能够理解原文,译文在其介入的交际环境和文化中应有一定意义。只有当人们认为接受到的信息相当符合他们的环境,信息交流才是成功的[1]P41。
(三)篇际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法则。篇际法则指的是译文和对应的原文存在的某种联系。Christiane Nord指出,如同目的法则,重要一点是篇际一致应该在于原文和译文之间,其表现形式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及翻译的目的[1]P42。
目的论的三法则对于翻译研究、翻译实践而言都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正确了解这些原则,可以帮助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采取正确的方法和策略。
三、公示语的功能分类
探讨公示语英译的问题,就必须首先了解公示语的分类和功能。
公示语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代唯良(2009)根据用途的不同将公示语分为:交通和道路公示语、公共场地公示语、旅游公示语、商业公示语及环保公示语[3]。
但是,从探讨公示语英译的角度而言,功能分类更必要、更恰当。
众多研究者(阮敏等2008、代唯良2009、王青2009、唐妮2008等)从功能的角度将公示语分为指示性公示语、提示性公示语、限制性公示语及强制性公示语。
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对语言功能文本类型的划分也对公示语的分类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纽马克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文体,将文本分为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信息功能(informative function)和呼唤功能(vocative function)[7]。
笔者认为,根据纽马克的分类,公示语还可以分为两类:提供信息的公示语以及发挥呼唤功能的公示语。
四、从目的论看公示语的英译
以下笔者将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公示语的英译问题。
(一)借用。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公示语英语的读者只能是外国人。如上文所述,公示语主要是提供信息或呼吁读者采取行动,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借用英语公示语的表达。
例如,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公示语“顾客止步”或“游客止步”的英译问题。如果直译成“Customers are forbidden to enter”或“travellers should not enter”等,则是绝对的败笔。很明显,这两个公示语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一种信息:这些地方顾客或游客不宜或不能进入。如果如上文所译,会让顾客或游客产生反感,就完全背离了公示语的本意。因此,为了准确地传译这种功能,完全可以也应该借用英文的表达“Staff only”。如此以来,译文就达到了读者的需求或目的。
类似的例子很多。如“园内草坪,请勿践踏”就可以译为“keep off the grass”,“注意碰头”译为“Mind your head”。
这一方法给我们的启示是一定要多多研究地道的英语公示语。能够借用英语公示语的就尽量借用。
(二)套译。所谓套译,指的是借用译入语中某些固定结构框架来传达原文的意思[8]P188。
就公示语英译而言,指的是如果有地道的英语公示语,完全可以采取模仿的方法进行翻译。
例如,“禁止吸烟”通常会译为“No smoking”。这是一种非常地道的英语表达。那么,我们在翻译“禁止攀爬”、“禁止拍照”等公示语的时候,就可以套用这样译法,将以上公示语译为“No climbing”、“No photographing”。
需要指出的是,不仅可以套译现有的英语公示语,还可以套用谚语、习语、成语等。
例如公示语“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英译问题。我们当然可以照字面意思翻译出来,但是那样的话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可以套用英语的谚语“Better late than never”,将其译为“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如此以来,既醒目,又寓意深刻,还容易记忆,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英译了。
这一点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翻译公示语时首先要了解该公示语想要传递什么的信息,或发挥什么样的功能,然后借鉴现有的英语公示语、谚语、习语、成语等,进行套译。
(三)了解公示语的特点,注重功能、效果及文化差异。研究现存公示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发现很多译文质量不高甚至不忍卒读,其原因在于译者不了解公示语的特点。
公示语的特点可以概况为:1从功能考虑,公示语主要具有指示、指令和参照的特点;2从风格考虑,公示语主要具有简介、规约和互文的特点;3从目的考虑,公示语主要具有意动和“收言后之力”的特点[9]P24。
了解这些特点,对公示语英译大有裨益。
例如,很多城市都有的公示语“讲究卫生,人人有责”。如果译为It’s everyone’s duty to keep our city clean或Everyone should try to make our city clean,意思也能传递出来,但是略显啰嗦。如果清楚译文读者的需求,了解公示语的简明的特点,译为Keep our city clean就可以了。
同时,在翻译公示语的时候要注意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差异。
任静生(2001)曾举了个很典型的例子:“请让我们的工作人员到房间为你服务”的译文。通常会译为“Please let our maids come to your room and serve you”。咋一看译文没有问题。其实,这两句话之间还是有很大的文化差异。任静生认为该译文有两个问题:第一层意思是,要求客人配合宾馆工作;第二层意思的潜台词是含有某种暗示或诱惑的色彩[10]。因此,他认为应该译为“Please call for room service”。
(四)使用韵文以增强译文效果。我们知道,公示语主要传递的是信息或对目标语读者发挥呼吁功能、产生效果,因此,有的时候,可以采用韵文以增强效果。
韵文可以增强感染功能,同时可以让人更容易记住。
例如,公示语“禁止摘花”的英译。当然,这句公示语可以采取套译的方法,译为No plucking flowers。但是,如果我们能运用韵文,将其译为Flowers so fair,needing your care,相信效果会更好:一方面,读起来琅琅上口,另一方面容易记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笔者在广州调研公示语英译的时候,发现很多垃圾箱旁边或厕所里都有一句常见的公示语“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通常的译文是A small step forward,a big step for civilization。很明显,这一译文基本是用直译的方法获得的。笔者认为,可以采取韵文的方法来翻译:One more step you take,the more progress you make。相信这样的译文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五、结语
以上笔者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了公示语英译的问题。其实,公示语英译是一项繁杂的任务,需要译者了解公示语的特点和功能,了解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熟悉常见的英语公示语的表达,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翻译处理措施。同时需要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如为了提高公示语英译的质量,应加强监管、促进译名、译文规范化等等。
[1]Christianne Nord著,张美芳,王克非译.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2]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3]代唯良.公示语的分类及其功能解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102.
[4]阮敏,奚丽萍.英语公示语的功能和语言特色[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8(3).
[5]王青.公示语的功能特征与英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6]唐妮.公示语的语言风格及汉英翻译[J].考试周刊,2008(22).
[7]Newmark,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8]翁凤翔.当代国际商务英语翻译[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9]罗选民,黎土旺.关于公示语翻译的几点思考[J].中国翻译,2006(4).
[10]任静生.公共揭示语汉译英错误剖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05.
Skopos Theory and Translating Public Signs into English
Feng Ke-jiang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Guangzhou,511483)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present research in translating public signs into English in China,then presents the skopostheory and categories of public signs.After that it discusses the translating of public signs into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y.
Skopos Theory;Translating public signs into English;Function;Category
H059
A
1008—6772(2010)04—0095—03
2010-7-31
冯克江(1974-),男,安徽金寨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从事词典学、翻译学与商务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