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多元语境分析*
2010-04-05张玉芹张志刚
● 张玉芹 张志刚
语文教学的多元语境分析*
● 张玉芹 张志刚
语文教学是“以语言——言语的方式存在”的一种对话活动,语文“既表现为由言语向语言的发展,也表现为由语言向言语的发展。而语文教学在技术层面上,也可概括为这样两个方面:通过言语让学生学习语言,通过语言发展学生的言语。”[1]在这种 “以语言——言语的方式存在”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由言语向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基础性的活动,语文教学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言语环境的把握和运用。李海林认为,“所谓言语环境,就是指言语活动赖以发生和进行的条件系统。根据这些条件因素与言语活动关系的远近的不同,可以分为情境(小)语境和背景(大)语境两大类。”情境语境作为交际的场合包括事件发生时的现场环境和人际环境,现场语境中最重要的是交往事件的情节构成,人际语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一种氛围;背景语境是相对情境语境而言的,包括言语活动赖以发生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和民族文化的背景等。“所谓语境,其实与人、与人的历史和现实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它由人和人的活动所创造,为人和人的活动提供情境和背景。”[2]
语文教学作为一种对话活动,它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在社会生活这一广阔的语境中展开,同时语文教学也作为师生的生活方式连接着学生、教师和社会生活。就语文教学来看,可以把语文教学的语境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文本语境、读者语境和教学语境。
一、文本语境
语文教学是以语文教材为中介和工具进行的教育活动。语文教材的内涵极为丰富,狭义的语文教材专指师生共用的语文教科书,中义的语文教材指师生在语文教学中比较频繁使用的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等在内所有材料,广义的语文教材指以白纸黑字、电子音像等为载体有形无形的所有信息。就狭义的语文教科书来看,文本是语文教科书内容的主要载体,语文课程目标大都隐含在各种形式的文本中,狭义的文本专指文学文本,广义的文本指语文教材中的所有形式的材料。无论是以何种形式组织的文本,文本语境都是语文教学中理解文本的基础,离开了文本的语境,就不能对文本有一个合理的理解,更谈不上进一步的解读。就狭义的文本来说,“文本是指作家创造的同读者发生关系之前的作品本身的自在状态”,它以文字符号的形式承载着丰富的信息,“是召唤性的语符结构”。这种召唤性的自在状态一旦形成就是一个相对静态的存在,它对阅读有一种文本的规定性。从静态的角度分析,任何文本都是一个特定的存在,是特定的背景语境和情境语境的特定的凝结,同时也是作者创作心态的一种独特反映。创作文本时,作者的言语活动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和民族文化积淀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内容都渗透在文本中,为文本提供了一个存在和发生的可能。在背景语境基础上的情境语境则是这种言语活动的具体的场所,它提供了这种言语活动的现场语境和人际交往语境。作者生活在这种背景语境和情境语境中,对它们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个体独特的创作心态把这种语境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就形成了文本。文本一旦形成,其各种各样的语境就定格在文本中,成为一种“自在状态”,这种“自在状态”在没有读者之前是时刻蕴含着召唤语义的静态存在,一旦遇到读者,其召唤价值就被激发出来,其语境也就对读者的理解和解读发挥作用。由于语文教育目标和作为接受主体的学生特殊的规定性,文本被选进教科书里也就有了它们独特的价值和功能,其语境对学生来说也就有了不同于一般读者的意义。对语文教学来说,在进入语文教科书之后、没有被阅读之前,文本大致可以看成是一个相对静态的存在,一旦进入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文本语境就和学生的语境发生积极的互动,二者的互动才使得阅读对学生产生意义。教材中除了狭义的文本系统外,还包括各种形式的文本,比如在知识系统、助读系统、图表形态等中出现的各种形式的文本,无论从广义的角度还是从狭义的角度,虽然和狭义文本系统语境的表现形式不同,但都有自己的语境,这些语境同样对语文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读者语境
读者语境指的是读者在阅读文本时的一种客观和主观的一种阅读准备状态,从客观上讲包括现实的社会生活、历史发展、民族文化以及言语交际的现场情境;从主观上讲包括读者在客观语境基础上产生的一种阅读的准备状态。客观上看,读者生活于其中的现实社会生活是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的,新事物的出现时刻在丰富着现实的社会生活和阅读样式,比如网络语境的出现对读者语境来说就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不同于有时甚至于反传统生活的网络语境中的一些言语现象,给读者提供了积极的有时是消极的语境,这些就需要读者在阅读时加以甄别和选择,然后加以利用,而不再像对待传统的社会生活语境那样。历史发展既为阅读提供了赖以理解和明晰文本的线索,又为阅读提供了一种动态的阅读样式,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眼前的文本,才能正确阅读和理解,否则如果只静止在一个历史的片段,阅读就会产生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阅读行为。同时,任何文本都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民族独有的文化传统、生活环境、生活内容和方式等等是文本民族文化语境性的保证,也是文本生命意义的保证,它使得文本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文本不同于其他文本的价值就因为它的民族特色。言语交际是交际双方在具体的交际场合因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它源于实际的生活需求,或叙事达理,或情感交流,这种交际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围绕具体交际事件因时因地因需要因交际者的不同而变化,因而相对于广义语境来说,具体的情境语境更具动态性和多变性,这种特性也就使得情境语境富含意义。
