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2010-04-08朱敬嵩
朱敬嵩
(河南职工医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浅析高校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朱敬嵩
(河南职工医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的历史任务。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应当是师生的精神乐园。高校内部公共关系协调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条件。管理人员应当强化公关意识,坚持以师生为本,注重公共关系传播,完善协调沟通机制,加强民主管理,全面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高校;构建;和谐校园
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经过 长期努力,我国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构建和谐社会反映到高校就是构建和谐校园,高校是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和谐校园是推动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构建和谐校园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师生为本”,加强民主管理,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增强高校的创造活力。
1 和谐校园是师生的精神乐园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综合反映,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发展。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调整校园内外的各种关系和活动,以使师生达到“身心健康”和“协调发展”。和谐校园中,学生体验着校园生活的充实与快乐,教师感受着职业的辉煌与幸福,校园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乐园。和谐校园建设的终极关怀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幸福满足,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体验成长过程的快乐和幸福。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谐校园中的教师体现更多的是奉献,是爱与责任,是“学生幸福感”后的幸福感。因此,学校要力求使每一个教师,在工作中得到尊重和肯定,在业务上得到交流和提升,在生活中得到关心和帮助,使教职工在和谐校园中有一种成就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从社会学角度看,和谐直接表现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使社会共同体处于融洽状态。就高校而言,和谐至少涉及校园内外两大系统要素,而高校内部公共关系协调对构建和谐校园建设显得更为重要。
2 高校内部公共关系协调是构建校园和谐的基础
2.1 内求团结,外求发展 这是高校公共关系协调的基本要求,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它引领着社会发展与文明,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校园建设。而和谐校园建设的基础就是协调好高校内部公共关系,使高校内部各种关系融洽。公共关系是组织与公众间的一种信息沟通传播活动,是组织内求团结完善,外求和谐发展的管理和艺术[1]。高校公共关系是高校内部横向和纵向公共关系的总和,它是指以学校为主题,有计划的运用传播手段,使学校和公众之间相互了解和支持,创造出最佳的教育环境,达成共同追求的教育目标,进而提高学校形象和声誉的一种社会活动[2]。所以,高校只有使内部公共关系协调、团结,才能有利于增加高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其目标任务的实现和形象的塑造。因此,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要充分应用公共关系的沟通、协调、传播等功能,发挥其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内部还存在公关主体自身认识不足、传播沟通渠道不畅等问题。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任何制度制定、政策调整都需要内部公众的参与,需要内部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因此,高校应当加强民主管理,完善协调沟通机制,建立和谐的内部公共关系。
2.2 完善协调沟通机制,注重公共关系传播 高校必须了解内部公众的意图和愿望,并据此制定政策和开展活动,比如每年一次的教代会,要按照既定程序,运用各种策略技巧,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沟通,激发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尽量多地获得师生的认同和参与,使学校的方针政策内化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行动。首先,高校领导者应增强公共关系意识。高校领导者的工作着重于宏观规划和综合决策,协调人际群体关系,以及选择、使用和培养人才,从而增强组织内部的凝聚力,提高高校管理的社会效益。因此,高校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应增强公共关系意识,善于协调公共关系。由以学校为中心,转变到以师生为中心;由教育管理者单独管理,转向全校上下共同管理。学校领导者要清醒地认识自己在学校中的角色地位,增加与内部公众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双方关系的协调平衡。其次,实行高校内部“全员公关”。公共关系工作不仅仅是学校专职部门的任务,它渗透在各具体职能中,要求全体工作人员都来做公共关系工作,要形成“人人是文明形象,处处是和谐环境”的良好氛围。因此,提高高校工作人员的公关意识是加强和改善公关的基本前提。
公共关系作为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是通过人际关系来实现的,是通过人际关系的协调达到公共关系的目标的[3]。因此,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构建和谐校园非常必要。
3 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条件
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是要建立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笔者觉得要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就要处理好领导关系、师生关系、学生关系、职工关系、部门关系。
3.1 领导班子团结一致 成员之间要建立起作风正派、民主集中、生动活泼的和谐的领导关系。民主、团结是领导关系的关键,领导班子成员要增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和道德素质;要有大局和全局的观念,坚持原则,不拘小节;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自觉树立“单位是“我”的,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要有互谅互让、互相包容的心态,与人为善,团结共事;具有主动沟通、互相补台的气度,大公无私,带头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3.2 教师与学生之间 建立起“尊师爱生、平等交流、教学相长、全面发展”的和谐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应该是相互合作、彼此尊重,分享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要积极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而且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健康,培养他们的完整人格。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不仅要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而且还要教育他们如何做人,怎样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3 同学之间 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平等互助、共同进步”的和谐同学关系。互信是交往的基础,也是同学之间沟通交流的基础,同学之间应当多交流、沟通,要互信互谅、互帮互助。同学之间只有建立这种良好的关系,保持一个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得到安全感、归宿感,才有利于自己的进步与成长。
