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应科学定位、主动作为、善于作为
2010-04-07湖北省军区司令员省国防动员委员会副主任汪金玉少将
■ 湖北省军区司令员、省国防动员委员会副主任 汪金玉 少将
民兵作为我国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与现役部队一道承担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职能使命,已经成为省军区系统各级领导和机关的共识。但是,我们在组织民兵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中,发现有些问题很值得研究和反思。一是反应不快。有些人武部门对当地社情、灾情、险情主动了解掌握不够,有了突发情况不知道,有的知道了没有上级命令也不行动,见事迟,反应慢。二是力量不全。有的地方民兵应急力量编组不科学,缺乏针对性,应急分队人员常年不在位,发现灾情想动却找不到人,或者只能出动一部分人,不能完全按预案行动。三是装备不齐。有的民兵应急分队只有人员和枪械,缺乏抢险救灾和应急维稳装备,制约了应急效能的发挥。四是技能不精。有的民兵分队对执行应急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指挥程序及处置方法,缺乏深入了解和严格训练,遇到情况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效率不高。出现上述问题虽然有多种原因,但从工作指导上看,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民兵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的认识不到位,主动作为的意识不够强,善于作为的方法不够多。对此,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完善。
一、科学定位,把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作为平时民兵的首要职能
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是我军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历史使命。作为我军后备力量的民兵队伍,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应当担当什么样的角色,履行什么样的职能使命,是一个关乎新时期民兵建设发展方向、必须作出回答的重大现实课题。在2009年底召开的军委扩大会议上,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作出了“建设一支平时能应急、战时能应战的强大后备力量”的战略决策,这为我们思考筹划这一重大课题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方法指导。全面理解胡主席这一重要论述,首先要更新观念,找准新时期民兵的职能定位。我认为,就民兵本质和特性讲,在应急应战两大职能中,民兵以应急为主、以“平”促战。当前,在认识上要树立“三种观念”。
一是应急为先的观念。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根据各类武装力量的性质特征各有侧重地赋予其职能,形成功能衔接、优势互补,才能获得良好的整体综合效益。我国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寓兵于民,军地融合,具有兵员多、分布广,编组适应性强和就地就近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遂行抢险救灾、协助维护社会稳定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1998长江抗洪、2008汶川抗震、2008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以及近期玉树抗震、舟曲抗击泥石流等重大抢险救灾行动中,各地民兵作用的发挥,生动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和平时期,民兵面临最现实、最经常、最大量的任务,就是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因此,应坚持应急与应战相统一,坚持应急为先,按照急用先备的原则,把有效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作为民兵建设的重点突出出来。
二是“平”为战练的观念。强调应急为先不是否认或淡化民兵的应战功能,而是为了更好地以“平”带战、以“平”促战。一方面,现代战争条件下民兵的职能已由参与直接作战为主转为支援保障作战为主,其战时担负的保交护路、重要目标防护、抢修抢救等主要行动任务,与平时的应急行动在组织形式和方法要求上是基本一致的,“平用”即是“战练”。另一方面,平时在抢险救灾、反恐维稳等类似战场的环境中,按照打仗的要求组织非战争军事行动,同样可以检验提高民兵战时应急动员、协同作战和综合保障能力,磨炼战斗意志,弥补实战经历和经验不足,是一种一举多得、最具成效的练兵形式。
三是主动作为的观念。民兵担负的非战争军事任务,大多具有非暴力性和公益性,一般不会涉及政治和社会敏感问题。因此,在遵守兵力动用原则规定的基础上,要主动参与,特别是抢险救灾,要果敢行动。要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介绍民兵组织特点和基本情况,提出民兵应急力量建设的合理化建议;要高度关注、主动获取当地的险情、灾情和社情动态,主动请领任务、担当重任。发现险情灾情要主动出击,视险情灾情为命令,以快速的反应和高效率的行动,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赢得宝贵时机,发挥最大作用。
