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一节教学案例分析
2010-04-05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中学部610068李小媛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中学部(610068) 李小媛
一、案例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要了解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影响大的自然资源和优势产业,了解一个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本节所讲的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占有整个大陆的国家,也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澳大利亚的自然地理区域极具完整性,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澳大利亚是一个新兴的移民国家,历史相对较短,经济发展脉络、文化交融过程都比较清晰。教材归纳了三个框题进行表述,抓住了澳大利亚地理的主要特征。一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二是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三是坐在矿车上国家。教材在编排上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条件。综合本单元教学目标、本节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本案例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认识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孤独的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
2、知道澳大利亚是“世界活化石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说出人口的分布。
4、通过阅读澳大利亚地形图、气候图和农牧业的分布图,理解地形、气候影响了农牧业的分布。
5、地理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得到提高,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重要性的理解。
片段一:
师:同学们,为什么澳大利亚有那么多的特有生物呢?这与它的地理位置有什么关系呢?(引入地理位置的学习。)
师:(出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图)同学们还记得地理位置从哪些方面来看吗?
生: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
师:那现在我们来看看它们的这些位置,同学们请看教材图8.38,读出澳大利亚的位置。
学生读图。
师:那我们来总结一下它的地理位置:位于南半球,被印度洋和太平洋包围,没有与其他国家相邻,因此总结出:它是孤独的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为后面的生物进化缓慢做好铺垫)
片段二:
教师在带领同学们读完澳大利亚的地形图、气候图的基础上,提问: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人口和城市怎样分布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没有告诉答案,而是出示人口和城市分布图,学生自己观察,感受地形气候影响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师:同学们请在77页图8.40中找出,并说出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第一大城市和工业中心悉尼、第二大城市墨尔本的位置。
片段三:
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养羊业后,指出澳大利亚不仅羊养的好,还发展其他的农牧业,例如养牛,种植小麦、其他经济作物等。现在请同学们结合地形、气候分布图,来分析一下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师出示地形、气候、农牧业分布图)。
生思考讨论。
片段四:
最后请同学们看看书,从地理学的角度来写一段澳大利亚的宣传语。
学生活动。
二、案例分析
1.目标设置正确
(1)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者设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地理位置影响澳大利亚特有的动植物,地形气候影响农牧业分布。这与课标、单元目标和教材内容是一致的。案例中的课件也是围绕着目标而做的,突出重点难点内容。
(2)教学目标具备可操做性和指导性。如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灵活变动教学方法,既有学生的探究,有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教师的精彩讲解。
(3)教学目标也具有很高的可检测性。案例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从地理学的角度写一段澳大利亚的宣传语,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而强烈,思维活动敏捷而深刻,学生们善于思考,这样的开放性的总结,既检测了学生的目标的达成度,又可以让学生将知识回归到课本,还让学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以某某同学的宣传语为例,“游世界活化石博物馆,与袋鼠考拉亲密接触;旅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享牧羊牧牛之乐趣;观坐在矿车上的国家,解高科技发达之关键,让我们走进这个地处10°S—40°S的国家,了解澳大利亚吧。”内容既富有知识性,又富有文采,通过检测,学生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达成度比较高。
2.在目标的达成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目标达成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启发引导。教学中教师没有将目标内容简单地授予学生,而是努力将一定的教学内容问题化,用几个问题来启发学生:① 为什么澳大利亚有那么多特有的古老动植物呢?② 南极洲为什么没那么多的古老生物呢?③ 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是怎么样的呢?④澳大利亚的地形分了几个部分?⑤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在哪里呢?⑥ 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与农牧业分布有什么关系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读图、识图,通过小组活动探究,从图中获取答案。特别是在最后的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激励等方式给与帮助,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识图、总结答案等能力得到提高。这与新课标倡导的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主导来达成目标是一致的。
3.教师注意生成性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是预设性的,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生成性教学。在思考地理位置对生物进化有什么影响的时候,如果按照预设性的话,学生一定要回答是生物进化慢。但在案例中,学生的回答是生物进化快,教者及时抓住有效的生成性的资源,没有加以否定,而是进行一步一步反问,“适者生存”,使其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再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知识目标达成了。
三、需要改进的地方:
学生的情感价值目标的达成不够。地形气候与农牧业的分布这个知识点本身就是让学生很好的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体验澳大利亚人因地制宜发展思想的很好的载体。可能是紧张的原因,给予学生讨论地形、气候与农牧业分布的关系时间不足,学生回答也没能够充分展示。学生是否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否树立了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没有进行有效的检测,因此也没有进行教学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