从主观上看,阅读一般是一种个体行为,但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则不同于一般的阅读行为,它是由教学双方一起进行的一种多边的阅读活动,是一种远比一般阅读更复杂的群体活动。从读者来说,语文教学的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由于学生人数及其身份的特殊性,就使得语文教学变成一个极富变化的活动。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是语文教学的引导者。作为特殊的读者,教师有自己独特的语境。首先,教师的语境表现在他作为一个语文教学者的特殊身份,这种身份规定了教师的特殊行为及其意义,他是语文教学语境的引导者和主持人;其次,教师的语境表现在教师对所要教学的文本的熟悉。一般来说,由于教师个人的学识和学习经历,出现在语文教学中的文本对教师来说一般是比较熟悉有的甚至是甚为熟悉的,有的可能在他的学生时代就已经熟知,教学经验越丰富的教师其对文本的熟练度就越高,对文本的认识也就越不同于一般读者;再次,教师在从事语文教学时考虑的不仅是对文本的阅读,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进程,这是教师语境的一个重要部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作为学习者,学生的语境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其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点决定的语文学习者发展性和成长性的特点,这种特点决定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语文学习;其次是学生个人独特的生活和学习语境,包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内容、方式、经历等,这些东西潜移默化地渗透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再次,学生的语文学习语境是一个始终处于和教师以及同学围绕语文学习不断交往过程中的,是一种交际语境,动态性十足,他们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三、教学语境
教学语境是师生围绕着教学目标进行语文学习的一种特殊语境,除了以上所涉及的广义和狭义的语境外,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师生双方语境在教学文本语境基础上的互动和融通。如上所述,教学文本、教师和学生各有自己的语境,这些独立的语境一旦进入教学语境里就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在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语境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受制于教师的语境,教师的语境受制文本的语境。但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表面看似师生双方的语境受制于文本语境,其实所谓的受制于文本语境实际上是受制于教材编写者及其解释者编写和解释教材文本的语境。由于受特定价值观的影响,教材编写者和解释者在编写和解释教材文本时,总会从既定的编写思想和价值观出发编辑教材,一旦这种编辑内容进入教学的语境中,就成了先入为主的主见影响师生双方的规定语境,使得师生双方自觉不自觉地就围绕着这些既定的语境进行教学活动。可以说,这种状态深刻影响着语文教学,使得语文教学成为一种照着葫芦画瓢的模仿行为,而不是一种创造行为。这种行为也就给语文教学造成了这样或那样的弊端,使得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了无生机。其实,在不同的时期,有识之士对这种现象都不乏清醒的认识,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时的国家教委为改变这种现象,就开始改变课程和教材建设一元化的方式,力求通过开放的教材建设来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可以说这是语文教学指导思想的变革在教材上的反映。新课程改革更是试图在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受制于教材的积弊,用课程改革促进教材变革,并一同促进语文教学的根本变革。于是,教材建设从内容到形式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使文本语境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得语文教学在一个更为合理和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的语境中进行。文本语境的变化,特别是语文课程和教学理念的革命性变革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种生机盎然的语境,在这种语境中,教师和学生的语境得以鲜活有力。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一大的语境上进行的。教师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者,结合各种语境围绕语文教学组织学生的语文活动,充分发挥作为一个组织者的作用。语文课堂仅仅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种主要语境,课堂语境需要课堂外其他语境的辅助和完善。这种综合的语境通过师生双方在以教材文本为中介和工具语境的活动中,充分发挥着各自语境独特的价值和功能,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一种贴近和反映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方式,师生(特别是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有了主动权,很少或不再受制于曾经的规定。这样,文本、师、生的语境共同组成了一个语文教学的语境,它们合理有效的融通就会促进语文教学。
文本语境、读者语境和教学语境是语文教学这一对话活动的主要语境要素,对它们的认识、理解和融会贯通,是语文教学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只有真正做到语文教学多元语境的融会贯通,才能使语文教学积极而有新意,合理而有效。
[1]王尚文主编.中学语文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16-18.
[2]龙协涛.文学解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1.20-21.
张玉芹/山东省齐鲁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张志刚/山东省齐鲁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
*本文为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多元语境中的语言规范化与语文教学”(S07WF17)的系列成果之一。
(责任编辑:刘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