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方今用 验案存真(四)

2010-04-07陈大舜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9期
关键词:羚羊角强的松滴丸

陈大舜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案10涤痰汤加减合羚羊角滴丸治疗儿童癫痫合并多动症案

谭某某,男,7岁,2009年8月31日初诊。夜晚睡觉时突发性惊恐并手足抽动已4年,曾去北京及本省4家大医院诊治,诊断为儿童癫痫,服中西药治疗,均无效果。几乎每天夜晚发作1次,每次2~3 min,可自行缓解或清醒,白天不发,但白天多动,自己无法控制。易晕车,饮食一般,面色少华,有时口干,尿黄,便干,舌苔薄微腻,脉细。其母亲告之三岁时曾摔了一跤,头部受过撞击。

辨证:先后天失调,风痰上扰,阻于脑络。治法:化痰开窍,熄风镇痉,兼以护正。方药:太子参10 g,法半夏10 g,姜竹茹 10 g,炒枳壳 10 g,陈皮 5 g,茯神 10 g,石菖蒲10 g,全蝎 5 g,僵蚕 5 g,郁金 10 g,甘草 10 g,生大黄5 g。14剂,每日1剂,煎服2次。

2009年9月13日二诊:药后孩子精神状态、食欲好转,大便畅通,惟夜晚癫痫发作依旧。因考虑患儿3岁时头部受过伤,恐有宿瘀,故在原方中加三七粉3 g,分2次冲兑服。又开14剂。

2009年9月27日三诊:其母亲说孩子吃三七粉有点影响食欲,于是改三七为丹参10 g,并加青礞石10 g,磁石 20 g,再开14剂。

2009年10月11日四诊:其母述自服药以来,各种症状均有改善,面色及精神状态均佳,但夜晚惊恐抽动仍有发作,虽然次数有所减少,但未能制止,故又再次斟酌处方,在原方中又加胆南星5 g,全蝎改蝉蜕10 g,21剂。另开中成药羚羊角滴丸10盒,每次6~8丸,每天2次。

2009年11月8日五诊:症情大有改观,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由原来天天发,变为1周偶尔发,白天多动症有一定好转。开1个月的汤药及20盒羚羊角滴丸。处方修订如下:太子参 15 g,姜竹茹 10 g,炒枳壳 10 g,法夏 10 g,陈皮 5 g,茯神 15 g,杏仁 10 g,桃仁 10 g,火麻仁 10 g,益智仁 10 g,甘草 10 g,川连 5 g,制大黄 5 g。 之后,其母亲每月来开1次药,皆云未再发,最后一次开药是2010年3月1日。嘱其每周服汤药2~3剂,每天服滴丸1次,以巩固疗效。儿童多动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自愈。

按语:众所周知,癫痫是难治之病,不容易断根。本案经过数月的治疗,才取得显著疗效,但还是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如何,还需要跟踪观察1年以上。涤痰汤出自《济生方》,是在《千金方》温胆汤的基础上加胆南星、石菖蒲、人参而成,具有清化热痰,开窍安神的作用。羚羊角滴丸是单味羚羊角提取的现代新剂型,具有熄风镇痉的作用,因其价格昂贵,开始未用,只用了僵蚕、全蝎、蝉蜕之类,至四诊才用,效果明显。但与前期的治疗基础及后期汤药的综合治理是密不可分的。

案11当归六黄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失眠案

周某,女,34岁,2009年10月19日就诊。失眠多梦10余年,加重1年,严重时需于睡前服用阿普唑仑2片(每片0.4 mg)才可入睡。白天心烦意乱,情绪低落,间或突如其来全身发热(体温不高),手足心热,但有时又觉得畏冷,容易感冒,饮食尚可,有时口干,尿黄,便干,月经提前,量多色红,舌苔薄有齿印、质淡红,脉沉细带数。叠经中西医治疗,终不能根本解决问题,单靠服镇静安眠药,自认为不是好办法。

辨证:阴虚内热,气弱外寒,心神失养,卫外不固。治法:滋阴降火,益气固卫,镇静安神。方药:生地黄10 g,熟地黄 10 g,川黄连 5 g,黄芪 30 g,当归 10 g,防风 10 g,白术 10 g,地骨皮15 g,银柴胡 5 g,酸枣仁20 g,柏子仁20 g,夜交藤20 g。12剂,每天1剂,煎服2次。其中1次在睡前1 h服。

2009年11月1日复诊:症情显著改善,较易入睡,身上发热的感觉减少,畏冷也减轻,心情较前平静,惟大便仍干,有时隔天1次,于是在上方中加肉苁蓉10 g,以助阳润肠通便,加桃仁15 g,以活血润肠通便。又开14剂,以观后效。

2009年11月20日三诊:谓睡眠还可以,大便仍不通畅,自己觉得第2次方不如第1次方好。遂按第1次方又开14剂,另开中成药大黄胶囊4盒 (院内制剂),每粒0.4 g,每次3粒,bid。失眠症已愈,并嘱其保持心态平和,多吃蔬菜水果,生活有规律。

