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浅谈
2010-04-05王丽萍
王丽萍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013)
事业单位实施科学化考核是政府对事业单位管理方式的一种转变,属于管理制度创新。它的目的是构建以公益目标为导向、内部激励机制完善、外部监管制度健全的运行机制,以提高公共服务效能。
1.应从多方面体现事业单位的独立性,组建独立于政府和事业单位的专业性评估机构
增强事业单位的社会认同性,实现其独立化,以此为基础逐步扩大事业单位的社会覆盖面,摆脱过度依赖政府的现状。只有从多方面体现事业单位的独立性,才能建立一套完善的自身评估制度,才能脱离与政府部门共用评估机构、评估方法、评估制度和评估机制的窘况,因此应组建一个独立于政府、独立于事业单位的社会公共管理绩效考核机构。该机构应当通过立法来设置,人员组成应通过社会公众的参与选举产生。有必要制定《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法》,从立法上规定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机构的职责和义务。
2.建立能满足事业单位自身需要的绩效考核体系
不同于政府部门的绩效考核,事业单位需要一个更加多重的评估体制,包括自身的自我评估、特定服务对象的评估、立法机构的评估、社会公众的评估、相关专业的专家评估。事业单位最初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结果是以非营利为目的,为社会公众服务。因此,建立一个多重的评价体系,既可以提高对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水平,又是防止事业单位走向官僚化的重要手段,使事业单位始终保持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3.增强社会公众对事业单位的社会认同,共同关心和促进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
增强社会公众对事业单位的社会认同是事业单位实施绩效考核的目的之一。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建立更加广泛的社会基础,消除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封闭性。具体方式可以通过运用社会调查、民意测验等方法,定期征求社会公众对事业单位公共管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以此作为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使事业单位在社会公共治理中的行为能及时接受社会公众的审视和评判。
4.大力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
政府部门对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管理,主要是政策引导、依法监督、搞好服务,重点管好其领导班子或法定代表人,监管其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不再干预其日常事务。通过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赋予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确立事业单位法律地位,为理顺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及事业单位考核管理的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5.制定事业单位考核的配套政策
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情况,制定事业单位内部分配的相关政策,鼓励资金、技术、管理等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进一步激发内部活力。同时,应建立事业单位考核专项基金,列财政专户,用于每个年度考核优秀单位的表彰奖励。
6.建立社会评价和行业自律机制
为了能够全方位对事业单位进行考核,健全完善事业单位考核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效能和服务质量方面,要建立社会评价和行业自律机制。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将其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标准及办事效率等,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判;各行业也必须从维护公共利益的高度出发,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规、行约,相互监督,评优判劣,进一步规范从业行为,推进行业自律建设。同时,建立直接有效的投诉通道,对因偏离公益目标或有不良执业行为,不能发挥公共服务效能和满足公众需求,而引起社会投诉的事业单位,由考核评估机构查证核实,实行问责制和不良执业行为扣分制,促使其及时整改。
以公众监督、社会评价、行业自律为主要内容的社会评价体系,是实施事业单位考核管理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舆论监督作用,要实行事业单位基本信息公开制度。各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要将所有事业单位的举办宗旨、业务范围等基本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公布,以便于服务对象对事业单位职责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实现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公众监管的转变,为事业单位考核管理的实施提供公共信息平台。
[1]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张建华.创新、激励与经济发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