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顽固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与分析

2010-04-05刘玉辉

当代医学 2010年25期
关键词:氢氯噻嗪阻滞剂

刘玉辉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严重影响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迄今仍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正确治疗顽固性高血压,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3月~2009年12月,我院共收治顽固性高血压2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42~76岁,平均54.2岁,其中60岁以上者5例;病史3个月至13年。血压180~220/100~120mmHg;伴发病:糖尿病6例,肥胖症8例,风湿性关节炎3例,支气管哮喘1例。22例均曾使用过抗高血压药治疗。13例采用联合药物治疗,但没有使用利尿剂。9例频繁调换药物。

1.2 治疗方法 根据病情及合并症,查找原因,针对病因制定联合用药方案。

1.2.1 对无合并症者 氢氯噻嗪25mg,bid.po,硝苯地平缓释片60mg,qd.po,阿替洛尔片50~100mg,qd.po;

1.2.2 对合并糖尿病者 氢氯噻嗪25mg,qd.po,硝苯地平缓释片60mg,qd.po,卡托普利片25mg,bid.po。同时给予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片。

1.2.3 合并风湿性关节炎者 氢氯噻嗪25mg,bid.po,非洛地平缓释片10mg,qd.po,缬沙坦80mg,bid.po。(慎用利血平等)

1.2.4 合并支气管哮喘者 氢氯噻嗪25mg,bid.po,硝苯地平缓释片30~60mg,qd.po,氯沙坦50mg,bid.po。(慎用血管转换酶抑制剂,禁用β-受体阻滞剂等)。

2 结果

2.1 顽固性高血压病因 假性高血压1例,治疗方案不合理10例,未考虑合并症8例,频繁换药3例。

2.2 治疗结果 本组22例,11例维持血压在140/90mmHg以下,6例合并糖尿病者血压降至130~140/70~80mmHg,5例60岁以上者维持在140~150/80~90mmHg,符合高血压控制标准[1]。

3 讨论

顽固性高血压是指尽管使用了3种以上合适剂量的降压药联合治疗,血压仍然为达到目标水平者。据我国1991年成人高血压普查,其发病率达11.88%,而顽固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发病率的10%[1]。对于顽固性高血压的处理,首先要查找原因,然后针对原因进行治疗,可望达到控制基本正常的目标。

3.1 顽固性高血压的原因 关于顽固性高血压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降压方案不合理,药物干扰作用;胰岛素抵抗;容量超负荷及测量血压错误等。

3.1.1 治疗方案欠佳 本组22例,就诊前尽管使用了联合用药,但效果不佳,首先是没有认真分析导致顽固性高血压的原因,只是简单的药物组合,更有甚者还把几种同类药联合;部分采用了对某些患者有明显不良反应的药物,导致无法增加剂量或不依从治疗。没有正确使用利尿剂。

3.1.2 药物干扰降压作用 在治疗高血压时,由于合并某些疾病,往往同时服用相应的药物,有的药物具有干扰降压作用,是造成减压效果不佳的隐蔽的原因之一。如对于合并糖尿病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增加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是发生顽固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对于合并有风湿性关节炎者,由于患者长期使用非类固醇激素,如芬必得等,可导致机体钠水潴留,增加对升压激素的收缩反应,能消除钙拮抗剂以外的各种降压作用[2]。对于合并支气管哮喘者,β-受体阻滞剂为禁用,血管转换酶抑制剂可诱发干咳和加重哮喘等,最终出现降压失败,成为顽固性高血压。

3.1.3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发生顽固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在降压基础上联合应用胰岛素增敏剂,可以明显改善血压控制。肥胖者减少5kg体重,就能显著降低血压,或减少使用降压药数量。另外,容量超负荷,高盐饮食等也是比较常见的原因。

3.2 顽固性高血压治疗方案的优点 由于顽固性高血压存在多种原因,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个体化方案,有利于提高降压效果。尽管以前患者同样采取了联合用药,但由于方案欠佳,所以效果不好。本组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和肥胖者共14例,选用氢氯噻嗪,硝苯地平缓释片,卡托普利片等,同时给予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片,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利尿剂可增加钙拮抗剂的降压作用。钙拮抗剂对血脂血糖无明显代谢影响,长期控制血压的能力和服药依从性较好,非甾体类激素不干扰降压作用,长期使用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蛋白尿作用,在肥胖,糖尿病和心脏肾脏靶器官受损的高血压具有相对较好的疗效[1]。三药联合,是治疗糖尿病和肥胖者及老年人顽固性高血压的理想方案[3]。对于合并风湿性关节炎者:氢氯噻嗪、非洛地平缓释片、缬沙坦等(慎用利血平等)。利尿剂降压作用平稳。钙拮抗剂不受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干扰,缬沙坦同时能有效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钠水潴留作用,并且无明显副作用,用药范围较宽。对合并支气管哮喘者:氢氯噻嗪,硝苯地平缓释片,氯沙坦。(慎用血管转换酶抑制剂,禁用β-受体阻滞剂等)。三药合用效果相加,无毒副作用。血管转换酶抑制剂可引起10~20%的干咳,容易加重咳喘,所以慎用。由于支气管粘膜上的β-受体兴奋时,可解除支气管痉挛,而β-受体阻滞剂则可加重哮喘,故为禁用。本方案不含对支气管有影响的降压药,临床使用效果良好。对于无合并症的顽固性高血压,选用利尿剂,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均具有配伍合理,疗效相加之优点。

总之,顽固性高血压发病率较高,原因复杂,对机体危害严重。临床上要查找原因,对因治疗,排除各种因素干扰,选择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使血压长期稳定在达标水平,可望降低和延缓心脑血管等重要器官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258.

[2]杨宝峰,苏定冯.药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45-248.

[3]苏万增,李萍,廖峰,等.难治性高血压135例分析[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11):898.

猜你喜欢

氢氯噻嗪阻滞剂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蝎毒肽作为Kv1.3离子通道阻滞剂研究进展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叶酸对H型高血压伴舒张性心衰疗效观察研究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调节灵敏度训练联合M受体阻滞剂控制近视发展60例