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味止痛胶囊治疗痛经 56例疗效观察

2010-04-08杨荣英

河北中医 2010年4期
关键词:八味来潮例因

杨荣英

(河南省安阳市解放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河南 安阳 455000)

2008-01—2009 -12 ,我们采用八味止痛胶囊治疗痛经 56例,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疾病诊断及分级参照《中医妇产科学》确定[1]。

1.2 一般资料 本组 56例均为本院中医科门诊患者,年龄 12~38岁;痛经时间 2 d(1个月经周期)~5年;重度18例,中度 33例,轻度 5例。

1.3 治疗方法 予八味止痛胶囊(药物组成:当归、川芎、炒五灵脂、蒲黄、延胡索、小茴香、香附、木香,由本院制剂室制备,每粒胶囊含生药 0.25 g)。重度痛经患者:平时予八味止痛胶囊 4~6粒,早晚各 1次口服,月经前3 d予八味止痛胶囊 8粒,每日 3次口服,至月经干净为止。中度痛经患者:于月经前 5 d予八味止痛胶囊 6粒,每日 2次口服,至月经来潮前 3 d改为每次 8粒,每日1~3次口服,至月经干净为止。轻度痛经患者:多在痛经发作时根据疼痛之轻重,予八味止痛胶囊 4~8粒,每日2~3次口服,连续服用 2~3 d。

1.4 疗效标准 近期临床治愈:服药后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药 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痛经程度恢复至 0分;显效:腹痛明显减轻,其他症状消失或减轻,不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治疗后疼痛程度积分降低>治疗前的 1/2;有效:腹痛减轻,其他症状好转,服止痛药能坚持工作,治疗后疼痛程度积分降低 >治疗前的 1/3;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2]。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本组 56例,近期临床治愈 33例,显效

16例,有效 7例。总有效率 100%。治疗时间最短 3 d(1

个月经周期),最长 5个月经周期。

2.2 随访情况 1年后随访 30例,1例因月经期淋雨复发,1例因贪凉饮冷而复发,2例因恼怒生气而复发。

3 典型病例

王某,女,16岁,学生。2009-03-10初诊。痛经 1年余。患者于 13岁月经初潮,月经的周期、量、色、质均正常。月经来潮即见腹痛,就诊时腹部剧痛难忍,面色、口唇苍白,头面部冷汗如珠,手足发冷,兼见呕恶欲吐,诊脉时突发晕厥,立即针刺人中、合谷后苏醒,随令其服八味止痛胶囊 8粒,针刺三阴交、委中、内关等穴。5min后痛经稍减,呕恶止,留针 15min痛止。嘱其每次月经前7 d开始服八味止痛胶囊 8粒,每日 3次口服,至本次月经干净。2009-04-01二诊:服药 2 d后腹痛减轻,尚有隐痛,平时小腹发冷。继服八味止痛胶囊 6粒,每日 2次口服,服至月经来潮。2009-04-07三诊:月经来潮,小腹及阴部疼痛较上次稍轻,伴见恶心,舌有瘀点,脉细弱。令其当即服八味止痛胶囊8粒,30m in后稍缓,嘱其继续服用八味止痛胶囊8粒,每日 3次口服,至月经停止,15 d后再服八味止痛胶囊 6粒,每日 2次口服,至下次月经来潮后改为 8粒,每日 3次口服至月经干净。2009-05-04四诊:月经来潮又见腹痛,但较前减轻,予八味止痛胶囊 8粒,每日 3次口服至月经干净。15 d后再服,予八味止痛胶囊 6粒,每日 2次口服。2009-06-01月经来潮,腹部不再疼痛。6个月后随访,痛经未再复发。

4 体 会

痛经是一种多病因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且病理较为复杂。现代医学认为,痛经与生殖器官局部的病变及内分泌、神经、精神因素有关,多采用解痉、镇痛药及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来治疗,虽止痛迅速,但疗效短暂,易复发,且有一定的副作用,使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而中医治疗痛经方法灵活多样,有确切的疗效,且未发现毒副作用,故应用中药治疗较为理想,既治其标,又治其本,起到根治与预防作用,显示出中医药治疗痛经的优势[3]。

中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制在于月经期间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使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流通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八味止痛胶囊中延胡索止痛,活血利气;木香、香附理气调经止痛;小茴香祛寒行气止痛;五灵脂、蒲黄化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延胡索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4];当归挥发油对钙离子介导的子宫平滑肌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

本研究结果表明,八味止痛胶囊止痛作用明显,可用于各种类型的痛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刘敏如,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27.

[2] 王永炎,王耀廷.今日中医妇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6.

[3] 郭娜,许莉,杨丽.暖宫定痛方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65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9,31(3):348-349.

[4] 吕兰薰,顿宝生,赵和熙.中药药理与临床[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10-119.

[5] 杜俊蓉,白波,余彦,等.当归挥发油研究新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8):1400-1406.

猜你喜欢

八味来潮例因
长相思·江水东
永安“八味汤”临床验案分析
清血八味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降血压作用
64例重型肝炎的临床分析
496例气管切开患者并发症分析
肉豆蔻八味胶囊对实验动物心脏的保护作用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覆膜支架分流术与内镜治疗联合β受体阻滞剂预防曲张静脉再次出血的比较
比色法测定肉豆蔻八味胶囊中总黄酮含量
来潮前为何鼻腔出血
月经带来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