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性格成因的精神分析
2010-04-07徐洁
徐 洁
(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2)
薛宝钗性格成因的精神分析
徐 洁
(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院,北京 100872)
文章用精神分析学说对薛宝钗性格成因进行溯源,提出薛宝钗复杂性格形成的起源在于其幼年丧父这一重大变故。童年父爱的失去,不仅使其生活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让她感受到生存竞争,从而转化为一种动力促使其不断行动;同时,幼年丧父也对薛宝钗造成了重大的“精神创伤”,造成其对潜意识的强烈压抑。从而,展现出的不仅是一个矛盾复杂的薛宝钗,更是一个可怜可悲的薛宝钗。
薛宝钗;弗洛伊德;生存竞争;精神创伤;压抑
薛宝钗是《红楼梦》里塑造的女性中性格比较复杂的一位,曹雪芹笔下的薛宝钗,绝非是一个概念化的“冷美人”或者“伪君子”,而是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的“完美”淑女。作品淋漓尽致的展现出一位温柔敦厚而又绵里藏针、雍容大方却又谨小慎微、艳冠群芳偏好藏愚守拙、无私助人又还冷漠无情的大家闺秀。如此多的矛盾性格集中在薛宝钗一个人身上,无怪自《红楼梦》现世以来,薛宝钗这个人物就饱受争议。但是不论“拥林派”和“拥薛派”如何舌战,有一点却是双方的共识,就是薛宝钗具有极其矛盾而又复杂的性格。但是她的这种性格形成的起源究竟在哪里?为什么幼年宝钗和少女宝钗性格迥异?本文在这里试以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些观点来溯源薛宝钗性格的成因,并解答这些疑惑。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期的经验更应该重视,因为这时候个体尚未完全发展,所以童年的创伤更容易对个体产生重大的结果。薛父究竟是什么时候去世的,书中没有具体介绍。但据周汝昌先生研究,八十回红楼梦原书,实写了十五年的事情。书中人物年纪是这样的,贾宝玉比林黛玉大一岁,又比薛宝钗小两岁。薛家入住贾府时,薛宝钗的年纪应该是八九岁[1]。那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薛父是在此之前去世,这正是薛宝钗的幼年时期。关于薛宝钗的幼年生活我们在书中只能零星的见到一点。
“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红楼梦⋅第四回》)[2]
“蘅芜君兰言解疑语”,宝钗亲口说:“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红楼梦⋅第四十二回》)
从书中仅有的这点零星描述,我们可以看到幼年时期的宝钗其实是天真烂漫的,喜读书识字、淘气、背着大人偷看杂书、被大人打骂,这与我们印象中一向稳重的“完美”淑女判若两人,她究竟是怎么一步步地形成了现在这样的性格。
一 生存竞争进化的动力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个体的既定发展途径,会因为外界的影响有所变动。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现实所要求的剥夺作用”,也可称其为“必要性或生存竞争”,“必要性是一个严厉的女导师,教会我们许多事情。”,弗洛伊德称其为“以生存竞争为进化的动力的学说”[3]。对于薛宝钗来说,这个“必要性”就是父亲的去世。薛父的早逝,不仅使幼小的薛宝钗失去了父爱,这种幼时的精神创伤对宝钗造成了重要的影响,这一点在后文会详细分析;更为严峻的是薛家在他死后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薛家其实是四大家族中第一个走向没落的。
我们看看薛家,薛父死后,剩下的是孤儿寡母。全家主要是三个人,一个薛姨妈,一个薛蟠,一个薛宝钗。从薛姨妈和夏金桂的婆媳大战中可以窥见薛姨妈并非震慑力强的人,而薛蟠更是一个只知吃喝赌嫖的花花公子,偌大的家业很难承当。这一点,书中第四回也有交代,“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这种强烈的生存竞争进化为动力,首先促使薛宝钗行为发生大转变。“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体贴母怀,他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但单凭这点行动是挽救不了家族的败势。