按语:当归六黄汤出自《兰室秘藏》,玉屏风散出自《世医得效方》,两方均不是治疗失眠症的专方,主要是根据本案辨证阴虚内热、气弱外寒的病机所得,有针对性的选择此二方。但因内热不重,故“六黄”中,只用了“四黄”,去掉了黄柏、黄芩,重在滋阴;玉屏风散只有三味药,全用,重在益气固卫。其中,黄芪是两方所共有,并在此基础上加用了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以镇静安神,又加地骨皮、银柴胡退虚热。因患者气虚程度并不重,还未发展到阳虚,故不一定要用助阳通便的肉苁蓉;又因患者并无明显血瘀症状,也不一定要用桃仁活血润肠通便,且用量稍偏大,这也许是病人自觉二诊方不如一诊方好的原因。由此可见,中医辨证论治必须精益求精,包括药用量的大小,都有讲究,轻了药力不够,重了药力过头,都不可取。

案12四妙勇安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激素依赖性双下肢结节性红斑案

谢某,男,34岁,2007年3月5日就诊。双下肢结节性红斑1年余,曾在某某地区人民医院检查治疗,排除红斑性狼疮,肾功能检查正常,肝功能检查除谷丙转氨酶(PLT)偏高外,余皆正常。主要给予强的松治疗,最大剂量曾达每天60 mg,病情控制后,减至30 mg,但也未能治愈,时隐时现,时发时止。小时候患过过敏性紫癜,曾服强的松,最后还是吃中药好的。刻诊:双胫对称发生梅核大小红斑、紫斑,略高出皮肤表面,微痛微痒,稍肿胀,如瓜藤所缠,每只腿至少有十几个,不流水,无溃疡,大腿及上肢也可偶发1~2处色浅红斑,人较肥胖,满月脸,饮食可,大便正常,小便时黄,舌苔淡黄腻,脉沉弦。目前仍在服强的松,每天30 mg。

辨证:热毒内蕴,营阴耗伤,瘀浊下流,阻滞脉络。治法:清热解毒,养阴和营,祛瘀化浊。方药:银花藤30 g,当归 15 g,玄参 15 g,生甘草 15 g,熟地 15 g,赤芍 15 g,丹参 15 g,土茯苓 30 g,苡米 30 g,地肤子 15 g。14 剂,每日1剂,煎服2次。该处方前4味是四妙勇安汤,加熟地增加养阴力度,加赤芍、丹参增加和营祛瘀作用,加土茯苓、苡米、地肤子增加化湿浊、解毒、止痒功能。患者服完14剂药后,按时复诊,病情好转,遂把强的松的用量改为每天20 mg。守原方又加知母、黄柏,继续服用14剂。三诊时,病情继续好转,强的松减为每天15 mg。之后,逐步递减,至七诊时,病人因长期服用强的松出现低血钾症,经服补充氯化钾口服液好转,停用强的松。停用后,病情有反复,局部红斑复发,且痛痒,但未重新启用强的松,决定加强中药的清热解毒功能,用五味消毒饮合四妙勇安汤合方加减。修改处方为:金银花20 g,蒲公英15 g,紫花地丁15 g,野菊花 15 g,冬葵子 10 g,当归 15 g,玄参 15 g,生甘草 20 g,知母 15 g,白芍 15 g,僵蚕 10 g,乌梢蛇 10 g。20剂。其中10剂口服,每天1剂,煎服2次;另10剂煎汤外洗,每天1剂,2~3次,病情得以完全控制。继续长期服用该方,并加服知柏地黄丸,每次6 g,每日2次,巩固疗效。后嘱患者设法按该处方制成药丸,服用半年以上,以图根治,忌食辛辣、温燥、油腻、腥发食品。

按语:结节性红斑,西医惯用激素治疗,效果虽然明显,但副作用较大,不易根治,撤减、停用激素后,极易反弹。先用激素,后用中药,不但增加了治疗时间,而且增加了治疗难度,本案即是例证,因此,主张慎用激素。四妙勇安汤出自《验方新编》,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两方合用,切中病机,理应有效。前期治疗,只用四妙勇安汤,未用五味消毒饮,可能清热解毒力度不够,后期到了停用激素出现症情反弹时,才想起要加用此方,解一时之难,也可算作临症一得吧。

猜你喜欢

羚羊角强的松滴丸
穿心莲内酯滴丸
ATR-FTIR技术在赛加羚羊角鉴别中的应用分析
羚羊角临床注意事项
《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
——从形味性效到临床(3)》
霉酚酸酯和环磷酰胺治疗IV型伴V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HPLC法测定蒙药新Ⅰ号滴丸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连参滴丸制备工艺的优选
强的松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地西泮片联合羚羊角颗粒治疗小儿肺炎惊厥的疗效观察
厚朴花滴丸质量标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