二、合理编组,确保民兵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有足够的力量
组织落实是民兵工作落实的首要前提。有的地方民兵应急分队急时拉不出,人员不在位、编组不合理是个重要原因。民兵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应当从任务需要和地区实际出发,按照“管用、能用、够用”的原则,编实编强各种应急力量,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拉得出、动得快、用得上。
一是紧贴任务务实编。民兵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担负的任务一般都有非常明确的指向。因此,民兵应急队伍的编组不能盲目贪大、追高、图全,应从完成任务的实际需要出发,综合考虑当地主要自然灾害和社会现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合理确定组建种类、规模和布局。充分发挥民兵组织编组灵活的优长,做到根据需要能编什么就编什么,任务在哪里就编在哪里,适合什么形式就编什么形式。比如在编好民兵自身救援力量的同时,在现役部队比较集中的地区,可以有针对性地编建一些交通、油料、生活、装备维修等保障分队,以便更好地保障现役部队执行应急任务。民兵应急力量的编组,应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规划和组织实施,省、市两级根据需要分别掌控一定数量的机动力量。要注意区分类别层次,着力打造以民兵应急分队为主体的拳头力量,同时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则,合理布局各类专业应急力量。
二是拓宽渠道择优编。民兵非战争军事行动,对兵员的政治、身体、专业素质以及工作稳定状态等,具有较高的要求。应在坚持基本原则条件的基础上,扩大编兵范围,放宽编兵年龄条件,采取灵活多样的编组方式,切实把那些专业对口、素质全面、在位率高的人员编入应急队伍。适应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把条件优秀、工作相对稳定的非当地户籍人员,编入工作所在地民兵组织。适应生产组织结构及其经营方式的调整变化,把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和兵员储备能力的新兴企业,以及与应急专业对口的行业系统,作为扩展编组的重要领域。适应应急行动对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的特殊要求,把放宽年龄条件、调整性别比例作为吸纳专门人才的重要手段,一般兵员可以40岁为上限,特殊人才可以不作年龄和性别限制。
三是人装结合配套编。民兵非战争军事行动所需的装备器材,主要采取地方政府购置和征用社会资源相结合的办法保障。编组时应考虑人装结合的要求,尽量在预编装备所在的单位编建相应的民兵分队,这样既便于装备器材的日常管理,也便于平时的训练使用,需要时能够实施人装联合动员,大大缩短应急准备时限,提高动员效率和质量。对一些技术含量高的专业种类,如挖掘机、起重机等工程机械操作手等,应依托其岗位进行编组,同时把所使用的工程装备纳入预征范围。通过人装结合配套编组,使执行应急任务所需的各类社会资源顺畅地汇集于民兵组织,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三、改进训练,提升民兵遂行非战争军事任务的能力素质
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训练,既有一般军事训练的共同特征,也有自身的规律要求。必须着眼高标准完成各项任务,改进组训形式和方法,大力开展针对性、适应性训练,加快提高民兵有效处置各种复杂情况的综合能力素质。当前,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按纲训与按需训的关系。《民兵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内容、时间、方法和标准的规定,是组织民兵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的基本依据。但是,由于各地担负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种类、规模、组织形式及处置方法等不尽相同,筹划组织训练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贴任务精选训练课目,合理确定训练时间和方法,把按纲施训与按需施训很好地统一起来。对《大纲》未涉及、根据遂行任务需要新编的一些专业分队,要积极研究编写符合实际的教材教案,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训练。在抓好专业基础训练的同时,要依据担负的具体任务和行动预案,联合军地有关部门和单位,适时开展实兵、实装、实地演练,熟悉任务地域人文和自然环境,检验完善行动方案计划,为成建制快速动员和顺利执行任务奠定基础。