薛家是皇商,皇商属于豪门,不然薛家也不能成为“四大家族”之一了。不过,皇商也是商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重农抑商。即使是豪门的商人,在上层社会的统治地位里如果没有一席之地,也是不够的。“大富大贵”就是这个意思,富是财富,贵是权力。[4]薛家拥有“富”,缺少的就是这个“贵”。所以,薛宝钗一出场就有个身份和使命——进宫候选,这是她的第二个行动。关于才选的过程和结果,作者没有明写,不过根据后续事件,大略是可以肯定,她落选了①关于“宝钗待选”多有争论,有说其是因为薛蟠的人命案而被取消入选资格,也有学者提出因为薛家势力不够被暗箱操作落选,还有学者认为本无待选一事,只是薛家的幌子。关于此笔者以“落选”论之。。身边可选择的政治势力就只有贾家了,贾宝玉——荣国府的唯一继承人,跟贾宝玉成了婚,薛家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于是薛宝钗开始了第三个行动,争取成为“宝二奶奶”。
首先薛姨妈散布了“金玉良缘”说,接着薛宝钗为“二奶奶”身份做出了种种努力。对待长辈,她投其所好,排忧解难,比如对老太太喜好的逢迎和在金釧事件中对王夫人的抚慰;对待平辈,她体贴入微,关怀备至,比如对史湘云和邢岫烟的贴心帮助;对待下人,也是随分从时,得下人之心;即使是对待赵姨娘这样讨人嫌的人,送礼时她也不忘送其一份,使其受宠若惊,称颂不已。除此之外,在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识宝钗小惠全大体”里,她显露了自己治理家政的能力。所有这些行为,使得她赢得了贾府上下的认同。对于宝玉,她采取的却是若即若离的态度。她知道宝黛二人相爱,也清楚二人都是“情痴”[5],但她更明白在婚姻里长辈的态度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宝黛再相爱,她也可以熟视无睹,并不在意。其实,宝玉并不是宝钗的理想夫婿,她想抓的是“贵”,她想要的是“经济仕途”,她想得到的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而宝玉偏偏讨厌这些,所以就有了宝钗对宝玉的规劝。从三十二回里袭人的转述中可知,她想重塑贾宝玉,可惜并不奏效。为了抓住贾府的政治势力,她可以不计较宝玉爱着别人,也可以不计较宝玉无心仕途,在这场追逐战中她似乎有点委屈自己。由此可见,生存竞争进化成的动力已经成为薛宝钗生活的全部,她可以像机器一样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当然在此过程中,商人善于迎合、重利轻义的习性,对出生商家的薛宝钗也有一定影响。
据上可知,薛父早逝造成的“生存竞争”或称“必要性”,成为薛宝钗性格形成的源点,生存竞争进化的动力不断地鞭策着宝钗的行动,促其前进。那么在她如此娴熟地处理人际关系、如此漠然地穿行于各个事件时,原来那个天真烂漫、淘气叛逆的小宝钗哪里去了?这必须再次回到薛父早逝这一事件上。
二 “精神创伤”造成其对潜意识的强烈压抑
潜意识(unconscious)是弗洛伊德对人所无法意识到知识的一个命名,这些知识由于某个原因被压抑而不能再回忆。在试图归纳、解释这些临床材料的病源学原因时,弗洛伊德设定了一个潜意识精神系统。在这种观点的支配下,他提出“精神创伤”是引起心理疾患的主要原因,主张用精神分析来发掘病人被压抑到潜意识内的心理矛盾以治愈病人。
小宝钗的父亲是在其幼年时候去世,我们从文中可以窥见父亲在世时,小宝钗是其掌上明珠,备受宠爱。可是,父亲的早逝,使得幼年的宝钗不得不面对失去父爱的“精神创伤”。这样的打击即使成年人也非常痛苦,何况小宝钗!其实,天真烂漫的小宝钗的一系列行为,更多的是其本真的自然流露,可是在经历了幼年丧父这种“精神创伤”之后,小宝钗的疗伤方法是不自觉得移情[6]于父亲曾经专注的事业——经营薛家。她的性格中开始发展出男子气,比如:表现出男性的价值追求,“她有着清醒理智的生活态度,入世向上的务实精神,对环境的适应力,对自我的控制力,对变故的承受力堪称一流。”[7]与其相对应的就是对自己女儿天性的压抑,她的这一性格变化是通过对潜意识的强烈压抑实现。
“压抑”是精神分析的基本概念。弗洛伊德认为,每一心理历程都是先存于潜意识的状态之中,然后发展而变成意识的状态,但是并不是每一潜意识的精神历程都可以成为意识。他认为人的精神机制由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三个系统所构成。潜意识是指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的被压抑的欲望。潜意识的心理动作,在意识阀的门口被检查作用排拒,不能闯入前意识系统;或者一种心理的动作本可成为意识的,但被抑为潜意识而降入潜意识的系统,这两种历程便叫做压抑,即“潜意识是被压抑之物”[8]。
