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2010-04-07邵林玲陈水红
邵林玲,陈水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9)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患者生命的第一环节,是急危重症患者集中、病种最多的科室,救治过程的复杂性和连续性使急诊科护士长期承受极大的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不仅影响自身的健康和发展,还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的产生有重要影响,现综述如下。
1 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内涵及关系
1.1 自我效能感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andura等[1]于1977年首次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认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的自信程度。周文霞与郭桂萍[2]认为自我效能感不是一种技能,也不是一个人的真实能力,而是个体对完成特定任务所具有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拥有技能与拥有自信(即相信能够利用这些技能去完成任务)两者是有很大差别的,即使个体拥有完成任务所必需的技能,但如果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也就有可能完成不了任务。
1.2 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因不能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心理反应[3]。按照国际公认的定义[4],衡量职业倦怠的3项指标是情绪衰竭、情感疏远、成就感低落,主要表现为工作没有热情、对服务对象冷漠和不负责任、情绪和身体衰竭以及各种身心症状(如疲劳、易激惹、焦虑和抑郁等)。
1.3 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 国外研究发现[5],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个体比较容易表现出职业倦怠。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总是担心自己会失败,把思想纠缠在个人缺陷和潜在困难上,导致紧张、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甚至产生无所适从感,久而久之,行为能力下降、行为效率降低,从而表现出情绪衰竭、情感疏远、成就感低落等职业倦怠感。王小春与甘怡群[6]认为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人会有较强的行为能力和行为效率,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2 自我效能感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
大量调查表明[7-9],急诊科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科室护士。Bandura等[1]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对职业倦怠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四方面: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影响新行为的获得和学习行为的表现;影响活动时的情绪。结合急诊科护理工作的实际,自我效能感对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四方面来表现。
2.1 影响急诊科护士选择应对压力的方式 自我效能感影响着急诊科护士选择应对压力的方式[10,11]。自我效能感较低的护士会采取回避、沮丧甚至懈怠的态度,有的对患者态度冷漠、敷衍了事,有的对自己放松了要求、得过且过,还有的对医院甚至对社会产生不满、怨天尤人。相反,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护士则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在他们看来,压力就是动力,繁重的工作任务提供了各种学习新技能的好机会,因此工作热情高、服务态度好。
2.2 影响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努力程度 自我效能感影响护士努力工作的程度。研究发现[12],自我效能感较低的护士总是担心出差错,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失败者,这必然会降低努力工作的动力,久而久之,对自己工作、生活感到迷茫,在工作中表现为不求上进、缺乏激情,甚至厌恶工作,严重者导致离职[13]。相反,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护士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
2.3 影响急诊科护士的学习主动性 急诊科护士必须不断学习各类抢救药物、各种先进的抢救医疗仪器,及时掌握最新的抢救理念与抢救程序,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自我效能感影响着急诊科护士的学习主动性。许多研究发现[14,15],自我效能感与学习成效呈显著正相关,即自我效能感较高的人,其学习的成效也会较高一些。邓仁丽等[16]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护士能够采取组织、评价、计划等手段,对学习进行有效的自我监控。
2.4 影响急诊科护士的情绪及心理状态 急诊科护士每天都要面对意外事故、非正常死亡等恶性刺激,自我效能感能影响其对应激的反应。Spoth认为[17],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护士不会在危险环境和应激状态面前忧虑不安,而自我效能感较低的护士则会怀疑自己处理、控制危险环境的能力,因而体验到强烈的应激状态,并以各种保护性的退缩行为或防御行为被动应对。王志茜等[18]认为,这些退缩行为或防御行为既限制了个体人格的发展,也妨碍其在工作中的功能发挥,实际上,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更容易出现判断失误和处理失当。
3 职业倦怠的预防
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途径主要有4条[2]:一是通过以往的成功经验;二是通过榜样的示范效应;三是通过社会劝说,使其知道自己具备获得成功的能力;四是通过情绪状况和生理唤起。因此,诸多研究提出提高急诊科护士自我效能感、预防职业倦怠产生的建议,都可从下述方面进行归纳。
3.1 合理规划分阶段完成任务 郭瑛等[19]认为以往成败的经历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很大,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失败的经历则可能降低自我效能感,因此提出,急诊科护士尤其是低年资护士应正确认识自己,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要制定过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免完不成任务只会使自己多一次失败的经历,对提高自我效能感毫无益处。马从莎与叶志弘[20]提出,对于医院管理者而言,可将复杂的任务分解成几个阶段或几个小块,鼓励护士循序渐进、一步步地完成每一个小任务,尽可能让他们体验成功,从良好的直接经验入手,特别是对年轻护士或临床操作能力较差的护士,应予更多支持,护士长要安排经验丰富、技能优秀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护理操作由简单到复杂逐渐过渡,从而不断提高自我效能感,减轻职业倦怠感。
3.2 树立适合自己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提高自我效能感有重要作用的是由那些模范所提供的替代性经验。Bandura认为[1],如果榜样太高太大,使人们感到很难学习,甚至望尘莫及,那么这个榜样的示范效应就会减弱,相反,如果人们看到跟自己相似的人通过持续努力获得了成功,那么他们就会相信自己也有能力成功;同时,Bandura还强调,榜样与个体越相似(如年龄、性别、身体特征、教育程度,以及社会地位和经验等方面),对提高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就越大。因此,急诊科护士应合理地树立自己的榜样,从身边的优秀护士中发掘榜样,善于发现他们的良好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并虚心求教,让榜样的示范效应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3.3 取得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当人们被劝说拥有完成任务的能力时,他们可能会投入更多的努力和毅力去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当人们在工作中感到举步维艰或是怀疑自己的时候,社会支持的作用更加明显。许多研究[21]显示,对急诊科护士来说,社会支持的形式包括管理者支持、护士长支持、护士间的同事支持等,这些都能有效缓解职业倦怠,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