二是处理好抓军事基础训练与抓应急专业训练的关系。良好的军事素养,是民兵作为武装组织的基本特性和要求,也是民兵完成非战争军事任务的重要保证。无论担负何种非战争军事任务的民兵分队,都要重视军事基础训练。要通过队列、射击、战术训练和政治理论、条令、救护防护等基本知识学习,建立和强化“兵”的意识,培养令行禁止、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要根据所担负的任务,切实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专业知识学习和处置技能训练,防止执行应急任务“散而无序”、“急而无策”,使民兵的军事组织优势发挥出最佳效益。要以《民兵军事训练和考核大纲》为基础,分类制定应急专业训练考核评估办法,形成适合民兵特点的标准评价及管理体系,以此牵引训练有效落实,促进训练质量提高。
三是处理好抓操作训练与抓心理训练的关系。民兵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环境大多较为艰苦复杂甚至十分恶劣,具有很大的安全风险。这要求参战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而且应具有处险不惊、临危不乱、英勇沉着的良好心理品质。近几年各地民兵参加的一些特大地质、洪涝灾害等救援行动,已经清晰地显现出这一特点,应当引起各级重视。要把心理素质训练纳入民兵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内容,注重借鉴国内外、军内外的经验做法,采取情景模拟、情绪导控等多种方法,循序渐进地组织开展心理训练,不断提高心理训练的针对性、科学性,防止以简单的思想政治工作或高强度的操作训练代替心理训练,保证民兵以过硬的心理素质应对各种高危风险和艰苦复杂环境,完成好各项应急任务。
四、周密筹划,按照实战要求组织指挥民兵非战争军事行动
民兵非战争军事行动,虽然面临的威胁、所处的环境和直接目的有别于战争行动,但其组织指挥的基本程序、兵力运用的基本规律、联合保障的基本方式,都与战争行动有着很大的一致性或相似性。因此,应按照打仗的要求筹划和组织非战争军事行动,通过高标准完成各项应急任务,促进人武部门组织指挥和民兵应战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是指挥程序方法要符合作战行动的特征要求。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机构,按照“平战一体、责权一致、精干权威、灵敏高效”的原则进行设置,确保指挥员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做出决策,机关能够及时顺畅地传达命令、协调分队行动。筹划组织各类应急行动,既要体现判断情况、定下决心、部署任务、组织协同的基本步骤,也要根据事件急缓程度,灵活采取合并会议、压缩时空、边机动边部署、边部署边展开等办法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指挥效率,为民兵分队快速投入赢得时间。民兵应急动员,应按照下达命令、集结兵员、征用装备、调整组织、输送交接的基本环节和内容组织实施。民兵执行具体任务,要注重运用建制投入、靠前指挥、科技引导、综合保障的战术思想,体现战前动员、过程控制、总结复员的完整过程,以此达到练谋划决策、练指挥程序、练协同方法的目的,提高平战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
二是要坚决贯彻灵活机动用兵的方式方法。民兵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打仗一样,面临的环境是多种多样且不断变化的,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并灵活采取切实有效的用兵方式。比如针对洪涝灾害季节性强、地域集中、征兆明显的特点,可采取预先准备与临机应对、兵力预置与后续动员、分段守险与机动救援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实施;针对群体性社会事件政治敏感性强、发展迅速、处置难度大的特点,可在政府公安部门统一组织下采取集中投入、快速控局、全程警戒、重点防护的用兵措施;在与现役部队共同执行任务时,要注重发挥民兵独特优势,搞好支援配合,根据需要适时调整编组和行动方式,主动为官兵提供交通、油料、医疗等物资生活保障,为部队展开行动提供方便。
三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保障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是组织完成作战任务的重要保证。民兵非战争军事行动,同样需要像作战一样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优势,为夺取全面胜利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要把军人核心价值观、战斗精神等主题教育引入民兵政治教育之中;把后备力量性质宗旨、职能使命、优良传统教育作为民兵临战动员的重要内容。要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扬民兵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先进事迹和典型,激发广大民兵服务人民、英勇抢险的光荣感责任感,培育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成建制执行任务的民兵分队,应建立临时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每次执行任务后,要及时进行讲评总结,表彰奖励先进,针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做到打一仗进一步,使民兵的应急应战能力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实现整体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