薛宝钗对天性的压抑有很多表现,她不爱打扮,薛姨妈得了新鲜样法的宫花,只好送给别的小姐。第四十回,她“雪洞一般”的房间,甚至引起了老太太的不满,认为太“素净”、“忌讳”。第四十九回,众姐妹结伴游园赏雪景吟诗,众人“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的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邢岫烟仍是家常旧衣,并无避雪之衣。”李纨出于寡妇禁欲的身份的约束,邢岫烟是因为家境贫寒,可年轻富有的薛宝钗,却也穿得如此朴素[9]。究其原因,就是常年对自己女儿天性的压抑使她丧失了青春少女的热情与活力。
最可悲的是她对爱情的压抑。爱情本是人类最美好的人人向往的情感,宝钗却也尽力压抑,她对宝玉的态度一直是淡淡的,不像黛玉时时真情流露。但是尽管如此,炽热的感情还是偶尔会不自觉的表露。比如,第三十四回宝钗托药探宝玉时一时情急的爱意表白[10],第三十六回宝钗下意识的坐在熟睡的宝玉身边的刺绣,这都是她不自觉的真我表现。
除此之外,其被压抑的爱意表露的最彻底其实是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即嫁祸林黛玉一事。芒种节那日,众姐妹一早都到园内。薛宝钗见黛玉没来就去找她,到潇湘馆外看到宝玉进去了,她便返身回走。途中看见一双大蝴蝶,被蝴蝶引到滴翠亭旁,听到两个丫鬟不太光明的私事,险些被发现。于是用“金蝉脱壳”之计,假装喊:“颦儿,我看你往哪里藏!”,故意东找西找,得以脱身,结果让两个丫鬟误以为黛玉一直蹲在外面。其实这里宝钗并不是有意嫁祸给黛玉,“颦儿”是她一时情急脱口而出的名字,可为什么偏偏是黛玉的名字,而不是探春或者湘云呢?“不难想到只因她到潇湘馆去,看到贾宝玉进去了,心里不是滋味。”[11]在这样一种妒忌心理的支配之下,就不自觉的将危机转嫁给情敌黛玉。
弗洛伊德观察了包括遗忘、语误、读误和写误等日常生活的过失行为。他认为过失行为其实是受潜意识的影响,是潜意识在身体中的效果,是身体的语言。脱口而出嫁祸黛玉这一过失行为,恰恰是表露了其内心深处对宝玉的爱意。这种爱意一直被压抑在潜意识系统,或许她自己也不曾意识到,但却被自己下意识的脱口而出给泄露出来了。
综上可知,薛宝钗复杂性格形成的源点在于其幼年丧父这一重大变故。童年失去父爱,不仅使其生活的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让她感受到生存竞争,从而转化为一种动力不断行动;同时,也对其造成了重大的“精神创伤”,使其对潜意识进行强烈压抑,由此才有了那个众多矛盾体集中于一身的复杂难辨的薛宝钗。溯源薛宝钗性格成因,展现出的不仅是一个矛盾复杂的薛宝钗,更是一个可怜可悲的薛宝钗。
[1]周汝昌.红楼梦新证[M].北京:华艺出版社,1998:143-151.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俞平伯,校.启功,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44-45,450.
[3][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83-284.
[4]单文峰.群体本位意识下的薛宝钗[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5).
[5]孙眉.《红楼梦》脂批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
[6]姚本先.潜意识理论发生发展探微[J].东北师大学报,1999,(1).
[7]范凤仙.《红楼梦》女性意识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2.
[8]徐云.关于弗洛伊德著作中压抑之物概念的文献复习[D].四川大学,2005.
[9]杜奋嘉.“冷美人”薛宝钗论析[J].南都学坛(人文社科版),2003,(1).
[10]王海洋.薛宝钗人格心理内涵论[J].红楼梦学刊,1994,(3).
[11]吴组细.在第六届全国红楼梦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J].红楼梦学刊,1989,(1).
I206
A
1673-2219(2010)10-0077-03
2010-05-28
徐洁(1982-),女,湖北十堰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
(责任编校:周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