3.3.1 管理者支持 许多研究者[22]提出,医院管理者应通过建立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晋升体系,并严格按照规定选拔优秀护士,使护士相信只要有能力、有技术,就会在医院中获得良好的发展,从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提高自我效能感,最终减少职业倦怠。管理者在设计薪酬方案时,要提高绩效工资和技能工资在工资总额的份额,使决定护士的收入不再是职位,而是拥有的技能和自身的工作绩效,如优秀护士、获奖护士、专家护士均可在绩效工资中体现出来。护士专注于自身技能的提高与业绩的改善,淡化对职位晋升的需求,其自我效能感会大大提升。Visintini等[23]认为,适当的精神奖励,如授予工作成就突出的急诊科护士“急诊护理专家”等荣誉,会极大地提高急诊科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有效缓解其职业倦怠。
3.3.2 护士长支持 急诊科护士长是护士们的榜样,通过其优良工作作风和熟练工作技能,起到良好的榜样示范效应,对护士的自我效能产生影响。Visintini等[23]认为,护士长要时刻关注护士的心理变化及需求,倾听护士述说困惑、发泄不良情绪,尽力帮助其理顺心绪,并通过鼓励护士参与科室护理工作的计划、执行及控制等管理活动,用人所长、容人所短,减轻护士对工作的倦怠感。叶志弘等[21]认为,护士长还要做好护士和医院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协调工作,使管理者认同急诊科护士的工作,争取更多工作和生活上的帮助,如适当增加人员配备、增加弹性时间、帮助平衡工作与家庭的需要等。
3.3.3 同事间支持 许多研究[14-16]还显示,除了管理者和护士长支持以外,同事间支持也是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的一个重要方面。同事间支持要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急诊科护士共处在一个高度紧张的工作氛围中,更应该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真诚、友好地对待同事和患者,营造团结合作的良好工作氛围,这样能有效提高自我效能感、缓解职业倦怠。
3.4 培养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Bandura等[1]认为情绪和生理状态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许多研究者提出[20]急诊科护士应培养乐观、开朗、豁达、积极向上的性格,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解释、护理工作中应尽量耐心,保持精神愉快。同时,要有进取意识和终身学习意识,注重知识更新,改善知识结构,在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从而不断提高自我效能感。
4 结 语
急诊科护士易产生职业倦怠,提高自我效能感,可以预防职业倦怠的发生。提高急诊科护士自我效能感的措施包括:管理者要合理规划,分阶段让护士完成任务;护士要向适合自己的榜样学习,积极取得社会支持,培养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1]Bandura A,Adams NE,Beyer J.Cognitive processes mediating behavioral change[J].J Pers Soc Psychol,1977,35(3):125-139.
[2]周文霞,郭桂萍.自我效能感:概念、理论和应用[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1):91-97.
[3]陆昌勤.工作倦怠感研究及展望[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3):206-211.
[4]Maslach C,Schaufeli WB,Leiter MP.Job Burnout[J].Annu Rev Psychol,2001,52:397-422.
[5]Werbel JD,Johnson DJ.The use of person-group fit for employment selection:a missing link in person-environment fit[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2001,40(3):227-240.
[6]王小春,甘怡群.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3,11(5):567-572.
[7]刘群.我院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现状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08,8(2):22-23.
[8]骆宏,叶志弘,秦建芬.杭州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状况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6):601-602.
[9]张嵘,杨媛.医科大学附属综合医院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及原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5):48.
[10]Hollingsworth E,Ford-Gilboe M.Registered nurses’selfefficacy for assessing and responding to woman abuse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settings[J].Can J Nurs Res,2006,38(4):54-77.
[11]应菊素,徐国英,张振路.影响急诊科护士健康状况的社会心理因素[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21-722.
[12]Laura L Paglis,Stephen G Green.Leadership selficacy and managers’motivation for leading change[J].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2002,(23):215.
[13]林明针.护士“职业高原”现象的成因与对策探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7,8:20-21.
[14]Opacie DA.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student physician assistant’s clinic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Allied Health,2003,32(3):158-166.
[15]Amico,Cardaci M.Relations among perceived self-efficacy,self-csteem,and school achievement[J].Psychol Rep,2003,92(3):745-754.
[16]邓仁丽,朱丹,侯晓静.自我效能理论在护理教育中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5,20(23):65-67.
[17]Spoth.Intensive care staff streessors and life event changes across multiple settings and work units[J].Heart&Lung,1987,16:278.
[18]王志茜,邵莉,周建平.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应激状况与干预措施[J].现代护理,2007,13(25):2431-2432.
[19]郭瑛,吴晶琼,方玉华.护士职业压力应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1):38-40.
[20]马从莎,叶志弘.应用同事支持缓解护士职业压力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07,6(4):228-230.
[21]叶志弘,姜安丽,乔世娜.护士长支持对护士职业压力影响的纵向对照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12):3221-3223.
[22]李晓雯,谷金君,徐广益,等.综合医院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自尊及控制点的关系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7,22(14):1-3.
[23]Visintini R,Campanini E,Fossati A,et al.Psychological stress in nurses’relationshops with HIV infected patients:the risk of burnout syndrome[J].AIDS Care,1996,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