3.4 教职工之间 建立起“见贤思齐、团结和谐、友善宽容、共促发展”的和谐的教工关系。教师要为人师表,成为和谐人际关系的表率,就要处理好以下关系:组织对个人,要做到秉公用权、公平待人,工作上要严格要求、清正廉洁,生活上要关心帮助、支持鼓励;个人对组织,要爱岗敬业、服从大局、多做贡献,多讲一点服从;教职工之间要尊重、真诚、宽容、关爱;对自己,要自重、自警、自省、自励。
3.5 部门之间要协商一致 建立起“大局为重、平等沟通、互相理解”的和谐部门关系。一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部门间沟通和协作,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联席会、协调会,使部门领导之间要在感情上多疏通,思想上多交流,工作上多商量;二要加强学习,提高部门领导素质,要树立整体和全局意识,做到单位利益第一,部门利益服从单位的整体利益。三要实行内部岗位轮换制度,加大岗位轮换的力度,转换角色。一方面是让职工熟悉各项业务,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成为工作的“多面手”;另一方面是让职工了解别人的工作内容,遇事能自觉换位思考,从而减少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摩擦。
可见,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具有“公平、尊重、互利、大同 (和而不同)”等特点,这就要求高校要实行民主管理,提高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4 加强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要求
和谐校园建设要发挥工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激发教职工的创造活力,认真落实“四个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4.1 坚持校务公开 管理者要本着“凡是上级有要求、群众最关心、群众有疑问的事情”都要公开的原则,并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出公开的内容。如:学院改革发展的重要规划和实施方案,教师干部聘任、职称评定、晋级晋职、选先评优情况,学校基建项目招标,学院收费项目、收费依据、收费标准情况,教职工福利、绩效工资、资金分配等情况。管理者通过推行校务公开,零距离的沟通与交流,使学校与社会,干部与群众,教师与学生达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目的,调动教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努力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提高学院领导班子的决策水平。
4.2 坚持教代会制度 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是保证广大教职工享有知情权、建议权、决策权、监督权的主要载体。坚持 (一年一次)教职工“双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主渠道作用,加大教职工对学校改革发展 、规章制度建设的参与力度。教代会制度充分体现教职工参政议事、民主管理学校权利得到落实。高校只要坚持了教代会制度,学校许多人为的矛盾就能迎刃而解。
4.3 坚持群众路线 高校是高素质人才聚集的单位,要带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千方百计地调动职工群众参与学院民主管理的积极性。高校要发挥好工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教职工的意见,让教职工献言献策,如:教师代表、座谈会、党政联席会议,设置公开学校工作意见箱、校长电子信箱等多种渠道,广开言路,领导、教师、职工坦诚相见,畅所欲言;要注重教职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教职工对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合理建议,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畅通民主管理的渠道,确保学校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4.4 提高职工素质 提高教师素质是高校民主管理的第一要素。只有让全体教师认可和理解学校决策和规章制度的内涵和意义,并内化为他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民主管理才能得到落实。因此,各校要认真积极加强师德建设,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素质。一是加强思想教育。要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师德规范教育,利用每年的师德评先的机会,广泛宣传好的典型,还要配合党办、纪委等职能部门,形成合力,加强教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还要规范教职工言行,作为教师要有自律意识,要慎言笃行,牢记“科学研究无禁区,课堂教学有纪律”的极端重要性。二是加强考核和监督。要严格评选条件和程序,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并对评选的师德进行跟踪、考察,使之常保师德楷模形象。
4.5 坚持以人为本 关心教职工身心健康和生活幸福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要充分发挥工会作用,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用“尊重、信任和关怀”来加强与教职工的感情沟通和交流,积极为教职工办好事、解难事、做实事,切忌走过场、摆花架子。一是关心教职工的家庭和身心健康,定期为教职工进行体检,目的是促进教职工关注健康,锻炼身体,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更好地生活和工作;二是建立特困慰问制度,每年对特困教职工、离退休老教师都开展送温暖活动,使每一个困难教职工得到心灵上的慰藉;三是坚持节日慰问和患病探望制度;四是开展爱心奉献活动。组织教职工助学济困、捐资救助等活动,充分展示出教职工的高贵品德;五是鼓励教职工全面发展;六,重视高校文化建设。管理正在重新寻找它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4]。
[1] 刘燕平.公共关系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
[2] 李健荣.现代公关理论与实践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李健荣.现代公关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11.
[4] 潘云良.现代企业管理 [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G 47
B
1008-9276(2010)02-0227-04
2009-11-20
朱敬嵩 (1966-),男,河南省兰考县人,大专,实验师,从事工会管理工作。
[责任编校:李宜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