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道德人格魅力现状与对策
2010-04-10黄海蓉黎族陈石研
黄海蓉(黎族) 陈石研
(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海南五指山57220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道德人格魅力现状与对策
黄海蓉(黎族) 陈石研
(琼州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海南五指山572200)
本文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存在的道德人格魅力缺陷与提升途径进行分析、探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道德人格魅力;现状与对策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道德人格魅力及其意义
教师道德人格是指教师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角色所表现出的道德面貌和品质,是教师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道德理智、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倾向。而作为担负着对高校在校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以及法律教育任务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道德人格是由政治信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等方面内容决定的,具有规范性、感染性、说服性、示范性的鲜明特点,是教师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的有机统一,通过教师为人处事、言谈举止、教学实践等直观而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上特点若能以较强的自律使之有优质的展现,就能产生强大的感召力。
高尚的道德人格魅力,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它植根于学生的内心深处,发挥无穷的榜样作用。它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推动作用,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起陶冶作用,对学生道德人格升华起示范作用,对学生意志强化起促进作用。同时,它有利于教师威信的确立,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效性。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道德人格魅力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具有高尚的道德人格魅力的教师占主导地位,是教师中的主流,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趋势。他们的政治信仰坚定,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和平与发展,尊重和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并且具有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的胸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他们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在思想上积极进取、竞争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绝大多数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以自身高尚的道德人格魅力和行为教育学生,影响社会。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道德人格高尚的,堪称楷模的优秀教师。
但是,当前有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道德失范和自身道德人格魅力缺失的现象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政治信仰危机,历史使命感缺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应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然而,面对国际风云变幻和复杂政治气候的影响,面对意识形态领域“零距离”的斗争和较量,我们有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出现了政治信仰危机,丢失了“主阵地”和“主旋律”,有个别教师把思想道德教育讲坛变作发泄私愤甚至散布错误言论的舞台。他们缺乏革命理想,用虚无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眼光看待一切,只追求个人眼前利益的实现,从而形成狭隘的实用主义和利己主义,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责和思想道德教育目的背道而驰,更没什么道德人格魅力可言。
(二)职业道德下滑,价值取向倾斜。爱岗敬业是教师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转型期的无序状态中,受到世俗化物本位思想的影响,面对社会地位的差别,面对收入的反差,心里失去平衡,追名求利,追逐金钱,上课敷衍了事,得过且过,更谈不上奉献进取,欠缺“为人师表”的形象魅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往往表现为:“对学生的不良表现视而不见,不能及时地加以批评指正;上课迟到、早退;课堂上教育教学方法因循守旧、古板单一、千篇一律,缺乏能动性和创新性。这些都是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道德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
(三)心态冷漠,缺乏热情。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关爱学生,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道德规范内容中最核心的方面。然而,有少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教学外的事冷眼相待、态度默然处之,缺乏关心、帮助他人的心肠和热情。
(四)心理障碍增多,随情绪波动。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心理承受能力和调控能力下降,导致出现消极、郁闷、自卑、失控、情绪低落等心理障碍,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不能和同事和谐相处,不能给学生解决一些心理上面临的问题,在心理健康的问题上不能正确引导学生及时地排解心理积郁,做不了学生健康心灵的导师,并直接影响到其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自身道德人格魅力的散发,也给工作和自身发展都带来了危害。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道德人格魅力的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道德人格魅力不是先天的,它是通过教师后天的努力塑造才能形成的。那么如何才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道德人格魅力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教师去努力:
(一)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己要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要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有执着的政治责任感和高度的事业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课堂上理直气壮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要想说服学生首先得说服自己,否则会让教师在课堂上显得理不直、气不壮,缺乏底气。
(二)树立崇高教育理想。崇高的教育理想主要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执着,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与实践,对个人事业境界的定位与追求,对具体教学行为的反思与提高等方面。没有教育理想的教师就没有方向,没有追求,没有创新,缺乏自我成长规划和努力,缺乏生命的活力和执着,缺乏竞争的胆识和智慧,只是重复一成不变的基本劳动,只是遵守简单机械的常规,只是把教育当作养家糊口的手段。一个具有崇高教育理想的教师懂得享受成功的喜悦,懂得反思失败的教训,懂得修正教学行为,懂得追求理想的彼岸。惟其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教师对其从事的教育事业的道德认识和道德信念才是坚定的、牢固的,其道德习惯才是善意的,才会关心每一个学生,把自己个人的全部知识能力和魅力用于为学生服务,并做到尽职尽责。
(三)铸炼师德,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更多的时候身教重于言教。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铸炼自己的师德素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作风正派、大方、公正、公平;要实事求是,不求虚荣,要做人师,不做“经师”;“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的生命更重要”。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的三足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道德人格只有在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中才能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四)培育优良的心理品质。有调查表明,由于教师的心理问题或教育行为不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困扰和障碍的“师源性”心理问题正悄然增加,成为所谓的“师德问题”。其实,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少是由于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由诸多心理健康问题引起的。教师作为学生心理环境的“重要他人”,他们的言行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产生着重要影响,可以说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而另一方面,心理健康对教师自身的师德成长、专业成长亦有着重要的意义,关系到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效益,关系到学校里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说,教师的心理健康与教师的个人成长和学生的成长密切相关,教师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绝谈不上道德人格的完善和专业成长。因此,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教师道德人格自我完善的主要保障。
(五)培育与时俱进的求知精神。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新思潮、新文化和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交流方式和聚集方式带来了深刻影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过程中,在繁多的社会思潮和多元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中,出现了一些与传统思想和观念不一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上由于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官员贪污腐败事件的不断曝光等,使一些大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和接受,思想上出现疑虑、困惑,。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守自己的“主阵地”,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确立新的奋斗方向和目标,用勤奋和智慧浇灌出更丰硕的成果。
[1]檀传宝.教师的道德人格及其修养[J].江苏高教,2001,(3):75-78.
[2]张永华.教师道德人格的结构及其建构[J].教学与管理,2008,(3):33-34.
[3]王德勋.任燕.高校教师的人格魅力论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2,(12):30-32.
[4]林雨.塑造高校教师高尚道德人格的意义及其途径[J].龙岩报,2007,(1):135-136.
[5]王琼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人格魅力探微[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98-100.
[6]龚苦.大学品德课教师的人格塑造[J].高等农业教育,1999,(11):81-83.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Defects of the Teachers’Morality and Personal Charisma In Universities
Huang Hai-rong(Li Nationality)Chen Shi-yan
(School of Humanity and Sociology,Qiongzhou University,Wuzhishan,Hainan,572200)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fects of the teachers’morality and personal charisma and tries to explore the improvements to solve it,with the aim to arouse people’s attention to the moral and personality charm of the teacher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at college.
Teacher for ideological political theory in university;Moral and personality charm;Current situation and improvements
G643.1
A
1008—6772(2010)04—0038—02
2010-7-6
黄海蓉(1977-),女,黎族,海南保亭人,硕士,海南省琼州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讲师,主要从事学伦理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陈石研(1979-),男,汉族,海南儋州人,海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8级在职研究生,海南省琼州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讲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本文是琼州学院2007年度院级科研项目《网络环境与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研究》(QY200803)和省教育厅课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道德人格及其养成》(HNJ2008-123)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